《氓》三处疑点的内在联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8773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氓》全诗有三处疑点:“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三处疑点的内在联系是父母家人对女主人公这桩婚姻的不认同,从解读女主人公为情所惑,到探究女主人公婚姻在家庭中的认可度,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文化知识也有了更多的积累。
  《氓》是一个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的故事,全诗比较完整地写了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感受,但是,诗中有些地方并没有讲清楚,从而形成诸多疑点。探究这些疑点,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化课堂教学,生成知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诗的首章,女主人公送“氓”回家,安慰男主人公,“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其中“子无良媒”耐人寻味,这里在“媒”前加了一个修饰语“良”字,别有深意,可见男主人公是请了媒人的,只是媒人不给力,没有说服女主人公的父母,女主人公的父母没有答应这门婚事。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还没有到来,就算父母不同意,女主人公也可以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但是女主人公希望得到父母家人的认可和祝福,于是给男方许下“秋以为期”的婚约,接下来继续做父母家人的工作。结果表明女主人公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女主人公尽力了,她就带着一份遗憾嫁给了“氓”。根本的问题是:女儿喜欢,也有媒人相助,女主人公的父母为什么不同意这门婚事呢? 如果这算伏笔,那诗歌后面有照应内容才显得完整。
  第二个疑点发生在女主人公回到娘家以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笑什么?这是个问题。按常理,女主人公回到家里,境遇凄惨,该得到家人的同情才对,为什么却招来兄弟的讥笑呢?这就要联系诗歌前面“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来谈了。当初“氓”来求婚,遭到女主人公父母的拒绝,女主人公却嫁给了“氓”,女主人公的父母肯定是不高兴的,当女主人公婚姻失败回到娘家,做父母的没有嘲笑自己的女儿,但她们的态度通过“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表现了出来。“兄弟不知”是指家人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女主人公为了维持家庭而付出的种种辛劳,兄弟们只看到了女主人公婚姻的失败,讥笑女主人公当年没有听从父母的劝阻和忠告。女主人公婚姻失败,是整个家族的不幸,父母当年的意见没有得到女儿的尊重,现在女儿回到娘家,做父母的接纳了她,家人的讥笑也算是女儿的一次教训。女主人公“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女主人公伤心自己看人不准、不透,其苦果当然只能一个人品尝。因此“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是诗歌的伏笔,“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则是暗中照应。
  第三个疑点也是最重要的疑点,诗歌第六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女主人公回忆了和男主人公从小一起玩耍的情景。这里有两条线索,女主人公方面,这两句诗说明男女主人公是从小玩伴,有较好的感情基础,而且当初男主人公信誓旦旦,女主人公感情陷得很深并执意嫁给了男主人公,也并不是一时冲动。“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女主人公打算和“氓”白头到老并不只是停留在思想上。具体行动上,父母不同意婚事,她争取失败后,带着嫁妆和“氓”结婚建立了小家庭,婚后她起早贪黑,操劳家务,维持着小家庭的生计,但还是被无情地抛弃了。这说明女主人公没看清“氓”的本质,虽然她们从小一起玩耍、在淇水边上长大。女主人公被爱情迷失了心智,正如她自己总结的经验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最终她明白,为情所惑是女人致命的弱点。
  再说这第二条线索,女主人公的父母。男女主人公从小一起玩耍、长大,這一切,女主人公的父母家人是很清楚的。到这里,也才能解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的真正原因。从诗歌内容上看,“氓”和女主人公家相距不远,就隔着一条淇水。如果太远,这“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就没有了基础,两家相距不远,来往频繁,两家知根知底,了解颇深。当“氓”托媒人来女主人公家求亲之时,和女主人公重感性不同的是,女主人公的父母家人,主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对“氓”作全面的评估。作为第三方,女主人公的父母对“氓”的认识应该更准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氓”不良的品质,过得了不谙世事的女主人公,却过不了女主人公父母的法眼,所以面对“氓”的媒人的说辞,女主人公父母拒绝的态度是明确的。作为父母,对女儿也进行了反复的劝阻和忠告,但女儿没有接受这份宝贵的意见,僵持之下,所以婚期拖延。“氓”请托媒人不成,亲自上阵,托贸丝之名,行逼婚之实。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公不知所措,她没有退路。从她送“氓”的路上忙不迭地安慰“氓”,以及分别后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难能可贵的是,女主人公还没有糊涂到跟“氓”私奔,她只是许下“秋以为期”的承诺,以继续做父母的工作。
  《氓》一诗“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两句隐含了女主人公父母对这门婚事的反对,父母为什么不同意这门婚事是引领诗歌前进的疑点,这个伏笔埋得很深。女主人公回到娘家,“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又侧面证明了父母当初不同意这门婚事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父母不同意女主人公婚事的原因还是没有得到揭示。诗歌最后交代了“氓”和女主人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这一重要内容,揭示了女主人公父母对“氓”非常了解这一事实,而这一事实,就是女主人公父母当年不同意女儿婚事的谜底。
  ★作者通联: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实用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国学素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人文性内涵。  一、语文人文教育的价值  1.人文性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人文主義跟人格主义。人文性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突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语言建构、文化理解、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四部分组成。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通俗地说,语言建构与运用,体现为考生能不能理解掌控高考作文,能不能写好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历来倍受关注,它既是指导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也是解读高考改革的风向标,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目应如何解读?传递出什么重要的信息?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带
一、教学语言的知识性  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知识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精通多门的学科知识,贯通古今,提高自己文化素养,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应对自如,用专业的知识给予解释和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词语的讲授,易错字的辨析。但是词语要怎么讲呢?有的语文老师只是让学生一味的抄写,背诵,再罚抄。这样,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次出现还是难免会再犯错。教师可以结合词的本义,如“提
多年来,我们一直比较认同这样一个观念: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在语言文字的穿行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句话很有道理,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阅读教学的课程论意义。尤其在人文论走偏之
教师的情感素养是教师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其积极的情感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若其知识功底不够,专业素养不高,尚可以以客观原因作为托辞,但若我们缺情乏悟,教育教学中没有积极的情感素养则是万万说不过去的。  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让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因而情感是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開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可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模块。  一、高中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高中语文活动课有着特定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