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阅读和写作的水平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并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读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断提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几种融合方式进行了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持之以恒地开展阅读和写作训练,以大幅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认真研读教材,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如听说读写能力,这是成为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基础;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钻研教材的能力,因为把课本研究透彻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对教材新的研读和理解,可以基于對教材的理解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而这种“加工”的基本思路是:理解教材,按照新思路去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完善教材。这样才能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获得教育利益的最大化。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如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词汇和成语使用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
以三年级写作单元“编童话故事”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课文内容,应该归纳整理出编写童话故事的方法和童话故事的特点,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分享的喜悦。
又如,在五年级教学《长相思》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词义,感受意境,悟出情感,想象画面……学生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感受更强烈,通过对比,对动静结合的写法有了初步感知和理解。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长期有效的阅读教学,以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有很多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的书,这些书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还附上了一些具有深厚意蕴的动画和图片,生动有趣,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环节,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便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时,在学生学习了生词、生字以及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教师鼓励他们先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把大自然中涉及到课文中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各种精美图片以及视频资料都非常感兴趣,这样自然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最后,通过课文阅读学习,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以及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
三、讨论、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突出学科特色。而思考的开端,就是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和质疑,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基于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抓手,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高效课堂不能只要求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还需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懂得并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把问题提在点子上,提高问题的思辨价值,为深入思考创设条件。学完课文后,教师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去回味,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或者让学生想象,补充情节,续写结尾。
例如,在学完《蜜蜂》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就课文的结尾展开想象。课文写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启发学生思考“蜜蜂的这种本能”是什么呢?并把想到的故事续写下来。这样的练习以原文情节与“角色”特点为依据,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己写作水平。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阅读教学方式,开展读写结合训练,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生动起来,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推动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更好地感受和把握文章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课文《慈母情深》,讲述了作者年少时为了买一本《青年近卫军》而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发现母亲工作十分辛苦,钱挣得十分不易,却仍舍得花钱给孩子买书,在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后,作者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在阅读这样感人的文章时,学生都会产生共鸣,想到自己的母亲。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母爱之伟大。此外,教师还要布置作文,让学生记录跟母亲有关的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加强了自己与文章的联系,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与母亲相处。
综上所述,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过程,写作则是输出知识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而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捋清阅读中的素材,并深化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合阅读和写作教学,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读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断提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几种融合方式进行了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持之以恒地开展阅读和写作训练,以大幅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认真研读教材,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如听说读写能力,这是成为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基础;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钻研教材的能力,因为把课本研究透彻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对教材新的研读和理解,可以基于對教材的理解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而这种“加工”的基本思路是:理解教材,按照新思路去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完善教材。这样才能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获得教育利益的最大化。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如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词汇和成语使用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
以三年级写作单元“编童话故事”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课文内容,应该归纳整理出编写童话故事的方法和童话故事的特点,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分享的喜悦。
又如,在五年级教学《长相思》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词义,感受意境,悟出情感,想象画面……学生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感受更强烈,通过对比,对动静结合的写法有了初步感知和理解。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长期有效的阅读教学,以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有很多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的书,这些书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还附上了一些具有深厚意蕴的动画和图片,生动有趣,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环节,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便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时,在学生学习了生词、生字以及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教师鼓励他们先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把大自然中涉及到课文中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各种精美图片以及视频资料都非常感兴趣,这样自然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最后,通过课文阅读学习,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以及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
三、讨论、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突出学科特色。而思考的开端,就是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和质疑,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基于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抓手,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高效课堂不能只要求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还需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懂得并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把问题提在点子上,提高问题的思辨价值,为深入思考创设条件。学完课文后,教师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去回味,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或者让学生想象,补充情节,续写结尾。
例如,在学完《蜜蜂》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就课文的结尾展开想象。课文写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启发学生思考“蜜蜂的这种本能”是什么呢?并把想到的故事续写下来。这样的练习以原文情节与“角色”特点为依据,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己写作水平。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阅读教学方式,开展读写结合训练,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生动起来,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推动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更好地感受和把握文章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课文《慈母情深》,讲述了作者年少时为了买一本《青年近卫军》而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发现母亲工作十分辛苦,钱挣得十分不易,却仍舍得花钱给孩子买书,在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后,作者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在阅读这样感人的文章时,学生都会产生共鸣,想到自己的母亲。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母爱之伟大。此外,教师还要布置作文,让学生记录跟母亲有关的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加强了自己与文章的联系,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与母亲相处。
综上所述,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过程,写作则是输出知识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而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捋清阅读中的素材,并深化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合阅读和写作教学,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