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很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应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引导和启发,全面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将首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学生阅读 创造力
  有效地阅读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都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阅读创造力的培养方法,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保证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素质教育对小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很大改善,但很多教师依然侧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中,常常是教师自己在讲,而没有给学生留有太多独立思考、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尽管每一个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但仅体现在朗读、齐读等方面,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指导。另外,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阅读效果。由于年龄方面的限制,小学生不能自主正确选择阅读文本、阅读方式,如果教师不能给予有效地指导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无法提升其阅读创造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导致阅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死板教条的教学话题,让学生无法有效地发散思维,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下降。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对策
  (一)强化阅读基础训练
  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小学进行了减负。因此,现阶段的小学生是整个学生生涯中最轻松的时期,小学生往往有很多空闲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制订每天或每周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自我总结,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通过字(词)典等工具查阅自己不理解的生词。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閱读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标注出来,在课堂中与同学、教师一起进行讨论。
  强化阅读基础训练,是为提升学生阅读创造力奠定基础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过程中的思想,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包括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归纳总结中心思想等。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提升思维的创造力。
  (二)坚持分层指导模式,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在学生的阅读学习期间,教师要给予其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由于小学生之间普遍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教师在指导中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应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及性格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指导方式。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导其阅读更多好的素材,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写出读后感与心得体会,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对于不太擅长阅读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阅读要求,从技巧方法开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喜欢上阅读,为提升其阅读创造力提供帮助。
  (三)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氛围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至关重要。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认真地分析阅读材料,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更加丰富,同时,将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情境当中。学生能够在其中尽情想象,增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够对自己日后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等,充实语文阅读课堂,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让阅读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空间,提升其阅读创造力。
  三、结语
  阅读创造力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对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对学生阅读创造力培养的重视,重视阅读基础训练,采用分层指导模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切实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文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
  [2]王爱霞.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中华少年,2018(22).
  [3]陈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读天下,2017(23).
  (作者简介:林依璇,女,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美术欣赏是一种能力,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如何改善高中美术欣赏课现状,成为当代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课程、课堂、学生和教师四个方面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人人都追求美,而审美是需要培养的。美术欣赏课则是围绕享受美、
“炼字”是古诗文鉴赏的突破口,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行路难》为例,结合“炼字”在初中古诗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分析语言审美
摘要:中国民间舞蹈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不但是促进我国舞蹈艺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民间舞蹈教学的特点,并提出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民间舞蹈 教学特点 策略  民间舞蹈起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中职阶段的课程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完善的专业知识,还应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素质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中职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  中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根据当前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来对课程教育模式和课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合理应用能够进一步满足我国现代文化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使民族文化认同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本文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形式三个方面探究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应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教育 传承与运用  传统文化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形成
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学科。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语文课程不仅会增长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会提升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词语、句子、段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 句子 段落  字词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段落,段落的关联组成篇章。这其中涉及学生对词语的识记能力,语言的组织协调能力,构思能力,有了这些
摘要:自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以来,各中小学开展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也同样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培训目标。如何全面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更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了现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新问题。[1]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育 核心素养 新课改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与意义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必
摘要:在近几年的造型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越发感受到教学效果除了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结构有关外,学生的造型基础也是一个尤为关键的因素。作为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以便在课程教学中因材施教,强调造型基础的应用。  关键词:造型基础 艺术教育 教学  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造型基础是每个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手绘能力。但是笔者在授课中发现,每个班学生的造型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促使笔者在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