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女装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笼统、课程趋同、忽视个性、缺乏实践环境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启动校企深度合作,精准对接女装产业链,厘定中职服装专业三类(女装车间、女装设计、女装销售)人才方向,通过对接岗位精准订制巧匠晋升课程,对接工作过程精准实施三环三级教学,对接女装标准开展四标三性多证评价,对接企业精准建设立体乔匠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三类四举”;精准育人;女装人才;中职学校;女装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3-0033-05
浙江杭州正全面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服装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背景下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有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装专业技能人才。目前,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通常只针对服装生产链上游和中游的生产,技能训练通常也只是服装生产中间环节的技能训练,与女装生产链关联度较低。为积极应对服装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的要求,提升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在推进品牌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在完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和落实“五个对接”的过程中,针对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错位导致的学生岗位迁移能力下降、人才培养不精准导致的学生适应性减弱、课程设置重复叠加导致的育人“千人一面”、校企合作形式化导致工学浮于表面等问题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
一、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当前服装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产业链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服装产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也随之上升。对接女装产业链的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懂设计、精制作、会管理、善营销”的一专多能“女装传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人才培养局限,没体现产业链精准定向
浙江杭州是中国女装生产基地,产业链完整,涵盖女装产品研发、女装制作、女装生产管理、质检、产品发布、陈列展示、电商销售等环节。传统服装类人才培养对接的是女装制作、生产岗位,培养单一的生产类技术人才。而女装产业链上需要的女装类人才是多元化的,他们具有同类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更需要不同岗位的专门化能力与素养。中职服装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基于产业链新建的,而是以优势专业为核心,融合相关专业的集合,偏重专业共性(重复生产的一线工人),各方向自成体系,忽视不同岗位的个性化能力需求。人才培养出口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女装款式风格高规格多元化的需求。
(二)课程趋同倾向,没开设个性化精准课程
中职服装专业核心课程以服装工艺、服装制版为主,对于女装生产的面料设计、风格设计、服装生产后道整理、销售陈列、生产过程管理技术等都较为忽略,联动性实训项目少,服装生产链前端、后端的教学项目缺乏,不利于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核心课程资源重复叠加,共享程度差,利用率低,没有形成体系化、结构化的课程,难以满足产业链催生岗位多样化的趋势,脱离“女装之都”产业群个性化、多样化、杭派女装“休闲 时髦 实用”风格企业化的需求,跟不上“女装之都”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三)忽视多元个性,没实施差别化精准教学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创造能力强,有的交往能力强,他们在服装产业链上适应的岗位有差别,有的会成为车间人才,有的会成为设计人才,有的会成为销售人才。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遵循技能的强化训练,习惯按照技能考核、单一大赛、高考等指挥棒来指导常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的挫败感很强;评价的方式也多侧重工艺技术和制图制版,对于学生的交往能力、岗位其他需要的素养和能力缺少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形式与评价过程动态性不够,与杭派女装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还不够紧密结合,还没有围绕专业群建设构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和评价方法。
(四)教学环境单一,没对接职业化行业前沿
女装生产链是多种实训内容串联而成的实训链,以产品生产为纽带,跨生产过程多种岗位。传统服装专业教学环境主要在学校内实训室进行,校内实训室装备滞后于女装制作标杆企业多年,单一的教学装备、环境以及统一规划的校内实训场地限制教学创新和实效,无法形成女装生产链上下联动的实训链,难以承担起培养女装巧匠这一重任,迫切需要利用女装企业、行业、大师等资源,建设集教、学、做、研高度融合与统一的实训场所。
二、对接产业链的“三类四举”精准育人模式的思路解析
为解决育人目标错位、课程内容单一、学校项目片段、实训场地建设重复等问题,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实现人人出彩,建立资源共享、多师共导、多元共建、多人共研、校企共定的育人机制,对接产业链的岗位人才需求,开展岗位画像,重新厘定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和三类不同方向的能力结构,在实践中围绕课程、教法、环境和评价维度采取四举措,逐步形成对接产业链人才核心素养需求,传承文化与技艺的女装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见图1。
所谓“对接产业链”,即让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專业人才对接区域女装产业链生产提出的岗位需求,对接女装产业发展需求过程,围绕核心岗位能力,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拓展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岗位能力,最终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链、课程对接岗位、作品对接产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层次。
所谓“三类”,即通过对接产业链开展岗位画像,依托职业能力测评开展个性写像,厘定中职服装专业三类人才画像:懂制作、精工艺的女装车间人才;能设计、会创新的女装设计人才;懂销售、会陈列的女装销售人才。
所谓“四举”,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的环境、课程、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实施四个举措:构建巧匠晋升课程,开展“三环三级”教学,建设立体乔匠学院,开展“四标三性多证”评价。 三、对接产业链的“三类四举”精准育人模式的创新举措
(一)对接产业链,精准定位三类女装人才规格
1.对接产业,岗位画像
在对女装企业岗位的核心素养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女装产业链上不同岗位的需求和特征,进行岗位画像,画出适合中职学生的岗位有三类:车间领域、设计领域和销售领域。女装车间领域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女装关键零部件制作、女装结构制版、女装整件流水制作、女装生产后道包装整理、女装流水设计与安排和女装车间管理。女装设计领域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女装面料设计、女装图案设计、女装零部件设计、女装款式设计和系列女装设计与创新。女装销售领域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女装店面陈列、女装销售、店铺上货与销售、业务管理等。
2.职业测评,个性写像
对高一新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对宽口径生源进行合理分类,分别为社会型、操作型和艺术型。通过匹配分析发现,三类型人才分别适合不同类别的女装岗位,其中艺术型匹配女装岗位群中的女装设计师、女装设计助理、面料研发师、图案设计师等;操作型匹配流水操作车工、工艺员、质量检验员、制版师等;社会型匹配女装陈列、销售员、店长、业务员等。
3.重新定位,人才画像
以女装生产链三类岗位对接服装专业三个培养方向,重新定位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人才画像定位出“懂制作、精工艺的女装车间人才,能设计、会创新的女装设计人才,懂销售、会陈列的女装销售人才”是女装人才三个类别的培育目标,形成以女装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服装专业大类下三个领域方向的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方向与岗位类别对接,有效提高服装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对接产业链,精准实施四个女装人才培养举措
1.精准订制“巧匠晋升课程”
(1)理念——“我的学习我选择”
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就需要为学生订制个性化课程。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人人有才、人人是才、人人出彩需要实现“学生的学习学生做主”,为学生订制“巧匠晋升课程”就是在这种选择性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下的具体做法。该做法改变了课程高度同质化的现象,改变了课程统一、负担过重、结构过窄的传统状况。
(2)原则——“我的课程我适合”
遵循“矩阵创建、课程分层、发展需要、个性适合、项目量化”的原则,在分析女装三个类型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选择具有覆盖性、代表性和拓展性的典型任务,重构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领域,厘定职业能力,研发“巧匠晋升”课程,包括课程内容、技能考核要求、课时、学习领域的描述和师资匹配。
(3)结构——“我的课表我唯一”
每个学生的课程都遵循ABCDE能力结构:纵向为晋级轴——传承、精通、创新;横向下端为岗位类型轴——研发设计类型、制作生产类型、销售管理类型;横向上端为个性特征轴——艺术型、操作型、社会型。每个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每位学生的课程遵循ABCDE能力结构规律,如图2所示。所有学生通过晋级的能力高度(晋级高度)、宽(不同岗位)度和面积(能力体系)是一样大, 不同学生的A点根据个性不同在个性特征轴上的位置是不同的,所学课程根据特征和岗位擅长有所不同。每一位学生在传承层次是必修课程;精通层次是在岗位中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创新层次是发挥个性优势选修最具特长的课程。
(4)学科——“我的学科我喜欢”
每一位学生的课表和学科都有共性,也有个性和差异,这样的学习内容安排尊重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让“选择”与“自主”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元素。这样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所爱、学自己所喜、考自己所长。各类课程涵盖的学科种类:女装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女装工艺基础、女装零部件设计与制作、女装制版基础、女装服饰搭配、女装效果图绘制、女装面料。研发设计类课程包括女装面料设计、女装设计、女装新品研发、流行趋势与时装设计。制作生产类课程:服装车工制作、服装流水生产管理、女装质量检测、女装生产后道。销售陈列类课程包括车间管理实用手册、女装电商经营、专卖店销售与陈列。创新级别艺术型包括刺绣、礼服设计、形象设计、扎染、服装表演。创新级别操作型包括智能车间生产、高级成衣制作、女装样衣制作。创新级别社会型包括智能车间管理、女装品牌经营、女装品牌店陈列。
2.精准实施“三环三级”教学
“三环三级”教学,即采用分三个层级,实施三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讓学生紧密围绕作业、产品、艺术品三个层级的主题式学习任务中,构建属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见图3。
(1)三级——晋级式的学习方式
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晋级欲望,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从作业到产品,再到高级定制精品逐步开展学习,依次在不同的级别参与不同要求的技能训练,从而获得相应学分和称号,不断晋升至高一级的做法。一级,在理实一体的女装实训室,通过系列女装产业关键任务的完成获得相应学分,获得女装铜牌巧匠称号并晋升至二级;二级,在工学一体女装流水生产车间,通过流水岗位的任务锻炼考核后获得女装银牌巧匠称号并晋升至三级学习;三级,进入大师工作室,通过研发一定量的女装艺术品后获得女装金牌巧匠称号并成为岗位骨干,或者晋升到高一级院校学习。
(2)三环——循环式的学习过程
每一层级的学习形式都按照明晰标准—实践操作—考核评价三个循环开展教学,每个级别都有三环式循环学习。一级:模范—操练—考核;二级:试岗—上岗—跨岗;三级:拜师—学艺—出师。通过优化三环循环递进发展,融入学徒制的组织形式,逐层培养,实现服装专业学生、女装企业学徒、女装巧匠的无缝对接。
3.开展“四标三性多证”评价
所谓“四标三性多证”评价,即在女装协会、女装企业、科研团队的参与下,整合女装行业标准、巧匠素养标准、技术等级标准和毕业学分标准,四标合一制定《女装巧匠培养方案》和《女装巧匠评价标准》,校企行共同开展多证标准制定,开发五种女装产业链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融合的方式,以“多证融通、多考合一、多标合一”为原则,开展“1(毕业证) X(女装制作工证、女装设计师证、女装陈列师证、女装QC证、女装CAD证)”考证,促进学生个性化、特长化发展,如图4所示。 评价的标准与行业对接、评价维度与职业需要对接、评价的结果与岗位证书对接。“1”是基础,获得服装专业学历证书;“X”是拓展与优势,获得与个性优势匹配的女装生产链上某一些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证书。推动学生多证书毕业,学历证书与女装生产链上不同职业技能证书紧密对接,多证的衔接融通促进学生在女装生产链上有多项职业选择和岗位适应的能力,也促进学生选择个人能力拓展与终身学习。
4.精准建设立体乔匠学院
立处杭州艺尚小镇,在服装時尚最前沿的地方,联合“女装之都”的知名企业,共建服装制造实境与仿真集合、服装设计教学与成衣生产协调、服装专业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乔匠学院”功能综合体,有利于资源集中、一体化人才培育,与女装时尚、技术最快对接。主要包括教学工场、企业课堂和大师工作室,见图5。
指向通识能力的教学工场。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建设设计、制版、制作、营销四大教学工场,提供基于产业群的女装生产个性化基础能力体验岗位,培育学生女装生产的通识能力。
指向核心技能的企业课堂。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让女装车间进校,建设提升学生女装生产核心能力的专门化个性岗位的学习空间。
指向专门能力的大师工作室。实体大师工作室由企业名匠为承担主体,以传承大师技艺为目的,以学徒制为教学形式。学校建成的立体乔匠学院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经济实体,既出人才,又出产品,通过实现“四个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室、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四、实践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专业招生逐年递增,学生就业岗位和发展路径扩展鲜明。近五年,学生双证率100%,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持续在93%以上。近三年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总获奖6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6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21次省级获奖。近3000名毕业生活跃在当地服装企业,众多毕业生成为杭派女装企业的中坚力量。
(二)师资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团队成为全国知名教学团队,被评为浙江省巾帼示范岗、杭州市名教学团队、区劳模集体;梯队成员22位,省特级教师1位、省技术能手1位、中国十大制板师1位、省服装技能考评员6位,硕士3位,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人数达18人。课改案例获国家级奖项7次,省级获奖18次;近三年改革团队出版专著2本、教材10本,开发教学微课4个系列达120节。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比武获奖23项。
(三)有力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近三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或承担产品研发123项,直接经费达12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助推专业建设成为浙江省品牌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实训基地;在省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中申报成功四个项目,同时名师网络工作室在全省成效突出,专业立项为杭州市学徒制试点专业。
参 考 文 献
[1]朱佳萍.中职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2):91-96.
[2]孟源北.适应产业升级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68-71.
[3]徐国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J].职教论坛,2017(10):1.
[4]冯子川,等.“专业对接产业链”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82-87.
[5]黄启良.对接产业链的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群联动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78-81.
Research on“Three Categories and Four Measures”Precision Education Model of Docking Industry Chain
——A Case Study of Training of Women’s Clothing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Que Dan, Ling Jing
Abstract
关键词 “三类四举”;精准育人;女装人才;中职学校;女装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3-0033-05
浙江杭州正全面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服装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背景下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有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装专业技能人才。目前,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通常只针对服装生产链上游和中游的生产,技能训练通常也只是服装生产中间环节的技能训练,与女装生产链关联度较低。为积极应对服装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的要求,提升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在推进品牌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在完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和落实“五个对接”的过程中,针对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错位导致的学生岗位迁移能力下降、人才培养不精准导致的学生适应性减弱、课程设置重复叠加导致的育人“千人一面”、校企合作形式化导致工学浮于表面等问题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
一、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当前服装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产业链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服装产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也随之上升。对接女装产业链的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懂设计、精制作、会管理、善营销”的一专多能“女装传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人才培养局限,没体现产业链精准定向
浙江杭州是中国女装生产基地,产业链完整,涵盖女装产品研发、女装制作、女装生产管理、质检、产品发布、陈列展示、电商销售等环节。传统服装类人才培养对接的是女装制作、生产岗位,培养单一的生产类技术人才。而女装产业链上需要的女装类人才是多元化的,他们具有同类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更需要不同岗位的专门化能力与素养。中职服装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基于产业链新建的,而是以优势专业为核心,融合相关专业的集合,偏重专业共性(重复生产的一线工人),各方向自成体系,忽视不同岗位的个性化能力需求。人才培养出口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女装款式风格高规格多元化的需求。
(二)课程趋同倾向,没开设个性化精准课程
中职服装专业核心课程以服装工艺、服装制版为主,对于女装生产的面料设计、风格设计、服装生产后道整理、销售陈列、生产过程管理技术等都较为忽略,联动性实训项目少,服装生产链前端、后端的教学项目缺乏,不利于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核心课程资源重复叠加,共享程度差,利用率低,没有形成体系化、结构化的课程,难以满足产业链催生岗位多样化的趋势,脱离“女装之都”产业群个性化、多样化、杭派女装“休闲 时髦 实用”风格企业化的需求,跟不上“女装之都”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三)忽视多元个性,没实施差别化精准教学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创造能力强,有的交往能力强,他们在服装产业链上适应的岗位有差别,有的会成为车间人才,有的会成为设计人才,有的会成为销售人才。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遵循技能的强化训练,习惯按照技能考核、单一大赛、高考等指挥棒来指导常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的挫败感很强;评价的方式也多侧重工艺技术和制图制版,对于学生的交往能力、岗位其他需要的素养和能力缺少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形式与评价过程动态性不够,与杭派女装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还不够紧密结合,还没有围绕专业群建设构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和评价方法。
(四)教学环境单一,没对接职业化行业前沿
女装生产链是多种实训内容串联而成的实训链,以产品生产为纽带,跨生产过程多种岗位。传统服装专业教学环境主要在学校内实训室进行,校内实训室装备滞后于女装制作标杆企业多年,单一的教学装备、环境以及统一规划的校内实训场地限制教学创新和实效,无法形成女装生产链上下联动的实训链,难以承担起培养女装巧匠这一重任,迫切需要利用女装企业、行业、大师等资源,建设集教、学、做、研高度融合与统一的实训场所。
二、对接产业链的“三类四举”精准育人模式的思路解析
为解决育人目标错位、课程内容单一、学校项目片段、实训场地建设重复等问题,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实现人人出彩,建立资源共享、多师共导、多元共建、多人共研、校企共定的育人机制,对接产业链的岗位人才需求,开展岗位画像,重新厘定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和三类不同方向的能力结构,在实践中围绕课程、教法、环境和评价维度采取四举措,逐步形成对接产业链人才核心素养需求,传承文化与技艺的女装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见图1。
所谓“对接产业链”,即让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專业人才对接区域女装产业链生产提出的岗位需求,对接女装产业发展需求过程,围绕核心岗位能力,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拓展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岗位能力,最终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链、课程对接岗位、作品对接产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层次。
所谓“三类”,即通过对接产业链开展岗位画像,依托职业能力测评开展个性写像,厘定中职服装专业三类人才画像:懂制作、精工艺的女装车间人才;能设计、会创新的女装设计人才;懂销售、会陈列的女装销售人才。
所谓“四举”,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的环境、课程、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实施四个举措:构建巧匠晋升课程,开展“三环三级”教学,建设立体乔匠学院,开展“四标三性多证”评价。 三、对接产业链的“三类四举”精准育人模式的创新举措
(一)对接产业链,精准定位三类女装人才规格
1.对接产业,岗位画像
在对女装企业岗位的核心素养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女装产业链上不同岗位的需求和特征,进行岗位画像,画出适合中职学生的岗位有三类:车间领域、设计领域和销售领域。女装车间领域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女装关键零部件制作、女装结构制版、女装整件流水制作、女装生产后道包装整理、女装流水设计与安排和女装车间管理。女装设计领域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女装面料设计、女装图案设计、女装零部件设计、女装款式设计和系列女装设计与创新。女装销售领域人才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女装店面陈列、女装销售、店铺上货与销售、业务管理等。
2.职业测评,个性写像
对高一新生开展职业能力测评,对宽口径生源进行合理分类,分别为社会型、操作型和艺术型。通过匹配分析发现,三类型人才分别适合不同类别的女装岗位,其中艺术型匹配女装岗位群中的女装设计师、女装设计助理、面料研发师、图案设计师等;操作型匹配流水操作车工、工艺员、质量检验员、制版师等;社会型匹配女装陈列、销售员、店长、业务员等。
3.重新定位,人才画像
以女装生产链三类岗位对接服装专业三个培养方向,重新定位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人才画像定位出“懂制作、精工艺的女装车间人才,能设计、会创新的女装设计人才,懂销售、会陈列的女装销售人才”是女装人才三个类别的培育目标,形成以女装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服装专业大类下三个领域方向的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方向与岗位类别对接,有效提高服装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对接产业链,精准实施四个女装人才培养举措
1.精准订制“巧匠晋升课程”
(1)理念——“我的学习我选择”
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就需要为学生订制个性化课程。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人人有才、人人是才、人人出彩需要实现“学生的学习学生做主”,为学生订制“巧匠晋升课程”就是在这种选择性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下的具体做法。该做法改变了课程高度同质化的现象,改变了课程统一、负担过重、结构过窄的传统状况。
(2)原则——“我的课程我适合”
遵循“矩阵创建、课程分层、发展需要、个性适合、项目量化”的原则,在分析女装三个类型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选择具有覆盖性、代表性和拓展性的典型任务,重构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领域,厘定职业能力,研发“巧匠晋升”课程,包括课程内容、技能考核要求、课时、学习领域的描述和师资匹配。
(3)结构——“我的课表我唯一”
每个学生的课程都遵循ABCDE能力结构:纵向为晋级轴——传承、精通、创新;横向下端为岗位类型轴——研发设计类型、制作生产类型、销售管理类型;横向上端为个性特征轴——艺术型、操作型、社会型。每个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每位学生的课程遵循ABCDE能力结构规律,如图2所示。所有学生通过晋级的能力高度(晋级高度)、宽(不同岗位)度和面积(能力体系)是一样大, 不同学生的A点根据个性不同在个性特征轴上的位置是不同的,所学课程根据特征和岗位擅长有所不同。每一位学生在传承层次是必修课程;精通层次是在岗位中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创新层次是发挥个性优势选修最具特长的课程。
(4)学科——“我的学科我喜欢”
每一位学生的课表和学科都有共性,也有个性和差异,这样的学习内容安排尊重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让“选择”与“自主”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元素。这样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所爱、学自己所喜、考自己所长。各类课程涵盖的学科种类:女装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女装工艺基础、女装零部件设计与制作、女装制版基础、女装服饰搭配、女装效果图绘制、女装面料。研发设计类课程包括女装面料设计、女装设计、女装新品研发、流行趋势与时装设计。制作生产类课程:服装车工制作、服装流水生产管理、女装质量检测、女装生产后道。销售陈列类课程包括车间管理实用手册、女装电商经营、专卖店销售与陈列。创新级别艺术型包括刺绣、礼服设计、形象设计、扎染、服装表演。创新级别操作型包括智能车间生产、高级成衣制作、女装样衣制作。创新级别社会型包括智能车间管理、女装品牌经营、女装品牌店陈列。
2.精准实施“三环三级”教学
“三环三级”教学,即采用分三个层级,实施三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讓学生紧密围绕作业、产品、艺术品三个层级的主题式学习任务中,构建属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见图3。
(1)三级——晋级式的学习方式
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晋级欲望,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从作业到产品,再到高级定制精品逐步开展学习,依次在不同的级别参与不同要求的技能训练,从而获得相应学分和称号,不断晋升至高一级的做法。一级,在理实一体的女装实训室,通过系列女装产业关键任务的完成获得相应学分,获得女装铜牌巧匠称号并晋升至二级;二级,在工学一体女装流水生产车间,通过流水岗位的任务锻炼考核后获得女装银牌巧匠称号并晋升至三级学习;三级,进入大师工作室,通过研发一定量的女装艺术品后获得女装金牌巧匠称号并成为岗位骨干,或者晋升到高一级院校学习。
(2)三环——循环式的学习过程
每一层级的学习形式都按照明晰标准—实践操作—考核评价三个循环开展教学,每个级别都有三环式循环学习。一级:模范—操练—考核;二级:试岗—上岗—跨岗;三级:拜师—学艺—出师。通过优化三环循环递进发展,融入学徒制的组织形式,逐层培养,实现服装专业学生、女装企业学徒、女装巧匠的无缝对接。
3.开展“四标三性多证”评价
所谓“四标三性多证”评价,即在女装协会、女装企业、科研团队的参与下,整合女装行业标准、巧匠素养标准、技术等级标准和毕业学分标准,四标合一制定《女装巧匠培养方案》和《女装巧匠评价标准》,校企行共同开展多证标准制定,开发五种女装产业链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融合的方式,以“多证融通、多考合一、多标合一”为原则,开展“1(毕业证) X(女装制作工证、女装设计师证、女装陈列师证、女装QC证、女装CAD证)”考证,促进学生个性化、特长化发展,如图4所示。 评价的标准与行业对接、评价维度与职业需要对接、评价的结果与岗位证书对接。“1”是基础,获得服装专业学历证书;“X”是拓展与优势,获得与个性优势匹配的女装生产链上某一些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证书。推动学生多证书毕业,学历证书与女装生产链上不同职业技能证书紧密对接,多证的衔接融通促进学生在女装生产链上有多项职业选择和岗位适应的能力,也促进学生选择个人能力拓展与终身学习。
4.精准建设立体乔匠学院
立处杭州艺尚小镇,在服装時尚最前沿的地方,联合“女装之都”的知名企业,共建服装制造实境与仿真集合、服装设计教学与成衣生产协调、服装专业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乔匠学院”功能综合体,有利于资源集中、一体化人才培育,与女装时尚、技术最快对接。主要包括教学工场、企业课堂和大师工作室,见图5。
指向通识能力的教学工场。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建设设计、制版、制作、营销四大教学工场,提供基于产业群的女装生产个性化基础能力体验岗位,培育学生女装生产的通识能力。
指向核心技能的企业课堂。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让女装车间进校,建设提升学生女装生产核心能力的专门化个性岗位的学习空间。
指向专门能力的大师工作室。实体大师工作室由企业名匠为承担主体,以传承大师技艺为目的,以学徒制为教学形式。学校建成的立体乔匠学院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经济实体,既出人才,又出产品,通过实现“四个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室、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四、实践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专业招生逐年递增,学生就业岗位和发展路径扩展鲜明。近五年,学生双证率100%,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持续在93%以上。近三年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总获奖6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6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21次省级获奖。近3000名毕业生活跃在当地服装企业,众多毕业生成为杭派女装企业的中坚力量。
(二)师资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团队成为全国知名教学团队,被评为浙江省巾帼示范岗、杭州市名教学团队、区劳模集体;梯队成员22位,省特级教师1位、省技术能手1位、中国十大制板师1位、省服装技能考评员6位,硕士3位,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人数达18人。课改案例获国家级奖项7次,省级获奖18次;近三年改革团队出版专著2本、教材10本,开发教学微课4个系列达120节。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比武获奖23项。
(三)有力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近三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或承担产品研发123项,直接经费达12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助推专业建设成为浙江省品牌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实训基地;在省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中申报成功四个项目,同时名师网络工作室在全省成效突出,专业立项为杭州市学徒制试点专业。
参 考 文 献
[1]朱佳萍.中职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2):91-96.
[2]孟源北.适应产业升级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68-71.
[3]徐国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J].职教论坛,2017(10):1.
[4]冯子川,等.“专业对接产业链”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82-87.
[5]黄启良.对接产业链的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群联动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78-81.
Research on“Three Categories and Four Measures”Precision Education Model of Docking Industry Chain
——A Case Study of Training of Women’s Clothing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Que Dan, Ling Jing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