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麻哈鱼”叫屈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三文鱼”一片叫好声中,不得不为大麻哈鱼鸣冤叫屈。一位营养学家严正的指出:产于西欧的三文鱼和产于我国东北“三江”的大麻哈鱼,无论从营养价值上,品味上,都不相上下。而“洋货”称美,不惜工本的宣传,道道地地的国货却被忘怀,于心不忍。
  在这里不得不大呼一声,少吃“三文鱼”,多用大麻哈鱼(就当前市价而论,三文鱼要比大麻哈鱼贵好几倍)。
  为了让人们知道大麻哈鱼是什么鱼?不妨借用贵刊一角,作一简介:
  大麻哈鱼属于鲑形目、鲑科、大麻哈鱼属,为北半球溯河性鱼类,也是世界重要的冷水性经济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和沿岸诸水系流域中。
  产于我国的大麻哈鱼属有三种,如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上的有大麻哈鱼一种;在绥芬河、图们江上溯的有马苏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及大麻哈鱼三种;另外在台湾省大甲溪上游有陆封型马苏大马哈鱼,当地称之樱花,钩吻鲑。
  每年秋季,大麻哈鱼属的三种鱼类相继上溯到黑龙江、乌苏里江,在水质清澈、砾石底质的上游支流产卵。鱼体两侧出现不规则黑、黄、红色方状斑,雄鱼吻端向内弯曲成钳状。亲鱼在河床上掘坑,卵产坑内,产卵后亲鱼体力消耗殆尽,经十余日即死亡。鱼卵孵化成小鱼后(体长5cm~7cm)入海生长,经3年~5年群体达到性成熟阶段,则回归到原出生河流繁殖。
  我国的大麻哈鱼生产主要是在乌苏里江捕秋季上溯的大麻哈鱼。多年平均年产量为800余吨,1963年产量最高为4,500余吨。为了保护大麻哈鱼资源,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最近已开展大麻哈鱼人工放流。
  大麻哈鱼被称为“北国名鱼”,它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被人视为名贵鱼类。大麻哈鱼体形似纺锤,口大嘴长,腹部银白色,一般体重3.5kg,最大可达5kg以上。
  大麻哈鱼的鱼籽更为名贵,它比一般鱼籽要大得多。色泽嫣红透明,宛如琥珀,营养价值极高,7颗大麻哈鱼鱼籽相当于1个鸡蛋的营养价值。用它制成的“鱼籽酱”盛在盘里,犹如一盘红珍珠,闪光发亮,别具一格。
  我们祖国北疆的黑龙江畔,号称“大麻哈鱼之乡”,但是当地人称大麻哈鱼为“大马哈”鱼。
  相传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治黑龙江流域时,驻守在江畔呼玛哨所的士兵突然被敌人包围。由于敌人人多势众,部队又断了粮草,人、马饥饿难忍。就在这时,从呼玛河里突然跳出很多又肥又大的鱼儿,不仅人喜欢吃,就是连军马也吃得津津有味。就是这种鱼,为努尔哈赤的部队解了围。从此,当地人便把这种连马都爱吃的鱼叫做“大马哈”鱼了。
  由于“大马哈”与“大麻哈”谐音,目前在一些书藉中都称为“大麻哈”而把“大马哈”却忘了。
  大麻哈鱼是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它平时生活在北半球的大洋中。以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区最多,每年秋季它们从鄂霍次克海,经库页岛,鞑靼海峡,成群结队进入黑龙江产卵,是氵回游性鱼类。它们在海里生活四五年之后,到性成熟了,就会想起自己的出生地,凭借它们那特殊的皮肤感觉及灵敏的嗅觉器官,涉途几千里,回到久别的“故乡”。在这里有最理想的产卵场所,两滩夹一沱,上有急水滩,下有卵石浅滩,大麻哈鱼最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繁殖。
  每年秋末冬初,是北国黑龙江的大麻哈鱼汛潮。在这期间,百里长的大江上渔船云集,年轻人驾着桦木舟,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唱着渔歌,吹着号子在江上放钩撒网;妇女老人们忙着杀鱼、卤制腌制;手巧的人则用鱼皮做乌拉靴和烟包等生活用品。那繁忙和欢乐的景象,简直和逢年过节一样。黑龙江不愧为“大麻哈鱼之乡”。
其他文献
  
期刊
时光之舟已经驶入了2004年,早春时节,寒意仍在,但花蕊欲开,新芽吐丝,如同餐饮市场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复苏景象。春天为大地带来生机,也提示我们,如何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如何再创辉煌,使美食生辉,如何关注每一个变化,引领餐饮时尚。  诚然,结合都市现代人生活潮流,把握机遇,与时俱进,依据自身的优势、风格与特色,并将时尚观念融入环境格调、经营理念、服务水平、经典菜肴、高雅、人性的消费之中,即是新时尚的
期刊
  
期刊
营养学家最近推荐一种适合中国女性健美的膳食最佳模式——“1~7”饮食模式:  1个水果:每天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至少1个,长年坚持会收到明显的美肤效果。  2盘蔬菜: 每天进食2盘品种多样的蔬菜,一天中必须有一种蔬菜是新鲜的、深绿色的。最好生食一些大葱、番茄、凉拌芹菜、萝卜、嫩莴苣叶等。  3勺素油: 每天的烹调用油限量为3勺,而且最好食用植物油,这种不饱和脂肪对光洁皮肤、塑造苗条体形、维护心
期刊
朋友的父亲过80大寿,在一个酒店订了数桌寿宴,档次在当地的消费也算是中等居上。当天,我也参加了宴会。走进装潢考究的餐厅,只见每桌台面上均摆放了1个主盘,8个围碟,可见酒店的厨师确实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走近仔细看时,只见主盘中摆了1只不知名的鸟,盘边零散地摆了些山石,怎么想,怎么看也跟宴席的主题牵扯不上。问及旁边的服务生,服务生看了一眼冷盘,抿嘴一笑答曰:“我也不知道”。一种怜惜之情顿然而生。只
期刊
张民生,河南济源人,现年48岁,中国烹饪大师,豫菜大师,河南烹饪大师,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焦作市东方技术学校高级厨师培训班讲师,现任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宾馆(四星级)餐饮部经理兼行政总厨。提起张民生大师,中原烹饪界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现在已从厨34年了。上世纪60年代初入厨道的他就喜欢钻研,虚心请教,从1969年起就在孟州宾馆任炊事班长达17年。由于他德才兼备,是个值得培养的苗子,河
期刊
在日本的调味市场,罗列着世界各地的调味料,但日本人始终对味噌情有独钟,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味噌,也就是传统的日式酱料,味噌在日本主要分为3大类:米、麦蒸后,通过霉菌发酵,再与蒸煮的大豆、盐混合制得的米味噌、麦味噌,以及直接在蒸大豆上使霉菌生长而制得的豆味噌。  因地区不同,大豆和米、麦比例及颜色的不同,构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种类繁多的味噌,每种味噌又有各自的特色。  日本人食用味噌的方式,主要是
期刊
这是一种久违了的味道,这是对已告别了的年代尚无法告别的一种感情上的留恋和思念。在那个尚未久远的年代,我们这一茬人正是在大葱、大酱、大饼子的养育中长大成人。  孩提时代的我虽认不得几种蔬菜,但惟对大葱情有独钟,大口咀嚼大葱、大酱那种辛辣而咸香的滋味,常令我在餐桌上欲罢不能。大葱除供人们食用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记得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倾盆大雨中玩耍,回家后就天旋地转地发起了高烧。母亲并未急于送我
期刊
一、猴头名称由来    猴头,学名猴头菌,俗称猴菜、猴菇。猴头的异名别称还有:因其针状肉刺似刺猬,而称刺猬菌、猬菌。我国的东北地区出产猴头,因其生必成双,当地人叫它对脸蘑、鸳鸯对口蘑。传说,东北的深山密林里,生有猴头的地点会有老虎守护,也称虎守蘑。它在东北还有个阴阳蘑的名字。我国的西南地区也产猴头,云南称为花菜菌,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称羊毛菌。  猴头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它的产地还有华北地区、河南、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