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枚枚小小的邮票烙上了时代的印记,雕刻着一代代帝王将相的面容;重现了一个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展现着一幅幅朴实的生活画卷;甚至揭示了一些真相,佐证着一段历史——本刊精选了岛城多位集邮爱好者的部分收藏,揭开方寸世界的冰山一角,先饱饱眼福。
从“黑便士”到“大龙票”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诞生于1840年的英国,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黑色,面值1便士,人们称之为“黑便士邮票”。这枚邮票,除不具齿孔外,已经大体上具有今天邮票的特征,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发明者为罗兰·希尔。
在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寄信是按邮程距离及信的页数向收信人收费的。昂贵的邮资一般人难以承受,于是人们想尽办法少付邮费或免付,比如在信封上做记号,结果造成英国实行高邮费而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希尔看到这一现象后,下决心要改革邮政制度,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1840年1月10日英国政府决定采纳希尔的建议,并与5月6日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跟着使用邮票。1841年和1842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些邮票。1843年巴西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邮票,共3枚,面值分别为30、60和90雷依斯,是世界珍邮之一。1843年3月1日,瑞士苏黎世州发行地方邮票,分别以阿拉伯数字4和6为主图案,这是世界第一套双色邮票。1849年,法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以谷物女神色雷斯为图案。德国的第一枚邮票是在1849年11月1日由巴伐利亚王国发行的。
中国的第一张邮票是大清邮政1878年1月发行的大龙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有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各不相同,面值用银两计算,分别为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和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1912年,我国发行的以孙中山头像为主图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的字样。新中国的第一枚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
邮票上的标新立异
邮票一定是纸的吗?一定是方的吗?非也!随着集邮活动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开展,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已经成为邮政部门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面,这时,有些国家不但在选题、设计、印刷等方面力求不断改进,而且在邮票的形状和材质甚至味道上玩起了新花样。
1851年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发行了一种3便士的正菱形邮票,这是邮票形状打破传统长方形的开始。接着,1853年非洲好望角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邮票,之后墨西哥发行了椭圆形邮票、土耳其发行了八角形邮票,集邮者把这些邮票称为奇形邮票或异形邮票。
2002年,我国第一套带有香味的邮票以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形式正式发行,邮票主图是盛开的鲜花,香味选用了人们喜爱的百合花香型。只要用手在邮票上轻轻一擦,就能闻到百合花的香味。据邮票印制局专家介绍,印制这套邮票的油墨采用了进口的特殊香味油墨,香味油墨中含有香料胶囊,胶囊在受到外力的压迫时破裂,百合花的香味就会散发出来。邮票上的香味可以保持20年之久。另外,国外还发行过巧克力香味邮票,玫瑰香味邮票、咖啡香味邮票等。
“票中票”为精彩加分
为纪念首次发行的邮票或为有关集邮活动而发行的邮票,有的采用以前发行的邮票作为图案,这种邮票即为票中票。1940年,墨西哥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票中票——《世界第一枚邮票发行100周年》邮票,图案是“黑便士”邮票。
我国首次发行票中票,是中华邮政于1848年3月发行的《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邮票,票面右为《光复纪念》邮票,左为《邮政总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票中票是1 983年为纪念全国邮展发行的两枚。如今,世界上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数百种票中票,多为纪念本国第一枚邮票100周年,图案均采用本国首次发行的邮票。
海上风情
有关海洋,船舶的邮票是各国邮票的一大特色,它们记录了船舶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各国帆船的个性风采。同时帆和海的交相辉映是一种风景,风鼓满了帆,在海面上箭一般前行,继续着力与美的不老传说。
从青岛到南极
那一个个信封,将遥远而神秘的南极和滨海城市青岛紧密联系了起来。 青岛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管理和科研基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家级机构坐落在这里。在中国南极考察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的J121打捞救生船是隶属海军北海舰队的,率先从青岛启航赴西南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国第一艘南极考察船——极地号船的锚地就在青岛,1986-1987年,极地号船进行了第三次南极考察,并完成首次环球航行。1988年,从青岛出发,首航东南极,历经浮冰围困和南极历史上罕见的冰崩,可谓九死一生,建立了我国在南极大陆的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1889年,从青岛出发,进行了我国首次一船两站南极考察。1980年-1991年,两次深入东南极中山站。1992年,进行第二次一船两站南极考察,这也是极地号船最后一次南极航次。
这些纪念封,真实的见证了上述史实,是极具青岛特色的邮品。
从“黑便士”到“大龙票”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诞生于1840年的英国,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黑色,面值1便士,人们称之为“黑便士邮票”。这枚邮票,除不具齿孔外,已经大体上具有今天邮票的特征,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发明者为罗兰·希尔。
在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寄信是按邮程距离及信的页数向收信人收费的。昂贵的邮资一般人难以承受,于是人们想尽办法少付邮费或免付,比如在信封上做记号,结果造成英国实行高邮费而国家邮政收入反而减少。希尔看到这一现象后,下决心要改革邮政制度,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1840年1月10日英国政府决定采纳希尔的建议,并与5月6日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跟着使用邮票。1841年和1842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些邮票。1843年巴西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邮票,共3枚,面值分别为30、60和90雷依斯,是世界珍邮之一。1843年3月1日,瑞士苏黎世州发行地方邮票,分别以阿拉伯数字4和6为主图案,这是世界第一套双色邮票。1849年,法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以谷物女神色雷斯为图案。德国的第一枚邮票是在1849年11月1日由巴伐利亚王国发行的。
中国的第一张邮票是大清邮政1878年1月发行的大龙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有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各不相同,面值用银两计算,分别为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和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1912年,我国发行的以孙中山头像为主图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的字样。新中国的第一枚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
邮票上的标新立异
邮票一定是纸的吗?一定是方的吗?非也!随着集邮活动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开展,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已经成为邮政部门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面,这时,有些国家不但在选题、设计、印刷等方面力求不断改进,而且在邮票的形状和材质甚至味道上玩起了新花样。
1851年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发行了一种3便士的正菱形邮票,这是邮票形状打破传统长方形的开始。接着,1853年非洲好望角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邮票,之后墨西哥发行了椭圆形邮票、土耳其发行了八角形邮票,集邮者把这些邮票称为奇形邮票或异形邮票。
2002年,我国第一套带有香味的邮票以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形式正式发行,邮票主图是盛开的鲜花,香味选用了人们喜爱的百合花香型。只要用手在邮票上轻轻一擦,就能闻到百合花的香味。据邮票印制局专家介绍,印制这套邮票的油墨采用了进口的特殊香味油墨,香味油墨中含有香料胶囊,胶囊在受到外力的压迫时破裂,百合花的香味就会散发出来。邮票上的香味可以保持20年之久。另外,国外还发行过巧克力香味邮票,玫瑰香味邮票、咖啡香味邮票等。
“票中票”为精彩加分
为纪念首次发行的邮票或为有关集邮活动而发行的邮票,有的采用以前发行的邮票作为图案,这种邮票即为票中票。1940年,墨西哥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票中票——《世界第一枚邮票发行100周年》邮票,图案是“黑便士”邮票。
我国首次发行票中票,是中华邮政于1848年3月发行的《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邮票,票面右为《光复纪念》邮票,左为《邮政总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票中票是1 983年为纪念全国邮展发行的两枚。如今,世界上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数百种票中票,多为纪念本国第一枚邮票100周年,图案均采用本国首次发行的邮票。
海上风情
有关海洋,船舶的邮票是各国邮票的一大特色,它们记录了船舶的发展历史,展现了各国帆船的个性风采。同时帆和海的交相辉映是一种风景,风鼓满了帆,在海面上箭一般前行,继续着力与美的不老传说。
从青岛到南极
那一个个信封,将遥远而神秘的南极和滨海城市青岛紧密联系了起来。 青岛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管理和科研基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家级机构坐落在这里。在中国南极考察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的J121打捞救生船是隶属海军北海舰队的,率先从青岛启航赴西南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国第一艘南极考察船——极地号船的锚地就在青岛,1986-1987年,极地号船进行了第三次南极考察,并完成首次环球航行。1988年,从青岛出发,首航东南极,历经浮冰围困和南极历史上罕见的冰崩,可谓九死一生,建立了我国在南极大陆的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1889年,从青岛出发,进行了我国首次一船两站南极考察。1980年-1991年,两次深入东南极中山站。1992年,进行第二次一船两站南极考察,这也是极地号船最后一次南极航次。
这些纪念封,真实的见证了上述史实,是极具青岛特色的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