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众多学科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尤为紧密,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及能力的主要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要实现专业能力培养向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重的转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内容渗入数学专业课程中;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49-03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创意、创业为经济发展驱动力的世纪。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吸引创新人才,能够激励个人去创新、创业,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成为强国中的强国。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以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锻炼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的重要举措。可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一个因循守旧、传统保守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师范专业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把师范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师是当务之急。[1]大力推进师范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师范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师范院校从学校的层面对师范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2][3][4]在高等院校的众多学科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学科。[5]本文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对如何开展师范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高校师范专业创新创业培养的现状
我国提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意识淡薄
很多师范专业的大学生甚至是部分高校的教师都认为,师范生毕业后就是当教师,创业与师范专业的学生关系不大。他们把“创业”简单理解为是创办公司和企业,忽视了“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吃苦耐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6]一项对辽宁省部分师范院校的调查分析表明,有83.5%的学生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工作,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求“稳”是他们在择业时的主导意识,这主要是受到家长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7]大部分师范专业的学生就业观念陈旧,他们墨守成规,没有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创业的核心与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就业观念的陈旧也导致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薄弱,他们不愿意“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匮乏,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的关键。一名合格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要经过系统完善的培养和学习,周期较长。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創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学习,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三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类似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真正结合实例,与公司企业或孵化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凤毛麟角;四是专业课程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认为那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职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没能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离,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相似度很高,仅限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零星地涉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模式很少。
不少高等院校不够重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结合,不能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矛盾冲突的,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抵触。他们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许多高院缺乏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没有相配套的实践教学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大多借助“挑战杯”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学生参与度低,普及面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创新创业实践。根据调查研究,我国不少地方的高校尚未拥有正式的、系统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于“贵校是否设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地高校的10万份调查问卷中,有43.52%的大学生回答“有”,其中有26.46%的学生回答“孵化基地体系不够健全,发挥作用不大”;有26.21%的大学生回答“不清楚”;有30.27%的大学生回答“没有”。[7]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体验机会,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取得实效。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创新创业培养的措施
(一)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能力培养向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重的转变
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的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深化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专业能力培养向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重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以创业替代就业”并不适合作为师范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业型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打造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四位一体的课程平台来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一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与实践。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时代赋予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一新的历史任务。[8]这就需要数学专业教师更新观念,转变传统课堂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我们要明确数学专业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数学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完善知识,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思想、方法等融入数学课堂,利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优势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新型人才。同时,数学专业教师还要积极参加顶岗实践,积累经验,到中小学听课、授课,参与讨论,开展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创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建立一支具备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全面、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应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优秀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教师,除了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资深创业成功者或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担任。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内容渗入数学专业课程
一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让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全面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可以开设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教育通识类课程;开设创业法律基础、市场营销学、创业管理学等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类课程;开设创业教育活动课程、模拟创业实验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课程。
二是将创新创业内容渗入到数学专业课程中。依托专业,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今后的就业、创业方向,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建设1-2门基于数学学科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创新创业内容。
三是改革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实践技能和科学方法。例如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数学建模教学法,即在学习概念与定理时,展现建模的主要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模型并进行求解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专业知识的社会转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量化能力、建模能力、软件计算能力、人工计算能力,这些能力是未来创业精英所应具备的内在知识素质。[9]
(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一是做好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首先是加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全面提升实验(训)条件。如建设数学思维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挑战思维定势,做出最佳决策,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形成缜密思考的品质。其次是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管理,进行数学建模、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训练。最后要加强实习见习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加强与各中小学、教育局及各种培训机构的联系合作,重点体现校企合作、教产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二是做好科研和实践创新项目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规范管理,做好学分认定工作,引导和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技术改革项目、发明和申请专利项目等;鼓励教师自主成立个人或小组研究室、设计室、工作室,积极吸收学生参与。
三是做好学科和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师范生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全力打造数学建模这一赛事品牌,通过以赛带练、以赛带学,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意识和能力。
四是做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创业创意并转化为创业实践,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创业尝试。大学创业园通过场地、经费和指导服务为学生创新成果孵化、创业设计的市场化提供条件,加强入驻团队的遴选、指导工作,提高園区创新创业活动的科研含量,鼓励更多的创新创意、创造发明团队入园孵化,提升创业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基地的示范作用。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特点,可以重点从家教中心、奥林匹克数学班、数学培训机构等项目入手,让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对创业进行有益的尝试。
五是做好科技平台建设。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科技社团品牌,成立数学建模、应用统计等科技协会,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指导教师,以科研社团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
六是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不间断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体系,对毕业论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如在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实行指导教师、教研室、学院的三审制,加大应用性题目的比例,结合当地经济、学生实习的内容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选题,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七是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及早认识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依托区培及国培计划,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独立开展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及早接触社会,为日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晋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73-175.
[2] 邱化民,呼丽娟.高校院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7):54-58.
[3] 赵东霞,王乐师.师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0):57-60.
[4] 王传奇.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5(9):32-33.
[5] 王冀宁,张璟.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事业的发展对策——基于国内外举措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2):224-228.
[6] 杨玉洪.创新创业教育在高师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41-45.
[7] 李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查分析及其解决对策之探究——以辽宁省部分师范院校为案例调查分析[J].理论界,2012(3):190-191.
[8] 左卫兵.数学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7-99.
[9] 李悦.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视域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9-20.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49-03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创意、创业为经济发展驱动力的世纪。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吸引创新人才,能够激励个人去创新、创业,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成为强国中的强国。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以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锻炼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的重要举措。可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一个因循守旧、传统保守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师范专业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把师范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师是当务之急。[1]大力推进师范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师范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师范院校从学校的层面对师范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2][3][4]在高等院校的众多学科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学科。[5]本文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对如何开展师范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高校师范专业创新创业培养的现状
我国提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意识淡薄
很多师范专业的大学生甚至是部分高校的教师都认为,师范生毕业后就是当教师,创业与师范专业的学生关系不大。他们把“创业”简单理解为是创办公司和企业,忽视了“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吃苦耐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6]一项对辽宁省部分师范院校的调查分析表明,有83.5%的学生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工作,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求“稳”是他们在择业时的主导意识,这主要是受到家长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7]大部分师范专业的学生就业观念陈旧,他们墨守成规,没有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创业的核心与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就业观念的陈旧也导致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薄弱,他们不愿意“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匮乏,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的关键。一名合格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要经过系统完善的培养和学习,周期较长。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創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学习,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三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类似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真正结合实例,与公司企业或孵化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凤毛麟角;四是专业课程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认为那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职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没能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离,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相似度很高,仅限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零星地涉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模式很少。
不少高等院校不够重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结合,不能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矛盾冲突的,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抵触。他们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许多高院缺乏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没有相配套的实践教学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大多借助“挑战杯”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学生参与度低,普及面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创新创业实践。根据调查研究,我国不少地方的高校尚未拥有正式的、系统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于“贵校是否设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地高校的10万份调查问卷中,有43.52%的大学生回答“有”,其中有26.46%的学生回答“孵化基地体系不够健全,发挥作用不大”;有26.21%的大学生回答“不清楚”;有30.27%的大学生回答“没有”。[7]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体验机会,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取得实效。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创新创业培养的措施
(一)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能力培养向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重的转变
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的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深化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专业能力培养向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重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以创业替代就业”并不适合作为师范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业型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打造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四位一体的课程平台来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一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与实践。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时代赋予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一新的历史任务。[8]这就需要数学专业教师更新观念,转变传统课堂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我们要明确数学专业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数学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完善知识,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思想、方法等融入数学课堂,利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优势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新型人才。同时,数学专业教师还要积极参加顶岗实践,积累经验,到中小学听课、授课,参与讨论,开展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创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建立一支具备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全面、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应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优秀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教师,除了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资深创业成功者或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担任。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内容渗入数学专业课程
一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让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全面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可以开设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教育通识类课程;开设创业法律基础、市场营销学、创业管理学等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类课程;开设创业教育活动课程、模拟创业实验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类课程。
二是将创新创业内容渗入到数学专业课程中。依托专业,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今后的就业、创业方向,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建设1-2门基于数学学科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创新创业内容。
三是改革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实践技能和科学方法。例如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数学建模教学法,即在学习概念与定理时,展现建模的主要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模型并进行求解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专业知识的社会转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量化能力、建模能力、软件计算能力、人工计算能力,这些能力是未来创业精英所应具备的内在知识素质。[9]
(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一是做好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首先是加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全面提升实验(训)条件。如建设数学思维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挑战思维定势,做出最佳决策,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形成缜密思考的品质。其次是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全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管理,进行数学建模、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训练。最后要加强实习见习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加强与各中小学、教育局及各种培训机构的联系合作,重点体现校企合作、教产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二是做好科研和实践创新项目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规范管理,做好学分认定工作,引导和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技术改革项目、发明和申请专利项目等;鼓励教师自主成立个人或小组研究室、设计室、工作室,积极吸收学生参与。
三是做好学科和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师范生技能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全力打造数学建模这一赛事品牌,通过以赛带练、以赛带学,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意识和能力。
四是做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创业创意并转化为创业实践,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创业尝试。大学创业园通过场地、经费和指导服务为学生创新成果孵化、创业设计的市场化提供条件,加强入驻团队的遴选、指导工作,提高園区创新创业活动的科研含量,鼓励更多的创新创意、创造发明团队入园孵化,提升创业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基地的示范作用。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特点,可以重点从家教中心、奥林匹克数学班、数学培训机构等项目入手,让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对创业进行有益的尝试。
五是做好科技平台建设。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科技社团品牌,成立数学建模、应用统计等科技协会,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指导教师,以科研社团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
六是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不间断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体系,对毕业论文(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如在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实行指导教师、教研室、学院的三审制,加大应用性题目的比例,结合当地经济、学生实习的内容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选题,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七是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及早认识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依托区培及国培计划,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独立开展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及早接触社会,为日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晋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73-175.
[2] 邱化民,呼丽娟.高校院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7):54-58.
[3] 赵东霞,王乐师.师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0):57-60.
[4] 王传奇.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5(9):32-33.
[5] 王冀宁,张璟.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事业的发展对策——基于国内外举措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2):224-228.
[6] 杨玉洪.创新创业教育在高师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41-45.
[7] 李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调查分析及其解决对策之探究——以辽宁省部分师范院校为案例调查分析[J].理论界,2012(3):190-191.
[8] 左卫兵.数学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7-99.
[9] 李悦.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视域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9-20.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