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社会的正确决策依赖于统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决定着统计信息编制的质量。由于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现行政绩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使得统计信息编制质量较低,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提升统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信息编制中的作用, 杜绝统计信息编制过程中因统计职业道德缺失而产生的不良问题,确保统计信息“真实可信”。
【关键词】统计;职业道德;信息编制;作用
统计职业道德是指在统计职业活动中 , 应当遵守的体现统计职业道德特征与调整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处理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一个统计工作者, 必须以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把实事求是作为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坚持不唯书、不唯上, 只唯实。
一、影响统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因素
(一)价值取向的诱导。
我国一直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统计部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管理和领导, 而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编制、工资、职务的任命以及统计事业经费都是由地方各级政府或单位主管, 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政府或单位对统计的人财物有绝对的掌控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利益主体亦呈多元化趋势,经济利益的驱动与法律和道德之间发生着巨大的撞击,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复杂化,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 影响在统计信息编制时有的不能够严格按照统计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二)社会矛盾的撞击。
随着我国统计法制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加强, 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编制的统计信息经过各级科学评估, 从总体上看,统计信息基本上能够反映和接近经济运行趋势。但由于现行有的地方各级政绩评价体系以统计部门提供的各项统计数据来反映各级领导的政绩, 统计数据由统计部门搜集、汇总上报和对外提供, 而现行的“二元化”统计管理体制使统计部门处于尴尬的境地: 在处理这样的现实社会矛盾时, 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了挑战, 统计职业道德在社会现实矛盾中撞击。
(三)工作条件的影响。
一个人的统计业务水平再高, 但如果不具有很好的统计职业道德修养, 也提供不了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 这一点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可以得到充分验证。随着乡镇费税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 乡镇财力和人员不断变化, 乡镇统计工作面臨着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乡镇是统计数据的源头,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 如果没文有较高的统计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很难保证统计信息的高质量。
二、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信息编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调节统计职业行为和指导统计信息编制活动。
对于统计职业道德而言, 求真务实是其基本职能, 它通过调节统计人员及与统计相关人员的统计职业行为来实现。就是在职业道德规范和人的欲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目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统计工作仍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集中体现在统计人员之间、统计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 统计人员与单位、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统计职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统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如此众多的关系和矛盾,除了按国家的政策、统计法规处理之外, 还必须依靠统计职业道德的调节, 从而理顺统计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统计工作程序。
(二)提高对统计及其统计信息质量的正确认识。
统计职业道德能够通过统计职业道德判断、统计职业道德标准和统计职业道德理论等形式, 反映统计人员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向人们指明诸如统计的生存价值在于统计信息的客观、公正等; 并同时提供如何进行统计职业道德选择的知识, 如统计信息质量特征等。统计职业道德认识所获得的这些知识, 通常会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 成为人们从情感上处理好统计职业道德关系和统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动力。统计职业道德能够通过特定的方式推动人们的统计职业行为, 从“现有行为”向“应有行为”转化, 把握统计职业活动的客观必然性和统计信息的真实性。这种“转化”和“把握”, 既是人们对统计活动以及统计信息质量认识的提高过程, 也是对统计信息质量的一种无形保证, 更是统计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直接结果。
(三)成为统计职业行为方向的“向导”。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统计职业道德指导着人们统计职业行为的方向, 表现出统计职业道德的导向功能。由于统计工作中客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为了正确处理统计领域内外的各种关系, 合理解决各种矛盾, 必须明确正确的统计职业行为方向并接受正确的指导。统计职业道德, 可以指导着人们在实施统计职业行为时自愿地选择有利于消除各种矛盾、调整相互关系的统计职业道德行为, 主要体现在固守统计职业道德基本概念、坚持统计职业道德一般原则, 从而能够避免上述各种矛盾的产生和扩大, 缓和与解决已产生的矛盾, 改善统计职业领域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促进人们和谐协调地实施统计职业行为, 保质保量, 及时地收集、整理、加工并提供真实的统计信息。
(四)培养统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统计职业道德通过形成统计职业道德风尚、树立统计职业道德榜样等形式来深刻影响人们的统计职业道德观念, 以启迪人们的统计职业道德自觉性, 并以此培养人们的统计职业道德习惯和统计职业道德品质。由于统计职业道德品质是统计职业道德行为的结果, 统计职业道德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自觉自愿的统计职业道德行为。因而, 统计职业道德可以通过其教育职能培养人们对统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而预防偏离职业道德的现象发生。
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决定着统计信息编制的质量。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要深入进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信息编制中的作用,努力提高统计信息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浅谈统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第 3 卷(3) , 290.
[2]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10, 31~38.
[3]叶陈钢.“会计道德研究”[M].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2~44.
【关键词】统计;职业道德;信息编制;作用
统计职业道德是指在统计职业活动中 , 应当遵守的体现统计职业道德特征与调整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处理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一个统计工作者, 必须以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把实事求是作为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坚持不唯书、不唯上, 只唯实。
一、影响统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因素
(一)价值取向的诱导。
我国一直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统计部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管理和领导, 而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编制、工资、职务的任命以及统计事业经费都是由地方各级政府或单位主管, 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政府或单位对统计的人财物有绝对的掌控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利益主体亦呈多元化趋势,经济利益的驱动与法律和道德之间发生着巨大的撞击,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复杂化,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 影响在统计信息编制时有的不能够严格按照统计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二)社会矛盾的撞击。
随着我国统计法制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加强, 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编制的统计信息经过各级科学评估, 从总体上看,统计信息基本上能够反映和接近经济运行趋势。但由于现行有的地方各级政绩评价体系以统计部门提供的各项统计数据来反映各级领导的政绩, 统计数据由统计部门搜集、汇总上报和对外提供, 而现行的“二元化”统计管理体制使统计部门处于尴尬的境地: 在处理这样的现实社会矛盾时, 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了挑战, 统计职业道德在社会现实矛盾中撞击。
(三)工作条件的影响。
一个人的统计业务水平再高, 但如果不具有很好的统计职业道德修养, 也提供不了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 这一点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可以得到充分验证。随着乡镇费税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入, 乡镇财力和人员不断变化, 乡镇统计工作面臨着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乡镇是统计数据的源头,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 如果没文有较高的统计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很难保证统计信息的高质量。
二、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信息编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调节统计职业行为和指导统计信息编制活动。
对于统计职业道德而言, 求真务实是其基本职能, 它通过调节统计人员及与统计相关人员的统计职业行为来实现。就是在职业道德规范和人的欲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目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统计工作仍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集中体现在统计人员之间、统计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 统计人员与单位、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统计职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统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如此众多的关系和矛盾,除了按国家的政策、统计法规处理之外, 还必须依靠统计职业道德的调节, 从而理顺统计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统计工作程序。
(二)提高对统计及其统计信息质量的正确认识。
统计职业道德能够通过统计职业道德判断、统计职业道德标准和统计职业道德理论等形式, 反映统计人员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向人们指明诸如统计的生存价值在于统计信息的客观、公正等; 并同时提供如何进行统计职业道德选择的知识, 如统计信息质量特征等。统计职业道德认识所获得的这些知识, 通常会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 成为人们从情感上处理好统计职业道德关系和统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动力。统计职业道德能够通过特定的方式推动人们的统计职业行为, 从“现有行为”向“应有行为”转化, 把握统计职业活动的客观必然性和统计信息的真实性。这种“转化”和“把握”, 既是人们对统计活动以及统计信息质量认识的提高过程, 也是对统计信息质量的一种无形保证, 更是统计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直接结果。
(三)成为统计职业行为方向的“向导”。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统计职业道德指导着人们统计职业行为的方向, 表现出统计职业道德的导向功能。由于统计工作中客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为了正确处理统计领域内外的各种关系, 合理解决各种矛盾, 必须明确正确的统计职业行为方向并接受正确的指导。统计职业道德, 可以指导着人们在实施统计职业行为时自愿地选择有利于消除各种矛盾、调整相互关系的统计职业道德行为, 主要体现在固守统计职业道德基本概念、坚持统计职业道德一般原则, 从而能够避免上述各种矛盾的产生和扩大, 缓和与解决已产生的矛盾, 改善统计职业领域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促进人们和谐协调地实施统计职业行为, 保质保量, 及时地收集、整理、加工并提供真实的统计信息。
(四)培养统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统计职业道德通过形成统计职业道德风尚、树立统计职业道德榜样等形式来深刻影响人们的统计职业道德观念, 以启迪人们的统计职业道德自觉性, 并以此培养人们的统计职业道德习惯和统计职业道德品质。由于统计职业道德品质是统计职业道德行为的结果, 统计职业道德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自觉自愿的统计职业道德行为。因而, 统计职业道德可以通过其教育职能培养人们对统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而预防偏离职业道德的现象发生。
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决定着统计信息编制的质量。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要深入进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信息编制中的作用,努力提高统计信息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浅谈统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第 3 卷(3) , 290.
[2]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10, 31~38.
[3]叶陈钢.“会计道德研究”[M].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