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所得税法将会计收益转化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最终计算出应交所得税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这一方法在手工状态下进行处理却非常繁琐。这里介绍一种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软件、数据库技术及计算机本身的高科技处理能力来完成这一核算过程的方法,即辅助项目核算法及模块设计法,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处理;信息化;设计
1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原理
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依据会计准则以及所得税法。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是以遵循会计原则,以税前会计收益为基础计算,按照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所得税法中的应交所得税,是按照适用的税率和规定的税基即应税收益计算的企业当期对政府的纳税责任。应税收益是指通过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也是企业申报纳税和政府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
2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信息化设计
2.1 项目辅助核算法
(1)设置分类项目。
在财务软件中的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时要达到取数和分流的目的,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对进行纳税调整的会计科目定义项目辅助核算,首先要进行项目定义。通过对所得税的调整所产生的调整项目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只有两种状态存在,即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或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除此,还要考虑项目辅助核算的特性,即一旦对某个科目定义了项目辅助核算,则该科目在发生经济业务(录入凭证)时,就必须要选择一个分类项目并输入其发生额,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涉及该科目的经济业务均能产生纳税调整。所以在设置时可定义一个项目大类“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其下再增设“调增永久性差异”、“调减永久性差异”、“调增暂时性差异”、“调减暂时性差异”、“非调整项”五个子项目进行项目分类定义。
(2)定义会计科目。
完成“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的定义之后,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将涉及到纳税调整项目的会计科目定义其辅助核算为“项目核算”——“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以便在日常发生相关经济业务编制凭证时,对定义了“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如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按其指定的辅助核算项目分流并存储数据。
(3)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
企业一般应在月末、季末或年末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如需要也可进行实时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以随时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实际上纳税调节表在本质上讲它也就是一张报表。编制所得税纳税调节表的作用有两个:①将上述分流出来存储在电子存储器中的调整数据通过报表形式读取出来以方便浏览;②通过表间的计算将企业计算出的会计收益转化为按税法要求计算的应税收益以方便计缴企业所得税。在财务软件中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也应遵循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会计报表的要求,应按照报表的共性来编制报表。即在编制过程中分两步完成,①设置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的逻辑框架,构成基本固定的报表格式;②根据逻辑框架生成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
2.2 模块设计法
(1)数据资料准备,主要完成两个内容,一是要完成总账系统中的一切工作;二是要完成报表的编制。
(2)初始化设置,包括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等。
(3)项目定义,要达到取数和分流的目的,需要定义项目。即包括定义项目大类、定义具体项目等。其中项目大类即是“所得税会计处理”,将项目类号、项目名称输入计算机,保存在项目文件中。定义具体项目是在定义了项目大类后,定义项目大类下有哪些具体项目,以建立各个具体项目的小档案,好对各个具体项目做进一步的说明,并将结果保存在项目文件中,在此项目大类下所辖具体项目有“调增永久性差异”、“调减永久性差异”、“调增暂时性差异”、“调减暂时性差异”、“非调整项”,而各具体项目下又有许多分类目录,按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来进行设置。定义具体项目时要包括项目代码、项目名称、项目性质等。
(4)录入项目期初数,是将每一项目的期初余额输入到计算机中。
(5)项目账表输出,即通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功能,从历史凭证文件、项目文件等文件中挑选与项目输出有关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随时输出各种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中有关各项目核算与管理所需的账表以达到实时输出数据的要求。在项目账表输出功能中可以输出项目总账、某科目的项目明细账、某项目的明细账、项目统计表及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等。
3 总结
上述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信息化设计,一是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第一次初始化设置环节有点难度,但为日后的处理过程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及繁琐的计算。二是数据的准确与标准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在会计前后各期,会计方法与会计原则的运用基本上保持一致,避免了前后各期所采取的核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人为逃、避税现象。同时企业纳税调整表的编制是从日常填制的记账凭证中直接取数的,做到不漏、不错,保障了数据的准确与标准。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处理;信息化;设计
1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原理
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依据会计准则以及所得税法。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是以遵循会计原则,以税前会计收益为基础计算,按照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所得税法中的应交所得税,是按照适用的税率和规定的税基即应税收益计算的企业当期对政府的纳税责任。应税收益是指通过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也是企业申报纳税和政府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
2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信息化设计
2.1 项目辅助核算法
(1)设置分类项目。
在财务软件中的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时要达到取数和分流的目的,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对进行纳税调整的会计科目定义项目辅助核算,首先要进行项目定义。通过对所得税的调整所产生的调整项目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只有两种状态存在,即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或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除此,还要考虑项目辅助核算的特性,即一旦对某个科目定义了项目辅助核算,则该科目在发生经济业务(录入凭证)时,就必须要选择一个分类项目并输入其发生额,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涉及该科目的经济业务均能产生纳税调整。所以在设置时可定义一个项目大类“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其下再增设“调增永久性差异”、“调减永久性差异”、“调增暂时性差异”、“调减暂时性差异”、“非调整项”五个子项目进行项目分类定义。
(2)定义会计科目。
完成“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的定义之后,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将涉及到纳税调整项目的会计科目定义其辅助核算为“项目核算”——“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以便在日常发生相关经济业务编制凭证时,对定义了“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如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按其指定的辅助核算项目分流并存储数据。
(3)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
企业一般应在月末、季末或年末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如需要也可进行实时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以随时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实际上纳税调节表在本质上讲它也就是一张报表。编制所得税纳税调节表的作用有两个:①将上述分流出来存储在电子存储器中的调整数据通过报表形式读取出来以方便浏览;②通过表间的计算将企业计算出的会计收益转化为按税法要求计算的应税收益以方便计缴企业所得税。在财务软件中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也应遵循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会计报表的要求,应按照报表的共性来编制报表。即在编制过程中分两步完成,①设置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的逻辑框架,构成基本固定的报表格式;②根据逻辑框架生成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
2.2 模块设计法
(1)数据资料准备,主要完成两个内容,一是要完成总账系统中的一切工作;二是要完成报表的编制。
(2)初始化设置,包括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等。
(3)项目定义,要达到取数和分流的目的,需要定义项目。即包括定义项目大类、定义具体项目等。其中项目大类即是“所得税会计处理”,将项目类号、项目名称输入计算机,保存在项目文件中。定义具体项目是在定义了项目大类后,定义项目大类下有哪些具体项目,以建立各个具体项目的小档案,好对各个具体项目做进一步的说明,并将结果保存在项目文件中,在此项目大类下所辖具体项目有“调增永久性差异”、“调减永久性差异”、“调增暂时性差异”、“调减暂时性差异”、“非调整项”,而各具体项目下又有许多分类目录,按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来进行设置。定义具体项目时要包括项目代码、项目名称、项目性质等。
(4)录入项目期初数,是将每一项目的期初余额输入到计算机中。
(5)项目账表输出,即通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功能,从历史凭证文件、项目文件等文件中挑选与项目输出有关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随时输出各种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中有关各项目核算与管理所需的账表以达到实时输出数据的要求。在项目账表输出功能中可以输出项目总账、某科目的项目明细账、某项目的明细账、项目统计表及企业所得税纳税调节表等。
3 总结
上述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信息化设计,一是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第一次初始化设置环节有点难度,但为日后的处理过程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及繁琐的计算。二是数据的准确与标准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在会计前后各期,会计方法与会计原则的运用基本上保持一致,避免了前后各期所采取的核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人为逃、避税现象。同时企业纳税调整表的编制是从日常填制的记账凭证中直接取数的,做到不漏、不错,保障了数据的准确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