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ond2008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中,要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创设情境和深入对话等途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质疑;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4-0035-01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主要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领悟、运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文本为依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的思维动了,课堂才会活起来。
  一、拨动心弦,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诱发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原始动力。阅读过程应当是一种愉悦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投其所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质疑的机会。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师要激励他们敢想、敢问、敢说,不断感受阅读的乐趣,发现文本隐藏的奥妙。
  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范读“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看看(欣赏)”时故意把“欣赏”读成了“看看”。这时,学生发现了问题,小手高高地举起。
  生1:老师,你读错了。
  生2:你把“欣赏”读成了“看看”。
  师:这不可以吗?两个词都表示“用眼睛观察”的意思啊。
  生:文中“放进”“包上”“装进”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法布尔对这个小甲虫由衷的喜爱,用“欣赏”前后照应,人物形象更生动。
  师:是的,一个“欣赏”表现了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迷恋之情,老师可真不该读错。
  这样,巧妙设疑,拨动学生心弦,将课堂推向高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面对教师的“错误”,学生敢问、敢说,并懂得透过文字表面,向文本深处漫溯,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精彩的,更是惊喜的。
  二、创设情境,有效发散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不应当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与给予,应当是学生自主的探索和领悟。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设想,多角度思考问题。
  如,《云雀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小云雀的口吻讲述自己跟随妈妈一路的所见所闻,呼吁人类关注环境,保护森林。对学生来说,保护环境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上。学了这篇文,教师希望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环保的种子。于是,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训练。
  师:我们了解了小云雀的心愿。如果你再看到有人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么说呢?
  生1:你们不能再乱砍了,森林没有了,受伤害的不仅有动物,还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生2:乱砍滥伐会让我们的土地变荒漠,我们吃的粮食从哪里来呢?
  只有打破思维定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场,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思维中,环保意识已根植于他们的心中,可谓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深入對话,培养学生再造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阅读失去了想象,犹如鱼儿没有了滋养之水;阅读失去了想象,犹如鸟儿离开了赖以翱翔的天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生活领域,扩充想象空间。一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了,文本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成为学生释放自我思想的载体。
  如,在《一路花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对话:“这篇文章中有三个角色,你喜欢谁呢?说说为什么。”接下来,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有的说,喜欢挑水工,因为他用聪明和善良浇出了一路鲜花;有的说,喜欢破水罐,因为它既可以装水,又能浇花……看着学生总是围绕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又提问:“向生活更广阔的空间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短暂的思考,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有一个学生说:“我平时总是习惯看别人缺点,现在想想,其实应该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教师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学生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教学中,学生丰富大胆的想象,让课堂绚烂如花。诚然,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都不尽相同,但是通过阅读,通过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他们都创生了语言,这远远比全盘接收好得多。
  总之,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师要敢于打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大胆尝试,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尽管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存有偏见,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并不高,温州地区也是如此。这导致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难以抬头。在这种大环境下,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对中职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已是迫在眉睫。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师应懂得并善于激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让受社会歧视的中职学生“抬起头”,重塑信心。  下面,笔者就多年来在平阳职教中心财会课堂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广东省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他对围在周围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匮乏。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要成为先进的世界工厂,就必须拥有大量的一流技工。对此,广东决策层高瞻远瞩,明确提出大
笔者所在学校以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为载体,同步"双开发"贯穿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教学过程中,并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新产品与课程"双开发"的方案,安排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学校
职业教育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在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共同探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  国际上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已经达成共识,有以下具体内容。  1.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目的是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伴随着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浪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而职业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更应该成为这股潮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取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
如今,不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已无法适应日益提高的机械加工技术要求。在切削工具中占有极大比例的硬质合金刀具,正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作为职业院校生产实习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