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guo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与“信”两个概念相辅相成,互训互释。“诚,信者,从言成声”,“信,诚者,从人从言”。“诚”与“信”又有区别,“诚”是思想基础,“信”是外在表现。从先秦时期开始,这两个词就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其基本的内涵是“尽心”或“尽己”,后泛指诚实无欺,恪守信用。
  诚信一直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被重视、传承,被尊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具有使天下万物化育、个体完善、社会和谐的功效,具有道德本体论的深刻内涵。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传统的诚信产生于自然经济条件下封闭的“熟人社会”,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在当代开放、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诚信建设既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又要与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相一致。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是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但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和各种消极现象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如抄袭作弊现象严重、作弊手段层出不穷;恶意拖欠学费、贷款不还;说假话、开假证明、制假印章、提供不实履历、肆意夸大个人成绩;就业诚信缺失,毁约现象突出。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还表现在诚信观念迷茫、网络道德缺失、恋爱动机不纯等方面。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使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评价机制功利化、庸俗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甚至有的高校教师开会经常迟到、不认真备课、学术注水、科研剽窃等失信行为,也给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信用体制不健全。我国目前资质评估行为尚未成型;信用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以及规范的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尚未建立;诚信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诚信行为的多重制约尚未形成。
  传统道德教育原因。我国传统的教育存在“一考定终身”的“重智轻德”的弊端,使诚信教育在各个阶段严重脱节,影响了诚信教育的连续性和实效性。诚信教育教学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身素质原因。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思想开放活跃,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增强,但道德判断力尚未形成,社会阅历不深,理性思辨能力和分析选择能力缺乏。加之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在道德方面的突出表现为“知”“行”背离。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基石,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途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锻炼诚信意志,培养诚信行为习惯,实现大学生知行统一,对于提高公民整体道德素质、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的诚信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守信品质和习惯。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和接受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和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熏陶。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培养诚信理念,激发诚信情感,规范诚信行为,养成诚信习惯。当前高校学生德育处于“瓶颈”的关键区,如何有效开展和落实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加强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规则和灵魂,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支柱和市场繁荣的基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是社会整体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诚信道德状况如何,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命运,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信用制度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道德秩序,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是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诚信品质,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加强诚信教育是大学生为人立世的重要支撑。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完善和发展青少年学生品格的需要,是构建公民的基本道德、社会伦理底线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诚信道德不仅包括人的品格和情操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对人和对社会的责任能力的教育。“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是良好人际关系交往的基础,是做人的必备品质,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加强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精髓所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要求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和制度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社会。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整体诚信素质提高了,和谐社会持续发展就有了生力军和主动力。
  
  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推进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优化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环境,改善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诚信真正成为现代人的道德品质、现代家庭的道德标准、现代企业的行为准则和现代社会的伦理规范。
  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信息传输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真正的道德诚信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的、不计功利的诚信,而不是以是否“利己”作为出发点的诚信。诚信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点带面、拉动中间群体促两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诚信认知转化为诚信信念,由诚信信念内化为行动,真正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唤起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人选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方法确立学生的诚信素养。
  改进教育方法,多渠道实施德育教育。树立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将诚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发挥“两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充分运用多媒体、多功能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堂讨论,进行热点分析,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中的一些失信行为,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在课堂理论学习之余,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其在实践中认识不讲诚信的危害性和诚实守信的必要性。让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认真履行承诺,打造个人诚信品牌和良好声誉,切实把讲信誉、守信用落到实处。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打造诚信,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相适应的诚信道德教育制度,规范诚信行为。学校应该将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纳入到学生评价体系中,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详细记录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并依据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入党推研、升学就业、发放助学贷款等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让诚信档案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要将诚信教育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固化下来,强化监督处罚机制,加大诚信激励的约束力度,使行为者的信誉水平与个人利益挂钩,让失信者受到监督和制约,形成守信者得利的良性机制。
  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校园诚信文化环境。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和带动学生遵守诚信规则,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大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文明诚信宣传、树立典型,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曝光,抨击不诚信的人和事,树立“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共识。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比如开展“诚信与大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签名活动,使大学生在广泛参与中提高境界、提高素质,形成“人人讲诚信,修养重诚信”的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处)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作为驱动力与促成者作用巨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试图通过开放大学营造多终端泛在文化学习情境,教师不断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能力,把学科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相融合,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化教育功能。这将有助于学生修身立业,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
翻转课堂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各个学科的教师接受。概述了翻转课堂的特点,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报业体系中最基层的地方党报,面对新的多元化传播格局、省级以上媒体的压力、财政投入的先天不足以及人才缺失等困难,仅靠自力更生、自我积累
[摘 要]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模式,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在微课概念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需求,对如何设计微课,以及如何把微课更好地应用于翻转课堂进行探析,进而阐明了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产生的良好教学效果及其应用的局限性。  [关 键 词] 高职英语;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
以展现百姓的个体生活困境为切入点,通过媒体影响力引起公众关注、从而得到社会募捐与救助的这一类新闻报道,可将其称为“援助类报道”。媒体或个人依托在媒体上发布的援助类新闻报道而发起、组织募捐活动,统称为媒体募捐现象。  这类报道的特点在于,它总是挖掘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与需要救助的人群,以真实而悲惨的遭遇来打动读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展示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而且在报道中常采用系列报道的手法,在一定期限内对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在中国《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是这样解释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或者新闻事实的本领。“用眼如锥,用笔如刀”、“记者要有孩童
[摘 要]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附带词汇习得是词汇学习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是其主要载体。英语泛读通常具有篇幅长、词汇量大等特点,查阅生词耗时较长,因此注释成为辅助阅读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对注释语言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结果众说纷纭。以北京师范大学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阅读中中英文注释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附带词汇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效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属于礼仪文化。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多年从事青少年礼仪教育及戏剧表演专业礼仪课程教育,对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戏剧影视表演中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提出一些体会和深刻认识。  [关 键 词] 表演专业;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人礼;历史剧  [中图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社会背景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1984年成立的“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提出美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高等学校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质量。1984年法国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强调,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1998年世界
高等院校是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的道德建设历来是理论界和高层领导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素质的劳动者在社会各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高校道德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实践,我国高校的道德建设结构得到了很大调整,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仍存在不吵问题,高校道德建设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道德建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