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ntity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让其愿意亲近老师、信任老师;还要教学内容、教育形式上下功夫,保护好奇心,增强自信心,在体验和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实现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爱心;好奇心;自信心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也就可以看出兴趣在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或者说几乎是唯一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興趣!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对本人所教的初一83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仅40人,占48.2%,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努力学数学的35人,还有8人对数学有厌烦和畏难心理;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中成绩优秀的38人,占95%,没有兴趣的学生中优秀的5人,占11.2%。从数据中也能看兴趣的重要性。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列为提高教学成绩的首要任务。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对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于是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所以在工作中,我很重视搞好师生关系。课上,从不挖苦讽刺学生,而是抓住所有机会表扬鼓励他们,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让他们充满自信的走进数学课堂。课后,多帮助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所以我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我先给出下面的问题:在铁路MN的一旁有A和B两个工厂,要在铁路旁边修建一个仓库,使与A和B两个工厂的距离相等,怎样确定修建仓库的位置?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讨论,还动手画图找点,可很难画准,他们特别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我常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分式方程的解法时,我提出问题:(1)我们会解什么方程?(2)6/3x-8=1-(4x-7)/(8-3x)与我们会解的方程相比,有什么特点?你怎么解决这个矛盾?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探求新知的欲望,产生学习兴趣。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主要是在教学和管理中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的可说。例如在讲应用题时,我总是让后进生说设未知数的过程,并及时给出肯定和鼓励,再由优生们分析,由中等生列方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我再抓住时机不吝啬的表扬,使学生们,尢其那些后进生能重燃自信之火,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线。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这种体验将激励他们的一生,也能促使学习兴趣的提高。
  (2)让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在求知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既可以同学间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差距,又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技压群雄,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领头羊”。而更重要的体验,我认为应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去体验一下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知识“再创造”,在这一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成功体验的需要。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问题应交由学生独立解答,不能独立解答的交由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能动手操作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做实验的要让学生做实验,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去体验。例如在讲较难练习时,我总是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通过组内优生的带动和帮助,后进生也能将解法理解的八九不离十,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播,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通过小组讨论,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节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后进生感到自己也能学会,让优生通过帮助他人,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于是让他们深信:学好数学不是梦!
  成功会使人兴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没有人认为自己不行,愿意落后,人人都想当个成功者,学生也不例外,抓住这点,我在平时教学中,总是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学生只有不断体验成功,才能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发掘潜力,才能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教学,只有不断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4.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让学生体验快乐的数学课堂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总是尽量将书本上的枯燥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在讲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应用生活实例解释本组完成的有理数计算,顺利归纳出加法法则,再我利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游戏,一节课时间,学生就玩会了有理数的加法,并练熟了。
  经过一年的培养,我对83名学生做了追踪调查,其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65人,占78.3%,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努力学数学的18人,已经没有放弃数学习的学生;优秀率已经达到了55%以上,消除了个位数。在多次考试中,我的个人成绩总在年级中领先,并超过区平均。
  调查和实践都表明,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更坚信,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成绩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去研究、探索,挖掘更多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它是以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活动内容,以学生深刻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提高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助和助人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
期刊
一些调研成果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达到30%,还有一些调研数字认为是60%。其实这里的心理问题指的是心理正常状态学生的困惑问题,或者说很多是成长中的问题,而中小学生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一般在4%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内部的震荡,独生子女情况的存在以及家长对孩子升学、就业期望值的增高,应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增多,也应该说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增大,而幸福指数偏低。  基于以
期刊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较多,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爱护有加”,也就是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以及学习上,都过于包容,导致现在的孩子更加的难以管理。因此通过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可以通过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甚至是不排斥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从而间接地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养成类似的习惯,造就他们美好的未来。  关键字:习惯;养成;中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国家的越来
期刊
一、问题概述与背景资料  王老师,女,参加工作一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全班共有40名学生。其中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该生上课不参与课堂活动,随意下座,爱拿别人东西,拿到手里就往地上扔。教师多次教育,都不起作用。严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导致该教师很是苦恼。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方面  该生是一位新步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孩子,缺少养成教育和新生活的适应。再加上自身存在特殊发展特点,其感知
期刊
摘要:为研究1对1数字化学习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采用课堂实践的方式对其实施及成果进行了初探。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 1对1数字化学习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性,在教育教学设备、规则和制度上均具有可行性。2. 教学实践方面,从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再到最后的课堂评价,都可以采用1对1数字化学习的形式开展。3.在成果和意义方面,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观
期刊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目前,我国的随班就读措施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随班就读学生仍然存在学校适应不良与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本文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探讨,并从班级管理及专业心理辅导与训练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措施。  关键词:随班就读;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心理辅导与训练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
期刊
关键字:自主管理;管理策略;班级文化;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融入课堂,学生“活”了,教师“笑”了,课堂“沸腾”了,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却存在着滞后的现象。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班主任无从下手,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以下两种管理现象:一是“放任型”管理,即班主任过高估计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放弃对学生的一般纪律指导和要求,对班级学生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期刊
一、背景资料  一年级的陈东,一个个子不高,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开学初上课几分钟还好,几分钟过后就能看出与众不同,手下不停地捣鼓东西,和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听讲习惯截然不同,有时还手扶窗台往上爬上,屡败屡试,老师和他交流只当是对牛弹琴,眼神不不交流面部无表情,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老师要是声音高了说重了,就干脆躺在地上大哭叫起来,直到哭够了为止,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下课后喜欢和淘气的男同学在教室里面
期刊
当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时,正处于一个心理的转折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应付新的学习要求。在这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心”坎儿,凸显出许多问题。本文针对一年级新生学习、生活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就出现的原因、解决的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指导。  案例一 丢三落四  宏宏刚上小学一年级,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水杯不见了,就是铅笔、橡皮找不到了,连早上去上学也会忘了带课本。老师常常叮嘱宏宏每
期刊
摘要:孩子的成长有时需要等待。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朵不同的花,他们绽放的时间有先有后,教师有时候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面对刚刚深入初中而环境适应不良的孩子,老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用加倍的爱心和耐心去关心、指导、激励他们,才能使他们快速成长,跟上集体的步伐。  关键词:爱心;耐心;心理成长  案例描述  这是发正在2016年8月学生们刚刚进入初一的事情。  升入初中,孩子们面临的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