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展开心理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对其建立积极的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体验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教学效果。笔者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与意义,并着重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身体、心理以及智力等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说,在这个时期展开心理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对其建立积极的价值观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而言,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笔者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与意义,并着重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体验式教学”,具体指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进行感受与体验,进而学习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并在此前提下,科学认知事物,使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此种方法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过程尤为重要。从小学心理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授基础理论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内容,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将理论知识转换成自身的主观认识与感悟,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心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体验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教学效果。从小学阶段的心理教学来看,教师通过设置科学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与体验,这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意识到生命的意义,进而增强心理教学效果,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通过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获得客观认知。换句话说,体验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其感受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真谛。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小学心理课堂模式
从传统课堂模式的角度来说,较为注重传授知识,这是符合一般沟通模式的,美国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五W”模式,这属于一种单通道假设,为了保证课堂效果,无形中忽略了互动性。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所应用的是一种全通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很好地提高成员学习热情。在这种团队之中,教师的角色有所弱化,其主要职责就是从传统的教导变成支持与催化,引导学生展开自我体会,思考怎样解决问题。从总体上而言,课堂处于动态模式,充满活力,成员间互相沟通与促进,从思想层面产生碰撞,分享自身的体会与感悟,进而通过交流为解决问题带来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对小学生展开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通过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首先从更新教学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主观作用,在选择、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打动学生,触碰其内心,引发共鸣,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举例来说,在新生入学以后,通常会害羞、焦躁以及紧张等,为了保证学生尽快适应新的集体,教师应该以快乐交友等类似的主题展开心理教育。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的形式向大家敞开心扉,使学生放松下来,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这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以保障其更好地融人新环境。
(二)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情境是其核心之所在,从分类上来说又可以细分为直接、准直接和间接情境。其中前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从学生真实的经历人手设置的教学情境;准直接情境则指的是通过学生的真实情境,设置的模拟同龄人的经历、实例等;而间接情境则指的是通过寓言、游戏等方式展开的情境创设。这几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之中都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验证,表明直接情景法最具效果,在体验式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心理课程中引入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受到震撼,产生共鸣,感触颇深,因此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举例来说,目前小学生责任感意识薄弱已经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一个“护蛋行动”的课程。在最开始,教师发给每名学生一个鸡蛋,并制定規则,学生在每天的活动之中必须随身带着这个鸡蛋,并且要细心保护。活动结束,看谁能够将鸡蛋保护得最好,长时间保证鸡蛋完好。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融洽,都能全心全意呵护鸡蛋,一些学生为了更好地保护鸡蛋,特意做了软软的包装袋。即使这样,还是有学生断断续续地把鸡蛋打破了,这个事情让学生非常沮丧,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家人离开了一样。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责任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他们竭尽所能地保护鸡蛋,责任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关心、爱护和时时刻刻的惦念,学生真真正正体体会到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一件事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提高了责任心。
(三)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与别的学科不同,每一名学生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这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性格特征等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各自的具体情况,实行差异化教学。除此以外,在传授某个特定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尽管设置的情境相同,然而不同的学生形成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些教学技巧,保障有序完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方法受到广泛认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心理课程而言,通过这种方法展开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也与学科特征一致。所以,在小学心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龙娟.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
[2]吴凡.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8(72).
关键词:心理课堂;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身体、心理以及智力等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说,在这个时期展开心理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对其建立积极的价值观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而言,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笔者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与意义,并着重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体验式教学”,具体指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进行感受与体验,进而学习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并在此前提下,科学认知事物,使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此种方法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过程尤为重要。从小学心理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授基础理论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内容,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将理论知识转换成自身的主观认识与感悟,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心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体验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教学效果。从小学阶段的心理教学来看,教师通过设置科学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与体验,这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意识到生命的意义,进而增强心理教学效果,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通过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获得客观认知。换句话说,体验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其感受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真谛。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小学心理课堂模式
从传统课堂模式的角度来说,较为注重传授知识,这是符合一般沟通模式的,美国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五W”模式,这属于一种单通道假设,为了保证课堂效果,无形中忽略了互动性。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所应用的是一种全通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很好地提高成员学习热情。在这种团队之中,教师的角色有所弱化,其主要职责就是从传统的教导变成支持与催化,引导学生展开自我体会,思考怎样解决问题。从总体上而言,课堂处于动态模式,充满活力,成员间互相沟通与促进,从思想层面产生碰撞,分享自身的体会与感悟,进而通过交流为解决问题带来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对小学生展开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通过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首先从更新教学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主观作用,在选择、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打动学生,触碰其内心,引发共鸣,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举例来说,在新生入学以后,通常会害羞、焦躁以及紧张等,为了保证学生尽快适应新的集体,教师应该以快乐交友等类似的主题展开心理教育。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的形式向大家敞开心扉,使学生放松下来,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这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以保障其更好地融人新环境。
(二)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情境是其核心之所在,从分类上来说又可以细分为直接、准直接和间接情境。其中前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从学生真实的经历人手设置的教学情境;准直接情境则指的是通过学生的真实情境,设置的模拟同龄人的经历、实例等;而间接情境则指的是通过寓言、游戏等方式展开的情境创设。这几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之中都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验证,表明直接情景法最具效果,在体验式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心理课程中引入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受到震撼,产生共鸣,感触颇深,因此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举例来说,目前小学生责任感意识薄弱已经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一个“护蛋行动”的课程。在最开始,教师发给每名学生一个鸡蛋,并制定規则,学生在每天的活动之中必须随身带着这个鸡蛋,并且要细心保护。活动结束,看谁能够将鸡蛋保护得最好,长时间保证鸡蛋完好。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融洽,都能全心全意呵护鸡蛋,一些学生为了更好地保护鸡蛋,特意做了软软的包装袋。即使这样,还是有学生断断续续地把鸡蛋打破了,这个事情让学生非常沮丧,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家人离开了一样。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责任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他们竭尽所能地保护鸡蛋,责任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关心、爱护和时时刻刻的惦念,学生真真正正体体会到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一件事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提高了责任心。
(三)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与别的学科不同,每一名学生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这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性格特征等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各自的具体情况,实行差异化教学。除此以外,在传授某个特定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尽管设置的情境相同,然而不同的学生形成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些教学技巧,保障有序完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方法受到广泛认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心理课程而言,通过这种方法展开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也与学科特征一致。所以,在小学心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龙娟.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
[2]吴凡.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