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都陵的新生与墨索里尼的黄粱梦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etthus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奥古斯都陵墓首次对公众全面开放。

  2021年3月1日起,位于罗马台伯河畔的奥古斯都陵终于面向公众开放,这座千古帝王陵在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废弃和磨难之后,终于开始了一段与其身份相称的新历史。罗马市长骄傲地说道:“这是全人类历史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我们现在将它回馈给全世界。”市政府还决定,该遗址向罗马居民免门票开放至2021年年底。在刚开门的这天,意大利媒体便争相报道:7月前的门票都已经预订一空了!

奥古斯都陵的两千年流离

戎装的奥古斯都雕像,公元1世纪,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俯瞰今日的奥古斯都陵。

  在将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彻底击败、结束了长达17年的罗马内战后,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扫清了一切阻碍其获得最高权力的绊脚石。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将“奥古斯都”这个以往冠以天神宙斯的称号赠与屋大维。后者在其《功业纪》中写道:“在那之后,我的权威至高无上,但我的权力不高于任何一位司法部门的职员。”意大利当代历史学家圭多·克莱门特如此概括这幅复杂的政治图景:“在共和国的顶端,岿然不动的只有一个人,他拥有模糊但无边的权力,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君主。”也就是说,奥古斯都获得权力的这一刻,便意味着共和时代的悄然结束,也是帝国时代谨慎而又不可避免的开始。
  次年,奥古斯都便着手为自己和家人修建陵墓。他选址在了军事集结场所——战神廣场的北侧,台伯河与弗拉米尼大道之间的区域。当时这里还未有民宅,但早已被用作达官贵人们的长眠之地。几年前,奥古斯都曾在埃及拜访过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深受启发。这座第一帝王的陵墓由5道同心环形墙组成,直径为87米,墙体之间连接有走廊和一些封闭空间,陵墓内部曾被称作“迷宫”。根据当时生活在罗马的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博记载,奥古斯都陵是一个坐落在石灰石方形地基上的巨大圆柱形建筑,最高处为土丘,上面种满了常青树,树林中央矗立着一根大理石柱子,顶端是奥古斯都的戎装青铜雕塑。陵墓的正门朝南,门外一左一右矗立着两座从埃及运来的花岗石方尖碑,陵墓入口还有《功业纪》的铜制碑文。
  这座陵墓虽被命名为奥古斯都陵,但却是许多人物的共同陵寝。公元14年,77岁的奥古斯都在统治了41年后与世长辞,他的遗体从南部小城诺拉运回罗马,火化后葬于此地。陵墓内最中央的圆形空间便是奥古斯都的墓室,与外顶部的青铜雕塑处在同一垂直点上。墓室的墙壁上有3个矩形的壁龛,里面放置着罗马帝国无数风流人物的骨灰瓮:提比略、克劳狄、维斯帕乡和涅尔瓦这几位皇帝,而卡里古拉和尼禄则因被判“纪录抹杀”而未能在此陵中。此外,奥古斯都的家人也安息于此:他的父母、妻子利维娅、姐姐屋大维娅、侄子马切洛、女婿兼政治助手阿格里帕等。然而,在这些名字中,并没有奥古斯都唯一的女儿大茱莉亚和孙女小茱莉亚,她们均因为行为不检而被皇帝本人流放。可见,埋葬在这个陵墓中意味着对死者权力和身份的认可,而排除在外则是对其在道德上或政治上的惩罚。
在梵蒂冈拉斐尔客房的壁画《十字架圣愿》(Croce diCostantino)中,想象中的奥古斯都陵和塞斯提伍斯金字塔作为罗马的地标象征而出现在了背景中。

  早在帝国时代,陵墓周围的空间便随着城市的扩张而越来越狭窄。从帝国灭亡到公元10世纪,欧洲的所有文献中再未出现过关于这座陵墓的只言片语。由于官方维护中断,蛮族多次入侵,很可能就在这几个世纪的黑夜里,奥古斯都陵遭到了无数次盗掘,彻底被抛弃、被遗忘,留到今天的仅有一些破损石碑,以及唯一一个属于屋大维娅的骨灰瓮。
  公元12世纪里,罗马贵族科隆纳在这座古迹上方建造了一座军事堡垒。15世纪里,这里沦为了居民们修建房屋的就近采石场,无止境的公然掠夺使得奥古斯都陵终于坍塌。1519年,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巴达萨尔·佩鲁奇为这座帝王陵墓绘制了一系列图纸,这些图纸直到今天仍然是修复该建筑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在同一时期,对古代遗址的浓厚兴趣开始在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之间传播,许多艺术家将奥古斯都陵置入他们的作品中。在梵蒂冈拉斐尔客房的壁画《十字架圣愿》(Croce di Costantino)中,想象中的奥古斯都陵和塞斯提伍斯金字塔便作为罗马的地标象征而出现在了背景中。
  16世纪中期,另一位贵族将奥古斯都陵纳入了自己的私人花园。以风景优美的废墟为背景建造私人花园,并在园中展示自己的古物收藏,这是那个时代罗马贵族们紧紧跟随的风潮。两个世纪后,这里甚至被改建成了椭圆形斗兽场,白日里举行各种游戏和比赛,夜晚是烟火表演——帝王陵墓沦为了罗马人的公共娱乐场所。英国作家司汤达在18世纪初游览罗马后写道:“星期天,人们都去奥古斯都陵看斗牛,而外国人则去看那人山人海。”
  意大利在1861年独立后,奥古斯都陵又被改建成室内音乐厅。当音乐厅老板想要继续扩建时,醒悟了的意大利政府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出资将陵墓和音乐厅一起收购。1907年,罗马市政府接管了这座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的古迹。同时,冉冉上升的法西斯政权将目光聚焦在了这座帝王陵墓上。

墨索里尼的帝王春秋梦


  在過去两千年里,奥古斯都一直披着“帝国之父”的光环,他是和平与盛世的缔造者,也是强大的统治者与贤明的君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角色对法西斯和墨索里尼是如此珍贵。为了巩固刚刚获取的新政权,法西斯企图与辉煌的罗马帝国之间建立一种连续性,将最有利于宣传其政治理想的古代建筑重现并修复,同时与创造一座现代化的、面向未来的大都市的愿望结合,来证明法西斯政权的力量:一个能够延续古罗马辉煌的新政权。墨索里尼帝王梦的实施便从罗马开始,他要像奥古斯都把罗马从泥砖之城变成大理石之城那样,重塑罗马。
修复后的奥古斯都和平祭坛,现位于奥古斯都陵旁边的和平祭坛博物馆内。

  从1926年到1930年,在法西斯独裁政权的支持下,奥古斯都陵进行了现代第一次考古发掘,目的是在几个世纪的改建后,再次恢复其原来的面貌。在这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涅尔瓦皇帝、屋大维娅和其子马切罗的墓碑,并同时收集了大量资料,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该遗址的原始布局。1934年10月,奥古斯都陵周围建筑的拆除工程正式启动,善于作秀的墨索里尼在人群的簇拥下,装模作样地爬上一座屋顶,在摄像机前工作了半分钟。同一年里,陵墓北侧紧邻的一座宫殿以及建在陵墓上方的音乐厅均被拆除。
  然而,这场考古发掘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遗址深度达到当时城市地面的7米以下,反映了罗马两千年的地层变化。只是,两千年的掠夺和侵犯给陵墓造成了无法补救的破坏,以至于当罗马人看到这座惨不忍睹的帝王陵墓时,将其戏称为“罗马的蛀牙”。但墨索里尼关心的只是这座遗址对其法西斯政权的宣传价值,他下令“修复工程必须在3年内完成”。由于时间紧促,当时并没有对陵墓进行全面的修复和重新规划,仅按照古代文献的描述在陵墓上方铺上土层,移栽了常青树。
  早在1925年,刚刚获得权力的墨索里尼就对罗马市长说道:“请你们将巨橡的树干解放出来吧!把奥古斯都陵、马切罗剧院、卡比托利欧山和万神殿四周都清理干净,在没落时代建造的一切建筑都必须消失。”从那时起,罗马市政府开始拆除包围、覆盖着图拉真市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凯撒广场的所有建筑。接着,阿根廷塔广场、马切罗剧院和国家圣坛旁边的中世纪和近代建筑也都被一扫而光,大量人口被迫迁离,商铺关门,甚至很多教堂都未能幸免。所有这一切显然是出于这样的扭曲信念,即所有不属于古罗马的元素都没有历史价值,没有保存下来的意义。
  同时,另一座与奥古斯都有关的古迹“和平祭坛”也成为法西斯政权关注的焦点。公元前9年,罗马元老院为刚刚从西班牙凯旋归来的奥古斯都修建了一座和平祭坛,为其歌功颂德。和平祭坛原址位于弗拉米尼大道,祭坛前矗立着高达30米的埃及方尖碑作为日晷。20世纪初,在地面8米以下埋藏了20个世纪的祭坛终于被找到。为了在奥古斯都诞生两千年庆典中将这座祭坛展示给公众,墨索里尼下令要在一年内将其修复。于是,收集来的碎片被强行拼合,重新制作的祭坛浮雕十分粗糙,游客们看了都要发笑。1937年,他将修复后的祭坛迁到了奥古斯都陵外专门修建的博物馆中,保存至今。
  1937年,在庆祝奥古斯都诞辰两千年之际,罗马展览宫举办了一场法西斯政权授意下的奥古斯都专题展览,策展人公开地阿谀逢迎,称赞墨索里尼是“再生的意大利帝国”的“新一代奥古斯都”。之后一年,墨索里尼被他所控制的议会授予“最高帝国元帅”,帝王梦几近实现。在重建罗马的工程中,还包括古罗马广场中间通往国家圣坛的帝国大道。大道两侧矗立着包括凯撒和奥古斯都在内4位皇帝的青铜雕塑。“我死后,你们将奥古斯都的雕像挪去,换上我的雕像!”墨索里尼的狂言令人惊骇。
  1940年,意大利紧随德国加入世界大战,入侵北非、巴尔干半岛和希腊,墨索里尼企图将意大利变为一个像罗马帝国一样地跨三大洲的“地中海帝国”。但他对战争的狂热为意大利带来了惨痛的代价:1943年,盟军登陆意大利,对大部分城市进行了地毯式轰炸,艺术古迹被毁灭殆尽。在巴黎、伦敦、柏林这些欧洲都市纷纷遭遇炮弹摧毁时,罗马在各方势力的斡旋下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古城中心才侥幸免遭炮轰。两年后,四处鼠窜的墨索里尼被愤怒的意大利民众杀死,暴尸街头,其帝国梦凄惨收场。
  让我们回到现在。2007年至2021年期间,由罗马市政府和意大利文化部提供资金支持,对荒废已久的奥古斯都陵遗址进行了长达14年的保护性修复;其博物馆建设则由一家意大利企业投资,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参观路线,包括各种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专供残疾人使用的电梯。从终日热闹的科尔索大道转进来,奥古斯都帝王广场一片宁静,周围的建筑依然带着明显的“法西斯痕迹”,记录着那段疯狂的历史。广场中央的那片残垣断壁便是奥古斯都陵,它终于获得了一座陵墓应有的命运:安宁。
  在短暂开门一个星期后,奥古斯都陵又因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恶化而暂时关门。人们期待着,在4月21日罗马生日这天,能够再次走进这座保守两千年沧桑的帝王陵墓。

罗马帝王陵墓今何在?


  从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称帝,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凄惨退位,罗马帝国共经历了105位皇帝。帝国早期的皇帝多葬在罗马,但留存至今的帝王陵墓屈指可数。
  公元139年,另一位罗马皇帝哈德良按照奥古斯都陵的外观,在台伯河对岸修建了另一座皇家陵墓,即如今的圣天使古堡。哈德良皇帝、继任的安敦宁·毕尤、马可·奥勒留、康茂德、卡拉卡拉等皇帝及家人都葬于哈德良陵。由于靠近梵蒂冈,哈德良城堡在中世纪里被改造成军事城堡,接着披上了基督教的色彩,今天已是罗马最壮观的景点之一。除了以上两座最著名的皇家陵墓之外,罗马另一座帝王陵墓是位于东南郊外的亚历山大·赛维鲁皇帝陵,如今只剩下一座巨大的土丘。
  除了这些遗址可考的陵墓之外,大多数罗马皇帝的长眠之地只流传在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弗拉维王朝的皇帝均葬于如今总统府所在的山丘上;帝国后期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则埋葬在梵蒂冈山或当时的康斯坦丁堡;更多乱世中的皇帝们葬在不起眼的家族墓地中,有的完全消失在了历史的硝烟中。
  1946年,意大利通过全民公投废除了君主制,最后一任国王仓皇逃离罗马,和家人一起被驱逐出意大利。罗马,这座无数帝王曾大兴土木、对其满怀梦想的“永恒之都”仍旧繁华,但帝王们的神话已远去。罗马更需要的是和平,而非“帝王”。
其他文献
最近两年笔者给北外的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上“中外关系史”的讲座课,除了讲述一些中外关系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史实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所谓的历史,并非仅是一种有关某一国家、地区的静态知识,而且是从一个广阔的相互关系情境中来理解和考察的动态知识。  “世界史”(world history)这一概念存在的前提是世界同属一体的想法。无论是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就某些可选择的方面而言,它都
期刊
摘 要:行政组织获得合法性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法治原则下,由行政组织法直接规定;二是在民主原则下,通过层级控制手段,间接受民意机关控制。中国长期依赖后种方式建构行政组织法制。但在现代行政任务变迁下,组织形式的多元化需求使得行政组织逐渐脱离层级控制,从而导致合法性困境,有必要通过行政组织立法予以补救。不过,中国始终坚持单一的层级控制方式,并通过行为法制度、双重领导机制以及“行政自制”机制缓解了组
自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30年的发展,加拿大PPP模式已成为全球最成熟的PPP市场之一。加拿大PPP运行的高效性,与其完善的法律制度、“双中心式”与“委员会式”的监管体系、合理
摘 要: 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机器学习、物联网、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个人、厂商和政府投资经营策略。针对厂商预测和规划、提供产品和服务手段的变化,经济学至少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对厂商决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对这些影响做出经济学意义上的一般理论概括和描述;二是要说明厂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程序、路径和过程,使之得到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性解释;三是探讨未来大数据和
2020年12月31日,27岁的阿兰特·汉兹因手臂、胸部和腿部遭受枪击而死于芝加哥街头.这是2020年芝加哥发生的最后一起凶杀案.在一个暴力盛行、高犯罪率的城市,这起案件似乎很快
期刊
摘 要: 受以知识旁观者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认识论影响,现阶段教学专长研究将教师视作知识的局外人游离于研究框架外。认知主体缺位造成了教学专长研究主客对立、身心分离、理性与非理性割裂等问题,疏漏了教师在“知”与“行”差异空间中通过认知、探索而生产获得知识的过程,无法完整解释教学专长现象,造成了教学专长研究视野窄化、解释力不足、有效性差等研究困境。技能性知识以现象学、科学实践哲学等为鉴,将认知主体还原到认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会,宣布新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出土重要
期刊
2006年,法国14岁男孩Quentin Louis发现了一颗新的彗星,他的发现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证实,并且这颗彗星以该男孩的名字命名。  这些孩子看上去10岁上下,个头差不多,大概40人左右,男女各半,每次来都是这么多,应该是同一个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当看到更衣室门口摆放的小鞋成排,我就知道又“遭遇”这些孩子了。守纪律的儿童  刚开始时,我无意与这些孩子为伍,想换个时间游泳,毕竟他们会占用过道、
期刊
沈从文虽然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文学创作,但同时也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领域有所建树,其中就包括新诗批评.沈从文的新诗批评以人性为基点,以审美为主轴,常常在文学史的视野中观察
摘 要:负责任研究创新战略是21世纪技术伦理治理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技术高速发展及其创新实践的复杂多变紧密相关,与现代技术伦理的文化反思紧密相连。在这一历史嬗变进程中,负责任研究创新战略形成了责任共享、风险共担、公平互利、共治共享等话语要素,建构起负责任研究创新战略的话语成果。以此为基础,负责任研究创新战略着眼于现代技术与市场经济、商业资本、社会权力相交织的现实存在,聚焦于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