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推进语文课堂不断深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73-01
  谈了多少年的阅读教学,但许多语文老师对阅读教学还存在片面的理解。有人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朗读教学,课堂特别强调学生进行朗读;有人认为阅读教学就是采用各种方式,如:默读、朗读、浏览等阅读形式进行读的训练。我认为阅读教学不仅仅讲究读的形式,更要注重阅读的成效,它是通过有层次地深入阅读,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想法,我认为在40-45分钟的课堂上提出“三读”是较为实在的和有效的阅读教学形式。
  所谓“三读”,就是采用初读感知、精读品味、深读感悟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和思想主旨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性阅读。具体地说,“三读”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
  初读以解决文章的表层性问题为主,如:生字词的勾画;文章所记叙的事件;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议论文的观点及结构;写景散文所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等等。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由阅读就能解决的。对于老师来说,决不能因为初读所解决的问题简单就忽视它,因为,它是一堂课得以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自信的基础。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引导不同的学生对初读问题进行交流;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的初读问题可以设计为:①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于勒叔叔落魄前后一家人对他的态度的变化)?②文章叙述了菲利普一家人对于勒作了哪些评价?我认为,经过这些不同角度问题的引导阅读及其思考,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将会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它将会对人物形象的品读,文本主旨的感悟起到基础性作用。
  精读以深入品味文章语言中所蕴含的重要信息为主。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读者只有在领会到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信息时才会产生对作品的强烈兴趣甚至欲望。达到这个效果,老师是催化剂。语文老师要通过不断地引导、激发来使学生深入到语言的表达中去。这个过程就是三读中的第二读——精读品味。如何促使这个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呢?我认为,关键是问题的设置,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它的全局性,不能只限于某一句或者某一段,否则就很难达到问题的进一步生成。还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①当初于勒叔叔是全家的恐怖,如今是全家惟一的希望,你能结合具体内容来诠释这唯一希望吗?②这个希望破灭了吗?具体表现在哪些语言文字中?前一个问题将引导学生完成对3—20节的品味阅读;后一问题是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生成的,将引导学生完成对25—51节的品味阅读。阅读中,学生就会把目光转向菲利普一家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等描写的品味阅读上,从而完成以学生品味为主的精读教学上。
  深读以解决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主旨为主要的阅读目的。这个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往往被淡化,我认为责任在老师。语文老师在组织这一部分教学时不应该只用师问生答的教学形式来将这个教学过程简单化,而应以文中的某段文字的阅读激发学生思考。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深读部分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阅读问题:同学们读一读47-48段,文中说“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他们嘴上沉默了,你认为他们的心里沉默了吗?请结合内容具体谈一谈你的感悟。这个问题的设置首先是要求学生读重要的语段,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内容谈感悟。课堂上,同学形成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父母这时内心充满了“恨”,因为等了十年之久,等来的却是希望的破灭,他们已经愤怒到极点,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无话可说,所以不再说话。
  第二种说法:因为父母怕被于勒发现,然后再拖累他们;也怕被二姐的女婿发现,使二姐的婚姻破灭,所以不再说话。
  第三种说法:从“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中可以看出,此时菲利普夫妇内心充满压抑,那“紫色的阴影”就是其内心阴影的心理写照。原本认为,于勒发财了,他们将要有钱了,然而又老又丑的于勒突然出现在眼前,使他们防不胜防,他们的心理遭到重磅一击,以至于无话可说。
  三种说法都是合理的,但是,我给了第三种说法以较高的评价,因为,学生能结合所要求的文字,从表面深入到文字背后的东西,这样的感悟给了所有学生很好的示范,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的感悟到:文章是批判金钱至上,金钱大于亲情的人与人的冷漠关系。我想学生这个感悟比好多参考资料上说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要显得实在得多。
  综观“三读”,是一个以读为主线,读中有思,思中促读,读到细处,读到深入的导学过程,它显得朴实高效。
  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三读”是三大板块,可割裂考虑。它们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步步深入的相关联的整体。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三读”的前后关联性。可以这样形容三者的关系:初读是基础,精读更精细,深读是深化。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设计教案时能考虑“三读”,深入文本,建立“三读”在文本中的具体联系,我想,所设计出的教案会更精美,课堂会更精彩,效果会更理想。
  当然,阅读教学本不必拘泥于形式。但是在缺乏统一阅读教学思想指导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又必须从具体的形式入手,去研究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所主张的“三读”教学思考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教学形式,我希望能用这个“有形”,引发更多的语文老师将语文阅读教学深化到“无形”的高境界,最终走出阅读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其他文献
【前言】我们课题组为了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高一同学化学学习的现状,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帮助指导同学们,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设计化学学习的一些基本内容。本次问卷调查面向高一年级理科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学习基础、素养,学习态度、认识,学习方法、习惯,学习期望、打算的调查,进一步分析本化学组在备课、组织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学与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高速发展,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公司传统的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各家保险公司都急待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学的资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多样了,教学的方法灵活了……,然而,在这改革的背后,生物课堂依然存在着几大问题:1.“以教代学”,包办代替,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2.“以练代教”,现在许多学校都在用“讲学稿”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7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高考试题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强烈得体现出来,但是同时,它对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施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处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应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呢?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想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
针对密集异构网络自回程场景中带宽分配不合理引起的负载不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elf-backhaul感知的用户接入负载均衡方案.首先根据密集异构网络下各个小基站接入与回程资
我国经济开发区的既有发展模式有两个主要特征:经济发展上主要依靠廉价土地和优惠税费政策吸引外部投资、产业布局以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社会发展上呈现出社会功能严重匮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8-01  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
近年来,新三板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攀升,且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在新三板市场申请挂牌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我们不难发现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是连接课与课之间以及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纽带。本文介绍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75-01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是连接课与课之间以及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纽带。初中数学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设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十一册)数学教材第62~63页。【教学目的】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周长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利用公式计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