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地方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在人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师生交流少、教育实践类课程开设不足、与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想脱节、实习时间缺乏、不重视化学师范技能竞赛等情况,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的指导下,主要采用小班教学、双导师制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为基层中学尤其为乡镇中学培养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众并能引领乡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化学教师。
【关键词】 化学;小班教学;双导师制;卓越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始于2011年的“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师素养,掌握“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会研究”的教师专业技能,胜任基础教育教学需要的新型师资为培养目标[1]。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下面简称“韩师化学院”)在“卓越教師教育计划”的指导下,开设卓越教师培养班,以培养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众的引领示范型教师为目标,旨在将那些具有教师潜质、乐于从教、适合从教的学生选拔出来,采用小班教学、双导师制及UGS协同模式专门培养。本文就韩师化学院2014级“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探讨,为其他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师范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1 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的专业化需要通过职前教育来实现。中学教师职前教育需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如何检验培养的结果等一系列核心问题[2]。而多年来,地方高师化学师范专业在人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师生交流少,教师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和进行因材施教;实习时间缺乏,一般只有几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且实习与学生考研、教师招聘考试、毕业设计时间重叠,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获取有限。(2)教育实践类课程开设不足,课程中能够体现师范性质的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只占到不足10%的比例,学科专业课程占70%左右,公共基础课程占20%左右[3];(3)化学师范教育过程往往与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脱节,地方高师化学师范专业对基础教育教学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交流,地方高师学生难以深入中学教学一线,实际体会和观摩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班级管理情况;(4)地方高师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种化学师范技能竞赛的机会较少,很多地方高师不重视各类化学师范技能竞赛,忽略了化学师范竞赛对参赛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作用,导致学生参加竞赛的机会少,参赛积极性不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韩师化学院从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入手,通过开设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以下简称“卓师班”)加强学生教育实践能力锻炼,全面培养化学师范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旨在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基层中学尤其为乡镇中学培养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众并能引领乡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化学教师。
2 培养模式的应用
双导师制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成长成才而采取的由两位具有一定职称(一般副教授以上)和任职资历的高校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进行全面指导和帮助的人才培养制度。从这种制度本身含义看,每名学生各有两位导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两位导师根据自身专业和分工的不同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承担不同的任务[4]。韩师化学院采用双导师联合培养。一是借鉴医生培养当中的“住院医生”模式,让学生进行“住校教师”的锻炼,配备校内、校外(实践导师)两个导师;二是毕业论文采取“2+1”连做模式。利用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做微课题的机会,边学边教、边熟悉中学教学实际边研究化学教学存在问题,从而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一体化。与教育实习基地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同,实施“5+2+1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前面的“5”是指用累计5学期的时间,学习通识课、化学专业课以及教师教育课并进行化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训练;中间的“2”是指用累计2学期的时间,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开展通识课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以及微课题研究;后面的“1”是用累计1学期的时间总结微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化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本科学位论文并参加考研及找工作就业。
3 模型的建构
基于双导师制和理论与实际学习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小班教学和突出实训为特色,执行单独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住校教师”锻炼与“微课题”研究并重,强化实践,全力培养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展开建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4 保障与服务
全天候开放的实训室。韩师化学院提供全天候开放的实训室供化学卓师生学习和研讨,实训室设在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有专门的电脑、摄像机、教学软件、手持技术设备以及微型实验成套装置。
“一对一”的贴心指导。韩师化学院安排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教师担任责任导师,负责化学卓师生的“一对一”学习指导及科研实践训练;安排实习学校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担任住校导师,负责化学卓师生的“一对一”教育实践、微课题研究及毕业论文训练。
永续性的跟踪服务。韩师化学院提供永续性的跟踪服务。不仅对化学卓师生从进入实验班到毕业实施全程跟踪服务;而且化学卓师生走上工作岗位,化学系也将实施不定期的回炉辅导、到岗位辅导,免费提供网络学习课程辅导等,为化学卓师生迅速成长为卓越教师提供全程永续的跟踪服务。
5 卓师班成果
卓师生参加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一项、省级创业实践项目一项。
卓师班发表论文共41篇。其中发表到广东化工3篇、课程教育研究6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7篇、江西化工7篇、教育观察2篇、农产品加工1篇、中国调味品1篇、教育学杂志1篇、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1篇、文教资料1篇、数理化解题研究1篇。
参考文献:
[1]杨思帆,梅仪新.“卓越教师计划”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目标[J].教学研究,2013,36(05):97-100+124.
[2]刘江岳.专业化: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吴琼,李江峰,曾玮.教育与职业,2010,94(18),150
[4]刘浩.“双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81-83.
【关键词】 化学;小班教学;双导师制;卓越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始于2011年的“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师素养,掌握“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会研究”的教师专业技能,胜任基础教育教学需要的新型师资为培养目标[1]。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下面简称“韩师化学院”)在“卓越教師教育计划”的指导下,开设卓越教师培养班,以培养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众的引领示范型教师为目标,旨在将那些具有教师潜质、乐于从教、适合从教的学生选拔出来,采用小班教学、双导师制及UGS协同模式专门培养。本文就韩师化学院2014级“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探讨,为其他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师范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1 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的专业化需要通过职前教育来实现。中学教师职前教育需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如何检验培养的结果等一系列核心问题[2]。而多年来,地方高师化学师范专业在人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师生交流少,教师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和进行因材施教;实习时间缺乏,一般只有几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且实习与学生考研、教师招聘考试、毕业设计时间重叠,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获取有限。(2)教育实践类课程开设不足,课程中能够体现师范性质的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只占到不足10%的比例,学科专业课程占70%左右,公共基础课程占20%左右[3];(3)化学师范教育过程往往与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脱节,地方高师化学师范专业对基础教育教学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交流,地方高师学生难以深入中学教学一线,实际体会和观摩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班级管理情况;(4)地方高师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种化学师范技能竞赛的机会较少,很多地方高师不重视各类化学师范技能竞赛,忽略了化学师范竞赛对参赛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作用,导致学生参加竞赛的机会少,参赛积极性不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韩师化学院从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入手,通过开设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以下简称“卓师班”)加强学生教育实践能力锻炼,全面培养化学师范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旨在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基层中学尤其为乡镇中学培养师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出众并能引领乡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化学教师。
2 培养模式的应用
双导师制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成长成才而采取的由两位具有一定职称(一般副教授以上)和任职资历的高校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进行全面指导和帮助的人才培养制度。从这种制度本身含义看,每名学生各有两位导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两位导师根据自身专业和分工的不同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承担不同的任务[4]。韩师化学院采用双导师联合培养。一是借鉴医生培养当中的“住院医生”模式,让学生进行“住校教师”的锻炼,配备校内、校外(实践导师)两个导师;二是毕业论文采取“2+1”连做模式。利用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做微课题的机会,边学边教、边熟悉中学教学实际边研究化学教学存在问题,从而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一体化。与教育实习基地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同,实施“5+2+1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前面的“5”是指用累计5学期的时间,学习通识课、化学专业课以及教师教育课并进行化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训练;中间的“2”是指用累计2学期的时间,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开展通识课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以及微课题研究;后面的“1”是用累计1学期的时间总结微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化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本科学位论文并参加考研及找工作就业。
3 模型的建构
基于双导师制和理论与实际学习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小班教学和突出实训为特色,执行单独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住校教师”锻炼与“微课题”研究并重,强化实践,全力培养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展开建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4 保障与服务
全天候开放的实训室。韩师化学院提供全天候开放的实训室供化学卓师生学习和研讨,实训室设在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有专门的电脑、摄像机、教学软件、手持技术设备以及微型实验成套装置。
“一对一”的贴心指导。韩师化学院安排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教师担任责任导师,负责化学卓师生的“一对一”学习指导及科研实践训练;安排实习学校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担任住校导师,负责化学卓师生的“一对一”教育实践、微课题研究及毕业论文训练。
永续性的跟踪服务。韩师化学院提供永续性的跟踪服务。不仅对化学卓师生从进入实验班到毕业实施全程跟踪服务;而且化学卓师生走上工作岗位,化学系也将实施不定期的回炉辅导、到岗位辅导,免费提供网络学习课程辅导等,为化学卓师生迅速成长为卓越教师提供全程永续的跟踪服务。
5 卓师班成果
卓师生参加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一项、省级创业实践项目一项。
卓师班发表论文共41篇。其中发表到广东化工3篇、课程教育研究6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7篇、江西化工7篇、教育观察2篇、农产品加工1篇、中国调味品1篇、教育学杂志1篇、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1篇、文教资料1篇、数理化解题研究1篇。
参考文献:
[1]杨思帆,梅仪新.“卓越教师计划”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目标[J].教学研究,2013,36(05):97-100+124.
[2]刘江岳.专业化: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吴琼,李江峰,曾玮.教育与职业,2010,94(18),150
[4]刘浩.“双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