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55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哈利·波特、蜘蛛侠、名侦探柯南等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对于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乃至现当代作品中的人物却知之甚少。笔者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原因作了一番调查,并粗浅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建议
  
  一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导入时,我问学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篇名及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回答出来了。我开始倒也挺高兴,可是一会儿我就高兴不起来了,我问大家阅读过《红楼梦》原著吗?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其中只有几个稀稀拉拉的声音在说:“我看过几集电视。”“我看过一点点书。”更令人咋舌的是我在讲述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时,居然有人很吃惊地说:“啊?薛宝钗是女的?”可见,学生对于我们中国古代文化隔膜到了何种地步!其实,不光是对于古代文化陌生,对于近现代文化学生同样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不知道茅盾、老舍为何人,更别提外国的一些文化名人了。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化和作家作品,学生了解的状况简直可以套用《桃花源记》中的那一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学生课余的阅读情况到底怎样呢?笔者对此作了一次调查。
  1.名著的阅读情况。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调查,被调查的102人中,阅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只有12人,外国名著中,除童话书之外,只有16人读过诸如《茶花女》、《王子复仇记》等名著,比例都仅在百分之十左右,情形令人担忧。
  2.学生的阅读现状。不读中外名著,那么,学生在读些什么书呢?找学生了解了一下,男生大多看些所谓的新武侠书(其实是色情加暴力),灵异玄怪类书,还有的看些体育网游的杂志。女同学则主要看些网络言情书,校园情感类杂志,娱乐明星八卦新闻等。这类书与其说是书籍,不如说是文字垃圾,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容易让学生神游于虚幻玄怪的世界里,成天神思恍惚;或者使学生神往于书中。初高中甚至是小学男女生所谓的浪漫爱情中而无法自拔,从而产生亲自尝试的念头,以致在职高学生中间,找个男朋友或女朋友成为某些人炫耀的资本。男女学生中间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屡屡发生;或者还使一些学生津津乐道于某些娱乐明星的八卦新闻,对一些明星的身高、体重、星座、生日、爱好等等情况是了如指掌,无所不知。对该掌握的文化知识却是一无所知……
  笔者认为,造成中学生阅读现状堪忧的原因有下列五个方面:
  1.社会的原因。据一项统计说,中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临近的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联合国在世界500强企业家的读书调查中,日本企业家一年读50本,而中国企业家读0.5本。2003年中国只有51.7%的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人们读杂志的比例,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多。据统计披露,美国孩子的平均阅读量是每人每年3万字,而中国大陆孩子的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不足5000字。中国大陆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相对而言,有文化传统的发达地区上海,应该是读书人最多的地区了,不过,5年前上海学生每人每年借阅图书大约10本,而现在却不足1本。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读书人数正在逐年减少。
  2.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笔者所居住的这个江南小城,居民的房屋越来越气派,装潢也越来越豪华,但是走进装饰华丽的房屋,一般现代气息会扑面而来,但随之你可能会感慨这其中少了一份书香气,因为在这里你尽可以看到大屏幕的液晶彩电,大开门的冰箱,大容量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却无法找到一个书架!有许多的家庭,我想除了孩子所用的教辅用书,叫他找出哪怕一本文学类的书籍都是困难的,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孩子又怎会热爱书籍,热爱阅读呢?何况大多数的家长本身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又怎能去引导、教育孩子去热爱阅读呢?
  3.学校教育现状的影响。努力读书→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这就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理想中的孩子的成长目标和轨迹。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是,高考的制度依然如故,这就决定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以抓学生成绩为主的现状,初中教学既要抓及格率,又要抓优秀率,中考又要抓升学率,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学校又怎么会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扩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作为工作的重点呢?学生又有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籍呢?
  4.现代化通讯、电视网络的普及对学生阅读的冲
  击。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之后,不用一卷在手,只要手中鼠标一点,你所想知道、了解的信息立刻就显现在屏幕上,简单快捷、又形象直观。所以学生几乎就立刻喜欢上了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在网上查找资料交友、购物、看电影、打游戏,在网络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办不到的事。而且网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没人知道你是谁,这和中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十分默契,所以学生无一例外地成了网络世界的常客,因而更远离了书籍。除网络外,电视是学生的第二个至爱。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都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我们学校的学生周末回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不是和家人交流沟通。长假期间更是如此:吃饭,看电视,睡觉;看电视,吃饭,睡觉。周而复始,电视成了主宰他们情感世界的唯一。据悉,目前有10%的少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2%~32%。其中因迷恋电视而产生的心理疾病占了多数。
  5.学生自身的因素。这些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环境中,从小学开始,该看什么书,该买什么书,几乎都是家长和老师说了算,再加上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积极探求的意识和欲望,因而他们本身就缺乏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解决中学生阅读问题的几点建议:
  1.要营造阅读的大环境。全社会一起努力,为中学的阅读提供方便。城乡和社区可以开辟阅览室、小型图书馆,免费为中学生服务。各社区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定期交流图书以保证图书数量和门类,吸引读者。笔者所在城市已经有一些村级社区设立了阅览室,但市区并没设立,市民借阅图书都得到市图书馆,相当不便。并且对于中学生而言,办卡、交年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到市图书馆看书借书的学生并不多。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一个学生乃至对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借阅,并且在各个社区设立临时借阅点,方便学生,尽最大可能把学生从电脑、电视旁拉到图书馆,和书籍交朋友。
  2.学校应大力提倡读书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设立读书节、读书月、读书日等等,让学生走进阅读,营造书香校园。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在大多数班级开设阅览课,可是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几乎都是过期杂志,2005年、2004年,甚至2000年的杂志都陈列其中。期刊内容不贴合学生实际,这些杂志里有只适合教师看的教科研方面的杂志,烹饪菜谱方面的杂志也占了半壁江山……这样的书刊,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开头一两节课还可以找几本书翻翻,后面的课除少数几本杂志会更新外,其余均为老面孔,学生只能拿本书在那聊天。试问:这样的阅览课又有何益呢?学校图书馆亦是如此,新书一般是不轻易出借的,每个班去借书也其实只是去两个代表搬书而已。书早已是管理员准备好了的,所以这样“借”到学生手中的书,多半是引不起学生任何兴趣的。所以,针对以上现象,学校有责任改善借阅条件,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爱书的人。其实,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所以,一定要把营造书香校园活动落得实处。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引领学生进入书籍的殿堂,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教师可向学生定期推荐名章名篇,和学生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一本好书;还可在黑板一角开辟“每日格言”栏目,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写下来;当然还可以通过写有关读书与成长方面的作文等方式。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开拓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4.学生自身认识的提高。网络对青少年危害,全社会都已经警觉到了,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远离网络,抵制住来自虚拟世界的诱惑,把精力投放到自己的学习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学业负担比较轻,许多学生觉得生活毫无目标,缺乏动力,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这时候,网络便成为他们内心世界唯一的精神寄托。于是,许多学生在学校无心学习,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回到家则精神振奋,在网络东游西逛,玩得不亦乐乎。在职业学校,因迷恋上网而导致厌学逃学以致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就业危机。从而自觉远离网络,回归课本,去努力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不做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
  5.家庭环境的改变。应使家长意识到书籍对孩子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意识到电视网络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满足学生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平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各位家长朋友们,为了你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少看一会电视、少打几圈麻将、多陪孩子读一会儿书吧。
  亲爱的同学,热爱书籍吧: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亲爱的同学,热爱书籍吧: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其他文献
摘要:借助思品中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通过教师对有关心理知识的传授,典型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道理;通过实施各种活动,产生情感体验,来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典型材料;体验教学;结束语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又大多是独生子女,青春发育造成的身心压力、各种竞争的日益加剧,加上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很容易使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中的操練的处理十分重要,本文对数学学习中的操练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数学;操练;板演;评价    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教与学处于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益,是师生的理念追求。课堂操练,有利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板学生演,是众多操练方式中的一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板演学生自评、同学点评,师生互评三种形式,体现数学素质的要求,涵盖
期刊
摘要:探究活动是新一輪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氛围;合作;探究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中研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
期刊
摘要: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乐中求知    近年来,扩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已成为许多小学教师的共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低年级学生会认1800个字,会写800~1200个字。课程标准还规定: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利
期刊
摘要:怎样在计算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关于“数的运算”的要求?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探究新知提供前提条件;其次,要结合具体情境,为学生探索估算方法提供广阔空间;第三,引导交流反思,为学生优化算法提供必要通道。  关键词:计算教学;优化;有效性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的运算”中提出这样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进
期刊
摘要:我们当教师的也应该借鉴老画家的做法,不妨把孩子们的缺点看作“优点”,来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启示;班主任;请家长    周日我陪老公一起到郊外踏青,路上听到两个陌生人在谈论:“我让他叫家长,如果他的家长来后,他仍上课说话,我就叫他转学。”听到这话,我想他可能和我一样,也是一位班主任了?  路旁的小草和树木已经长出片片嫩芽,在微微的春风中频频摆动,好像在欢
期刊
摘要:语文传统教学和传统的考试中得到重要体现的主要是读和写,听说能力的考查相对薄弱,网络技术的介入,为之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整合利用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
期刊
摘要:一份能够帮助学生导学、导思的学案,能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知识。学案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学案;主体地位;创新能力    【主题】  我校的“参与式学案”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达成集体认识
期刊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是带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良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锤炼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现阶段海滨二小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认识,提出关于改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队伍建设;现状;对策思考    民族振兴,教育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高原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生理适应的主要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系统高原训练后,机体可发生一系列有利或不利的抗缺氧生理适应。  关键词:高原训练;适应;综述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2]。  一、呼吸系统对高原训练的适应  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