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哈利·波特、蜘蛛侠、名侦探柯南等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对于我们中国的古典名著乃至现当代作品中的人物却知之甚少。笔者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原因作了一番调查,并粗浅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建议
一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导入时,我问学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篇名及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回答出来了。我开始倒也挺高兴,可是一会儿我就高兴不起来了,我问大家阅读过《红楼梦》原著吗?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其中只有几个稀稀拉拉的声音在说:“我看过几集电视。”“我看过一点点书。”更令人咋舌的是我在讲述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时,居然有人很吃惊地说:“啊?薛宝钗是女的?”可见,学生对于我们中国古代文化隔膜到了何种地步!其实,不光是对于古代文化陌生,对于近现代文化学生同样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不知道茅盾、老舍为何人,更别提外国的一些文化名人了。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化和作家作品,学生了解的状况简直可以套用《桃花源记》中的那一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学生课余的阅读情况到底怎样呢?笔者对此作了一次调查。
1.名著的阅读情况。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调查,被调查的102人中,阅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只有12人,外国名著中,除童话书之外,只有16人读过诸如《茶花女》、《王子复仇记》等名著,比例都仅在百分之十左右,情形令人担忧。
2.学生的阅读现状。不读中外名著,那么,学生在读些什么书呢?找学生了解了一下,男生大多看些所谓的新武侠书(其实是色情加暴力),灵异玄怪类书,还有的看些体育网游的杂志。女同学则主要看些网络言情书,校园情感类杂志,娱乐明星八卦新闻等。这类书与其说是书籍,不如说是文字垃圾,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容易让学生神游于虚幻玄怪的世界里,成天神思恍惚;或者使学生神往于书中。初高中甚至是小学男女生所谓的浪漫爱情中而无法自拔,从而产生亲自尝试的念头,以致在职高学生中间,找个男朋友或女朋友成为某些人炫耀的资本。男女学生中间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屡屡发生;或者还使一些学生津津乐道于某些娱乐明星的八卦新闻,对一些明星的身高、体重、星座、生日、爱好等等情况是了如指掌,无所不知。对该掌握的文化知识却是一无所知……
笔者认为,造成中学生阅读现状堪忧的原因有下列五个方面:
1.社会的原因。据一项统计说,中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临近的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联合国在世界500强企业家的读书调查中,日本企业家一年读50本,而中国企业家读0.5本。2003年中国只有51.7%的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人们读杂志的比例,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多。据统计披露,美国孩子的平均阅读量是每人每年3万字,而中国大陆孩子的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不足5000字。中国大陆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相对而言,有文化传统的发达地区上海,应该是读书人最多的地区了,不过,5年前上海学生每人每年借阅图书大约10本,而现在却不足1本。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读书人数正在逐年减少。
2.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笔者所居住的这个江南小城,居民的房屋越来越气派,装潢也越来越豪华,但是走进装饰华丽的房屋,一般现代气息会扑面而来,但随之你可能会感慨这其中少了一份书香气,因为在这里你尽可以看到大屏幕的液晶彩电,大开门的冰箱,大容量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却无法找到一个书架!有许多的家庭,我想除了孩子所用的教辅用书,叫他找出哪怕一本文学类的书籍都是困难的,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孩子又怎会热爱书籍,热爱阅读呢?何况大多数的家长本身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又怎能去引导、教育孩子去热爱阅读呢?
3.学校教育现状的影响。努力读书→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这就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理想中的孩子的成长目标和轨迹。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是,高考的制度依然如故,这就决定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以抓学生成绩为主的现状,初中教学既要抓及格率,又要抓优秀率,中考又要抓升学率,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学校又怎么会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扩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作为工作的重点呢?学生又有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籍呢?
4.现代化通讯、电视网络的普及对学生阅读的冲
击。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之后,不用一卷在手,只要手中鼠标一点,你所想知道、了解的信息立刻就显现在屏幕上,简单快捷、又形象直观。所以学生几乎就立刻喜欢上了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在网上查找资料交友、购物、看电影、打游戏,在网络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办不到的事。而且网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没人知道你是谁,这和中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十分默契,所以学生无一例外地成了网络世界的常客,因而更远离了书籍。除网络外,电视是学生的第二个至爱。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都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我们学校的学生周末回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不是和家人交流沟通。长假期间更是如此:吃饭,看电视,睡觉;看电视,吃饭,睡觉。周而复始,电视成了主宰他们情感世界的唯一。据悉,目前有10%的少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2%~32%。其中因迷恋电视而产生的心理疾病占了多数。
5.学生自身的因素。这些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环境中,从小学开始,该看什么书,该买什么书,几乎都是家长和老师说了算,再加上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积极探求的意识和欲望,因而他们本身就缺乏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解决中学生阅读问题的几点建议:
1.要营造阅读的大环境。全社会一起努力,为中学的阅读提供方便。城乡和社区可以开辟阅览室、小型图书馆,免费为中学生服务。各社区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定期交流图书以保证图书数量和门类,吸引读者。笔者所在城市已经有一些村级社区设立了阅览室,但市区并没设立,市民借阅图书都得到市图书馆,相当不便。并且对于中学生而言,办卡、交年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到市图书馆看书借书的学生并不多。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一个学生乃至对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借阅,并且在各个社区设立临时借阅点,方便学生,尽最大可能把学生从电脑、电视旁拉到图书馆,和书籍交朋友。
2.学校应大力提倡读书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设立读书节、读书月、读书日等等,让学生走进阅读,营造书香校园。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在大多数班级开设阅览课,可是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几乎都是过期杂志,2005年、2004年,甚至2000年的杂志都陈列其中。期刊内容不贴合学生实际,这些杂志里有只适合教师看的教科研方面的杂志,烹饪菜谱方面的杂志也占了半壁江山……这样的书刊,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开头一两节课还可以找几本书翻翻,后面的课除少数几本杂志会更新外,其余均为老面孔,学生只能拿本书在那聊天。试问:这样的阅览课又有何益呢?学校图书馆亦是如此,新书一般是不轻易出借的,每个班去借书也其实只是去两个代表搬书而已。书早已是管理员准备好了的,所以这样“借”到学生手中的书,多半是引不起学生任何兴趣的。所以,针对以上现象,学校有责任改善借阅条件,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爱书的人。其实,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所以,一定要把营造书香校园活动落得实处。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引领学生进入书籍的殿堂,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教师可向学生定期推荐名章名篇,和学生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一本好书;还可在黑板一角开辟“每日格言”栏目,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写下来;当然还可以通过写有关读书与成长方面的作文等方式。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开拓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4.学生自身认识的提高。网络对青少年危害,全社会都已经警觉到了,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远离网络,抵制住来自虚拟世界的诱惑,把精力投放到自己的学习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学业负担比较轻,许多学生觉得生活毫无目标,缺乏动力,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这时候,网络便成为他们内心世界唯一的精神寄托。于是,许多学生在学校无心学习,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回到家则精神振奋,在网络东游西逛,玩得不亦乐乎。在职业学校,因迷恋上网而导致厌学逃学以致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就业危机。从而自觉远离网络,回归课本,去努力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不做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
5.家庭环境的改变。应使家长意识到书籍对孩子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意识到电视网络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满足学生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平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各位家长朋友们,为了你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少看一会电视、少打几圈麻将、多陪孩子读一会儿书吧。
亲爱的同学,热爱书籍吧: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亲爱的同学,热爱书籍吧: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建议
一天,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导入时,我问学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篇名及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很快回答出来了。我开始倒也挺高兴,可是一会儿我就高兴不起来了,我问大家阅读过《红楼梦》原著吗?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其中只有几个稀稀拉拉的声音在说:“我看过几集电视。”“我看过一点点书。”更令人咋舌的是我在讲述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时,居然有人很吃惊地说:“啊?薛宝钗是女的?”可见,学生对于我们中国古代文化隔膜到了何种地步!其实,不光是对于古代文化陌生,对于近现代文化学生同样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不知道茅盾、老舍为何人,更别提外国的一些文化名人了。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化和作家作品,学生了解的状况简直可以套用《桃花源记》中的那一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学生课余的阅读情况到底怎样呢?笔者对此作了一次调查。
1.名著的阅读情况。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调查,被调查的102人中,阅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只有12人,外国名著中,除童话书之外,只有16人读过诸如《茶花女》、《王子复仇记》等名著,比例都仅在百分之十左右,情形令人担忧。
2.学生的阅读现状。不读中外名著,那么,学生在读些什么书呢?找学生了解了一下,男生大多看些所谓的新武侠书(其实是色情加暴力),灵异玄怪类书,还有的看些体育网游的杂志。女同学则主要看些网络言情书,校园情感类杂志,娱乐明星八卦新闻等。这类书与其说是书籍,不如说是文字垃圾,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容易让学生神游于虚幻玄怪的世界里,成天神思恍惚;或者使学生神往于书中。初高中甚至是小学男女生所谓的浪漫爱情中而无法自拔,从而产生亲自尝试的念头,以致在职高学生中间,找个男朋友或女朋友成为某些人炫耀的资本。男女学生中间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的现象屡屡发生;或者还使一些学生津津乐道于某些娱乐明星的八卦新闻,对一些明星的身高、体重、星座、生日、爱好等等情况是了如指掌,无所不知。对该掌握的文化知识却是一无所知……
笔者认为,造成中学生阅读现状堪忧的原因有下列五个方面:
1.社会的原因。据一项统计说,中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0.7本,而临近的韩国是7本,日本是40本;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联合国在世界500强企业家的读书调查中,日本企业家一年读50本,而中国企业家读0.5本。2003年中国只有51.7%的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人们读杂志的比例,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多。据统计披露,美国孩子的平均阅读量是每人每年3万字,而中国大陆孩子的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不足5000字。中国大陆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相对而言,有文化传统的发达地区上海,应该是读书人最多的地区了,不过,5年前上海学生每人每年借阅图书大约10本,而现在却不足1本。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读书人数正在逐年减少。
2.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笔者所居住的这个江南小城,居民的房屋越来越气派,装潢也越来越豪华,但是走进装饰华丽的房屋,一般现代气息会扑面而来,但随之你可能会感慨这其中少了一份书香气,因为在这里你尽可以看到大屏幕的液晶彩电,大开门的冰箱,大容量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却无法找到一个书架!有许多的家庭,我想除了孩子所用的教辅用书,叫他找出哪怕一本文学类的书籍都是困难的,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孩子又怎会热爱书籍,热爱阅读呢?何况大多数的家长本身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又怎能去引导、教育孩子去热爱阅读呢?
3.学校教育现状的影响。努力读书→考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这就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理想中的孩子的成长目标和轨迹。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好几年了,但是,高考的制度依然如故,这就决定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以抓学生成绩为主的现状,初中教学既要抓及格率,又要抓优秀率,中考又要抓升学率,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学校又怎么会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扩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作为工作的重点呢?学生又有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籍呢?
4.现代化通讯、电视网络的普及对学生阅读的冲
击。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普及,特别是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之后,不用一卷在手,只要手中鼠标一点,你所想知道、了解的信息立刻就显现在屏幕上,简单快捷、又形象直观。所以学生几乎就立刻喜欢上了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在网上查找资料交友、购物、看电影、打游戏,在网络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办不到的事。而且网上所有的活动都是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没人知道你是谁,这和中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十分默契,所以学生无一例外地成了网络世界的常客,因而更远离了书籍。除网络外,电视是学生的第二个至爱。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都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我们学校的学生周末回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不是和家人交流沟通。长假期间更是如此:吃饭,看电视,睡觉;看电视,吃饭,睡觉。周而复始,电视成了主宰他们情感世界的唯一。据悉,目前有10%的少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2%~32%。其中因迷恋电视而产生的心理疾病占了多数。
5.学生自身的因素。这些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环境中,从小学开始,该看什么书,该买什么书,几乎都是家长和老师说了算,再加上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积极探求的意识和欲望,因而他们本身就缺乏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解决中学生阅读问题的几点建议:
1.要营造阅读的大环境。全社会一起努力,为中学的阅读提供方便。城乡和社区可以开辟阅览室、小型图书馆,免费为中学生服务。各社区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定期交流图书以保证图书数量和门类,吸引读者。笔者所在城市已经有一些村级社区设立了阅览室,但市区并没设立,市民借阅图书都得到市图书馆,相当不便。并且对于中学生而言,办卡、交年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到市图书馆看书借书的学生并不多。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一个学生乃至对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借阅,并且在各个社区设立临时借阅点,方便学生,尽最大可能把学生从电脑、电视旁拉到图书馆,和书籍交朋友。
2.学校应大力提倡读书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设立读书节、读书月、读书日等等,让学生走进阅读,营造书香校园。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在大多数班级开设阅览课,可是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几乎都是过期杂志,2005年、2004年,甚至2000年的杂志都陈列其中。期刊内容不贴合学生实际,这些杂志里有只适合教师看的教科研方面的杂志,烹饪菜谱方面的杂志也占了半壁江山……这样的书刊,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开头一两节课还可以找几本书翻翻,后面的课除少数几本杂志会更新外,其余均为老面孔,学生只能拿本书在那聊天。试问:这样的阅览课又有何益呢?学校图书馆亦是如此,新书一般是不轻易出借的,每个班去借书也其实只是去两个代表搬书而已。书早已是管理员准备好了的,所以这样“借”到学生手中的书,多半是引不起学生任何兴趣的。所以,针对以上现象,学校有责任改善借阅条件,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爱书的人。其实,读一本好书,就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所以,一定要把营造书香校园活动落得实处。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引领学生进入书籍的殿堂,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教师可向学生定期推荐名章名篇,和学生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三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阅读过的一本好书;还可在黑板一角开辟“每日格言”栏目,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写下来;当然还可以通过写有关读书与成长方面的作文等方式。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开拓了学生视野;又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4.学生自身认识的提高。网络对青少年危害,全社会都已经警觉到了,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远离网络,抵制住来自虚拟世界的诱惑,把精力投放到自己的学习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学业负担比较轻,许多学生觉得生活毫无目标,缺乏动力,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这时候,网络便成为他们内心世界唯一的精神寄托。于是,许多学生在学校无心学习,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回到家则精神振奋,在网络东游西逛,玩得不亦乐乎。在职业学校,因迷恋上网而导致厌学逃学以致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就业危机。从而自觉远离网络,回归课本,去努力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不做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
5.家庭环境的改变。应使家长意识到书籍对孩子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意识到电视网络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满足学生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平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各位家长朋友们,为了你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少看一会电视、少打几圈麻将、多陪孩子读一会儿书吧。
亲爱的同学,热爱书籍吧: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亲爱的同学,热爱书籍吧: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