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关键词:聋生学习习惯 读 说 听 思 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这群聋孩子,本身就失去了听力,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该如何去培养一年级聋生的数学习惯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注重聋生“读书”的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聋生来说,学好10以内加减法是一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计算能力。学生因为不熟悉数的组成及分成,会导致计算的速度较慢,很大程度地影响到聋生的计算能力。因此,从聋生刚开始学习数学,就要注重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天天熟读数的组成及分成。例如:我教学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的时候,一班的聋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去读数学里面的一些数学概念、数的组成及分成;而二班恰恰相反,整个班的同学表现特别勤奋,经常利用课后的时间去熟读数的组成及分成。在测试计算能力的时候,我就发现:一班的同学,因为不熟悉数的组成及分成,一般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而且计算速度相对比较慢,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而另一个班的聋生,可以直接心算,计算的速度特别快。这样一来,大大地激发了二班聋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年级聋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太少,所以对于用文字表述的内容,他们的理解率就更低了。如:“把左边的6只小熊猫圈起来。给从左数第6只小熊猫涂上颜色。”在这两句话中,聋生认识的字没几个。经过老师指导以后,聋生在课后能自己反复地读,此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就从难而易了。
二、注重聋生“说话”的习惯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抽象思维的承担者。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缺乏与正常人说话的能力,在入学前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从聋哑儿童刚入学起,就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随时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发展他们的语言,从备课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聋生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如,准备课中首先出现的“大小”、“多少”、“长短”等词语及10以内数的读法,经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模仿口型,尽力做到每个聋孩子发准读音。还有注重他们说完整的算式和句子。如:学到一些“5+2”、“3-1”的时候,强调聋孩子先说算式再说答案的习惯;对于图画式的应用题,教会他们先说题意并能够熟练地用语言叙述出来,培养聋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注重聋生“听讲”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对于刚踏入小学的聋生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不会听课的,我就教他们一首儿诗:上课坐正手放平,眼望黑板,集中精力听讲,不做小动作。并把它放在教室的一角,作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每个聋生都牢记它。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就适时地表扬;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则用希望的目光加以暗示;而且要适时提问,提高听课水平,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此外,在课堂上可通过一些动手操作、竞赛、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聋生要想真正获得知识,除了上课时专心听讲,还要积极动脑去想,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每天一上课我就问学生“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上完新课后也提醒学生“今天学习了什么”,来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经过自己的语言叙述,积累了不少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我也常常引导不爱思考的学生进行思考,明确提出“想比不想好,想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想了,才有可能想对”等,鼓励孩子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注重教育学生“书写”的习惯
书写良好的数学作业,是反映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聋校的数学教师要特别重视教会聋生怎样去完成作业、怎样监督聋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刚入学的聋生,从来没有上过学,注意力很难集中,识字量也不多,对于有些数学题他们根本是看也看不懂。针对这一特点,我把前两个星期的作业放在课内完成,并以身作则做好示范,特别是板书时,一定要做到笔画规范、字迹工整、排版美观整齐。几个星期后,有些题目他们已经能独立完成了,我就开始完全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并且教育他们,要像课堂作业那样,老师是否在场都要一样做好。对于每天的作业,我都会利用早晨的课余时间面批作业,对于不认真的尤其是书写不端正的及时批评指出;对于做得好的作业及时予以表扬。在大家面前,老师的一句“字写得真漂亮”,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总之,只有加强对一年级聋生这些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而只有处处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才能减轻数学教师过重的压力和负担,更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聋生学习习惯 读 说 听 思 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这群聋孩子,本身就失去了听力,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该如何去培养一年级聋生的数学习惯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注重聋生“读书”的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聋生来说,学好10以内加减法是一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计算能力。学生因为不熟悉数的组成及分成,会导致计算的速度较慢,很大程度地影响到聋生的计算能力。因此,从聋生刚开始学习数学,就要注重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天天熟读数的组成及分成。例如:我教学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的时候,一班的聋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去读数学里面的一些数学概念、数的组成及分成;而二班恰恰相反,整个班的同学表现特别勤奋,经常利用课后的时间去熟读数的组成及分成。在测试计算能力的时候,我就发现:一班的同学,因为不熟悉数的组成及分成,一般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而且计算速度相对比较慢,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而另一个班的聋生,可以直接心算,计算的速度特别快。这样一来,大大地激发了二班聋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年级聋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太少,所以对于用文字表述的内容,他们的理解率就更低了。如:“把左边的6只小熊猫圈起来。给从左数第6只小熊猫涂上颜色。”在这两句话中,聋生认识的字没几个。经过老师指导以后,聋生在课后能自己反复地读,此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就从难而易了。
二、注重聋生“说话”的习惯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抽象思维的承担者。聋哑学生由于听力障碍,缺乏与正常人说话的能力,在入学前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从聋哑儿童刚入学起,就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随时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发展他们的语言,从备课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聋生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如,准备课中首先出现的“大小”、“多少”、“长短”等词语及10以内数的读法,经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模仿口型,尽力做到每个聋孩子发准读音。还有注重他们说完整的算式和句子。如:学到一些“5+2”、“3-1”的时候,强调聋孩子先说算式再说答案的习惯;对于图画式的应用题,教会他们先说题意并能够熟练地用语言叙述出来,培养聋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注重聋生“听讲”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对于刚踏入小学的聋生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不会听课的,我就教他们一首儿诗:上课坐正手放平,眼望黑板,集中精力听讲,不做小动作。并把它放在教室的一角,作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每个聋生都牢记它。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就适时地表扬;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则用希望的目光加以暗示;而且要适时提问,提高听课水平,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此外,在课堂上可通过一些动手操作、竞赛、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聋生要想真正获得知识,除了上课时专心听讲,还要积极动脑去想,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每天一上课我就问学生“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上完新课后也提醒学生“今天学习了什么”,来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经过自己的语言叙述,积累了不少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我也常常引导不爱思考的学生进行思考,明确提出“想比不想好,想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想了,才有可能想对”等,鼓励孩子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注重教育学生“书写”的习惯
书写良好的数学作业,是反映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聋校的数学教师要特别重视教会聋生怎样去完成作业、怎样监督聋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刚入学的聋生,从来没有上过学,注意力很难集中,识字量也不多,对于有些数学题他们根本是看也看不懂。针对这一特点,我把前两个星期的作业放在课内完成,并以身作则做好示范,特别是板书时,一定要做到笔画规范、字迹工整、排版美观整齐。几个星期后,有些题目他们已经能独立完成了,我就开始完全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并且教育他们,要像课堂作业那样,老师是否在场都要一样做好。对于每天的作业,我都会利用早晨的课余时间面批作业,对于不认真的尤其是书写不端正的及时批评指出;对于做得好的作业及时予以表扬。在大家面前,老师的一句“字写得真漂亮”,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总之,只有加强对一年级聋生这些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而只有处处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才能减轻数学教师过重的压力和负担,更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