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标教育的背景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需要跟随脚步进行转变。传统英语课堂中多注重学生英语阅读、写作等技能的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忽略了听力技能训练,本文主要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探究英语听力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最终习得语言。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047—01
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英语教学观念比较滞后。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不断发展,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然而,在大力推行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英语教学中强有力的位置。伴随着高考英语题型的不断改变和创新,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讲授课程的时候往往多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听力技能和口语技能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哑巴英语”的不良现象。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输入过程仅停留在阅读部分,听力部分由于平时训练少,达不到应有的输入量,导致学生的听力水平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
2.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薄弱。首先是学生自身发音不准,产生听力障碍。传统的高中英语教育为了在应试中取得高分,往往忽视学生英语语音方面的训练和强化。在学生自己认知范围内,很多单词的发音有误,但是英语教师却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学生长期积攒下来的英语发音错误问题。由于自身语言输入是错误的,自然无法听懂听力材料中正确的读音。其次是词汇方面的输入较少。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阅读词汇的输入,而淡化听力词汇的输入和运用。学生经过机械性的背诵,积累下来的可能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词汇,而听力词汇的积累是要建立在大量的听写阅读材料基础之上。所以听力词汇的积累不够也导致了高中生英语听力技能较弱这一现象。
3.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相对匮乏。多数高中生仅仅在课堂上能进行一部分听力内容的训练,课下很少接触听力材料。由于训练次数较少,加上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不够,不具备基本的听力技巧,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听力越来越退化,对于学习英语听力的意识也随着其他课业压力的增多儿日渐淡化,最终有损学生整体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图式理论的相关概述
所谓图式理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那么什么是图式呢?“图式”是指人类过去通过某种认知方式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存储的方式,同时也是大脑通过对于人们过去获取知识和经验的组织和建构,从而影响人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或者说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大脑中建构的图式正是我们大脑中存储的知识和信息。1781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Kant)首次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随后这一理论在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artlett的研究中不断发展,最终在Bartlett自己的Remembering(1932)中得以提出。在后续的发展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其中,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三、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听力过程应该是学生对于听力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解码以及对于大脑中存储信息意义的构建过程,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对于新意义的构建必须基于对原信息解码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只能听到声音,却不能明白声音中的含义是什么,所以解码与建构在听力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恰好两者都离不开图式理论的支撑。因为人类大脑中的图式是在解码和意义构建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和框架。基于图式理论,教师可以把听力训练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即听前、听中和听后。
1.听前阶段。在听材料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预测”任务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是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片来提示材料内容,从而唤起学生大脑中与此材料相關的内容或其他已知信息。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学生只能凭借录音来判断并获取信息,无法通过说话人的神态、动作以及说话人周围的环境来判断说话人想要传递的信息,这就增加了学生听力的难度。听前预测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前制定好一个听的目标和框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这一活动,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听力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听力材料已有图式的搜索。
2.听中阶段。在听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有机的训练。泛听是听力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良好的适应英语语言运用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听音状态,为之后的“精听”并完成相应的听力任务做铺垫。“精听”是提升学生听力能力最有效的一种训练方式,学生通过反复精听听力材料中说话人所说内容,详细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想法,同时可以总结听力材料中的重点单词句型,增加听力词汇和语法的输入量,并通过持续的训练最终掌握这些隐藏在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点。
3.听后阶段。在听完材料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于所听内容进行分析和交流。根据每个人对于说话人意图和目的的不同理解进行讨论,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建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精听中收获的语言点,在分享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综上所示,基于图式理论建构下的英语听力教学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解码过程,而是要多方面应用大脑中的已有图式进行信息重组和包装,最终实现正确的输出过程。教师要在听力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既要训练学生“自下而上”的解码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自上而下”的信息构建重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习得语言。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047—01
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英语教学观念比较滞后。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不断发展,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然而,在大力推行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英语教学中强有力的位置。伴随着高考英语题型的不断改变和创新,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讲授课程的时候往往多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听力技能和口语技能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哑巴英语”的不良现象。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输入过程仅停留在阅读部分,听力部分由于平时训练少,达不到应有的输入量,导致学生的听力水平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
2.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薄弱。首先是学生自身发音不准,产生听力障碍。传统的高中英语教育为了在应试中取得高分,往往忽视学生英语语音方面的训练和强化。在学生自己认知范围内,很多单词的发音有误,但是英语教师却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学生长期积攒下来的英语发音错误问题。由于自身语言输入是错误的,自然无法听懂听力材料中正确的读音。其次是词汇方面的输入较少。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阅读词汇的输入,而淡化听力词汇的输入和运用。学生经过机械性的背诵,积累下来的可能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词汇,而听力词汇的积累是要建立在大量的听写阅读材料基础之上。所以听力词汇的积累不够也导致了高中生英语听力技能较弱这一现象。
3.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相对匮乏。多数高中生仅仅在课堂上能进行一部分听力内容的训练,课下很少接触听力材料。由于训练次数较少,加上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不够,不具备基本的听力技巧,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听力越来越退化,对于学习英语听力的意识也随着其他课业压力的增多儿日渐淡化,最终有损学生整体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图式理论的相关概述
所谓图式理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那么什么是图式呢?“图式”是指人类过去通过某种认知方式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存储的方式,同时也是大脑通过对于人们过去获取知识和经验的组织和建构,从而影响人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或者说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大脑中建构的图式正是我们大脑中存储的知识和信息。1781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Kant)首次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随后这一理论在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artlett的研究中不断发展,最终在Bartlett自己的Remembering(1932)中得以提出。在后续的发展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其中,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三、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听力过程应该是学生对于听力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解码以及对于大脑中存储信息意义的构建过程,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对于新意义的构建必须基于对原信息解码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只能听到声音,却不能明白声音中的含义是什么,所以解码与建构在听力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恰好两者都离不开图式理论的支撑。因为人类大脑中的图式是在解码和意义构建过程中最主要的基础和框架。基于图式理论,教师可以把听力训练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即听前、听中和听后。
1.听前阶段。在听材料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预测”任务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是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片来提示材料内容,从而唤起学生大脑中与此材料相關的内容或其他已知信息。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学生只能凭借录音来判断并获取信息,无法通过说话人的神态、动作以及说话人周围的环境来判断说话人想要传递的信息,这就增加了学生听力的难度。听前预测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前制定好一个听的目标和框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这一活动,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听力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听力材料已有图式的搜索。
2.听中阶段。在听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有机的训练。泛听是听力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良好的适应英语语言运用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听音状态,为之后的“精听”并完成相应的听力任务做铺垫。“精听”是提升学生听力能力最有效的一种训练方式,学生通过反复精听听力材料中说话人所说内容,详细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想法,同时可以总结听力材料中的重点单词句型,增加听力词汇和语法的输入量,并通过持续的训练最终掌握这些隐藏在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点。
3.听后阶段。在听完材料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于所听内容进行分析和交流。根据每个人对于说话人意图和目的的不同理解进行讨论,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建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精听中收获的语言点,在分享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综上所示,基于图式理论建构下的英语听力教学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解码过程,而是要多方面应用大脑中的已有图式进行信息重组和包装,最终实现正确的输出过程。教师要在听力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既要训练学生“自下而上”的解码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自上而下”的信息构建重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习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