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在学习知识中得到乐趣。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和快乐体育的要求,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下面从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谈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
1 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如,在教学中,一般我们根据学生的四列横队(或者四路纵队)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这样的分组只适应学习同一个简单的内容,如,做游戏、分小组400~600米自然地形跑,但带有技术性的项目,我一般按人数要求来分组,如,二人一组篮球传球技术学习、四人一组足球传球练习、6~8人一组迎面接力等;分组时学生既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教师引导结合,此时,教师还得随时关注游离在组外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自身原因,许多小组“不欢迎”,被 “拒之合作大门门之外”,此时教师应尽快“牵线搭桥”,让这些人归队,此外,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2 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开始运用小组合作时,应改先从小问题着手,由小组合作开始逐步过度到大范围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合作练习、主动参与、探究交流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交互合作中感受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这种方式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的多,学生获得的对体育运动的感受、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另外,在小组表演、展示中我们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地发挥,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自信,使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并逐渐扩大合作面,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3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良好的合作形式
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合作学习,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一方,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都是良好的方式。
4 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主体多元化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4.1 建立具有规定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只有把评价规定化,让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制度,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4.2 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内容不应该只是针对学生合作后的结果评价,应该包括:学习态度、组内互助、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评价。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归纳总结的能力。组内互助,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参与交流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是否通过求同存异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课堂表现,即课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是否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探究,是否真正有所得、有收获。学习结果是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即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度程度。
4.3 评价主体多元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小组内共同想出解决办法之后,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代表完成问题的解答后,小组之间可进行互评,指出解答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在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及课堂表现后做出总结性评价。家长可根据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做以评价。
4.4 评价方式多样化。用语言评价、文字描述、分值制、等级制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多样的评价并非要教师简单的把评价方式不断变换花样,而是要以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和获得情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出中肯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即时提问,主要采取语言评价的方式,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语言应该以鼓励为主,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鼓励其参与教学过程。而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应尽量提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符合新课改精神,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只要我们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多在备课上下功夫,充分考虑课堂的结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别,尽量避免“少数干,多数看”的现象发生,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
1 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如,在教学中,一般我们根据学生的四列横队(或者四路纵队)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这样的分组只适应学习同一个简单的内容,如,做游戏、分小组400~600米自然地形跑,但带有技术性的项目,我一般按人数要求来分组,如,二人一组篮球传球技术学习、四人一组足球传球练习、6~8人一组迎面接力等;分组时学生既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教师引导结合,此时,教师还得随时关注游离在组外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自身原因,许多小组“不欢迎”,被 “拒之合作大门门之外”,此时教师应尽快“牵线搭桥”,让这些人归队,此外,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2 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开始运用小组合作时,应改先从小问题着手,由小组合作开始逐步过度到大范围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合作练习、主动参与、探究交流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交互合作中感受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这种方式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的多,学生获得的对体育运动的感受、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另外,在小组表演、展示中我们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地发挥,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自信,使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并逐渐扩大合作面,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3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良好的合作形式
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合作学习,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一方,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都是良好的方式。
4 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主体多元化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就应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作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主要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4.1 建立具有规定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只有把评价规定化,让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制度,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4.2 评价内容多角度。评价内容不应该只是针对学生合作后的结果评价,应该包括:学习态度、组内互助、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评价。学习态度,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归纳总结的能力。组内互助,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参与交流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是否通过求同存异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课堂表现,即课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是否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探究,是否真正有所得、有收获。学习结果是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即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度程度。
4.3 评价主体多元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小组内共同想出解决办法之后,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代表完成问题的解答后,小组之间可进行互评,指出解答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在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及课堂表现后做出总结性评价。家长可根据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做以评价。
4.4 评价方式多样化。用语言评价、文字描述、分值制、等级制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多样的评价并非要教师简单的把评价方式不断变换花样,而是要以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和获得情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出中肯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即时提问,主要采取语言评价的方式,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语言应该以鼓励为主,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鼓励其参与教学过程。而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应尽量提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符合新课改精神,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只要我们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多在备课上下功夫,充分考虑课堂的结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别,尽量避免“少数干,多数看”的现象发生,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