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一个崭新的适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二、开拓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探索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商店有白皮球20个和红皮球22个,卖出15个,还剩多少个球?”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20+22=42(个),42-15=27(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卖出哪一种球,我们可以想成他把白皮球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20-15=5(个),5+22=27(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来不及表扬他,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他把红皮球先卖出去,所以列式是:22-15=7(个),7+20=27(个),就求出还剩多少个球。我马上给予表扬——你们真聪明!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9+9+9=36(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索中,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要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老师需要解决知识的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
期刊
为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各地把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列入教研计划,并列入课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对活动课的认识问题。如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以往学校开展的数学课外活动;有的认为,数学竞赛及其辅导活动就是数学活动课;也有的认为,教科书中的“思考题”教学,学科课教学中的直观性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操作、测量、参观等就是
期刊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使数学课力求做到生活化呢?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小组
期刊
【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关键词】 主动参与;情境;活动;讨论;悬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我从事初
期刊
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展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期刊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
期刊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
期刊
【摘要】 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思索,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条理。  【关键词】 激活思维;适时启发;多向延伸;激发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获取知识技能、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思维发展等采用的方法。数学课堂讨论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