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就有的重视,已成为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将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能,培养了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然而,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我们运用情感教学,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在确立情感教学目标时,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情感教学目标的认知内容。在情感教学目标的内容上,根据心理学对人类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视教学具体内容而定。这三类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情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情感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雅的审美感来强化育人意识。
第二,情感教学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在研究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指出: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情感内化目标应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它由低到高被划为不同水平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层次、反应层次、评价层次、组织层次、性格化层次。这五个层次构成了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情感心理内化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时,情感内化目标从第一个层次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中渗透情感
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一“情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助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理性调节的意志。如教学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只给学生一根线,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自己在交流时会找出记录员、操作员及组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这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挖掘数学之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数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数学中也有美。比如用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黄金分割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
数学中不仅有认知,还要有情感、生命。传统的教育往往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而忽视了教育中的人。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即使在目前应试制度存在的条件下也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情感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却往往被忽视。然而,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我们运用情感教学,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在确立情感教学目标时,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情感教学目标的认知内容。在情感教学目标的内容上,根据心理学对人类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可划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视教学具体内容而定。这三类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谐发展的情感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在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情感的内涵,制订出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情感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高雅的审美感来强化育人意识。
第二,情感教学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在研究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指出: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情感内化目标应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它由低到高被划为不同水平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层次、反应层次、评价层次、组织层次、性格化层次。这五个层次构成了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情感心理内化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时,情感内化目标从第一个层次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中渗透情感
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一“情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助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理性调节的意志。如教学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只给学生一根线,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自己在交流时会找出记录员、操作员及组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这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挖掘数学之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在数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数学中也有美。比如用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黄金分割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
数学中不仅有认知,还要有情感、生命。传统的教育往往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而忽视了教育中的人。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即使在目前应试制度存在的条件下也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