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课堂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实践创新教育的阵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激发学习兴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不竭动力。(2)学生动手操作是创造意识培养的有力途径。(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4)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创新意识 兴趣 操作 质疑 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见,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的迫切要求。
创新意识是指渴望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那该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不竭动力
兴趣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在教學《圆的认识》时我这样引导学生,问:“我们现在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学生会回答:“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接着问:“这些交通工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会回答:“圆形的。”再问:“为什么不造成椭圆的、方的、三角形的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就会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出正确答案。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通常会利用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染学生,当然还会借助一系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事先布置这样一项作业:请学生在家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的学具,并强调自己亲手做。上课时,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给予充分肯定。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初步调动起来。教学中,我先引导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让学生在“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长方体,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了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动手操作是创造意识培养的有力途径。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探索,自己去动手。”
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特征和体积单位后,让学生猜想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众说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利用无数小立方体学具去摆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求出小立方体的个数(即长方体体积),让学生分组合作去充分地摆,边摆边算。可把摆的不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分别填在一张表格中,在学生充分摆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质疑,教师给予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后,学生很容易推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先猜想后实践,亲自摸一摸、量一量、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感到问题的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就被启动了。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也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过来又能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有学生突然问:“商不变,那么余数变不变呢?”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于是随机应变,出了几道题,就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解决。如,3÷2=l余l、6÷4=1余2、9÷6=1余3、12÷8=1余4等。通过计算分析,学生自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生疑到释疑过程中,思维保持活跃,并能自己解决疑问,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四、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方法。
数学是训练人思维的一种工具,使人更好地甚至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一年级下册《十几减几》中,出示15-2=?可以让学生说方法,方法越多越好,有的说:将2分成1和1,15-1=14,14-1=13,有的说将15分成10和5,10-2=8,8+5=13,还有的说将15分成12和3,12-2=10,10+3=13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索、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数学开放题具有灵活性、多向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是学生把机械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领悟了创造知识的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呼唤,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常规教学中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李晨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21-22
关键词:创新意识 兴趣 操作 质疑 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见,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的迫切要求。
创新意识是指渴望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那该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不竭动力
兴趣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在教學《圆的认识》时我这样引导学生,问:“我们现在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学生会回答:“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接着问:“这些交通工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会回答:“圆形的。”再问:“为什么不造成椭圆的、方的、三角形的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就会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出正确答案。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通常会利用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染学生,当然还会借助一系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事先布置这样一项作业:请学生在家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的学具,并强调自己亲手做。上课时,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给予充分肯定。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初步调动起来。教学中,我先引导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让学生在“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长方体,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了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动手操作是创造意识培养的有力途径。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探索,自己去动手。”
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特征和体积单位后,让学生猜想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众说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利用无数小立方体学具去摆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求出小立方体的个数(即长方体体积),让学生分组合作去充分地摆,边摆边算。可把摆的不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分别填在一张表格中,在学生充分摆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质疑,教师给予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后,学生很容易推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先猜想后实践,亲自摸一摸、量一量、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感到问题的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就被启动了。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也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过来又能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有学生突然问:“商不变,那么余数变不变呢?”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于是随机应变,出了几道题,就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解决。如,3÷2=l余l、6÷4=1余2、9÷6=1余3、12÷8=1余4等。通过计算分析,学生自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生疑到释疑过程中,思维保持活跃,并能自己解决疑问,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四、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方法。
数学是训练人思维的一种工具,使人更好地甚至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一年级下册《十几减几》中,出示15-2=?可以让学生说方法,方法越多越好,有的说:将2分成1和1,15-1=14,14-1=13,有的说将15分成10和5,10-2=8,8+5=13,还有的说将15分成12和3,12-2=10,10+3=13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索、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创新意识。数学开放题具有灵活性、多向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是学生把机械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领悟了创造知识的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呼唤,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常规教学中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李晨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