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工作状态的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体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将“职业化发展”纳入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与服务意识,培养一批职业能力较强的旅游人才,提升自己在旅游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化;旅游管理;高职院校
“职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工作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职业化”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工作状态的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体现。
一、高职院校“职业化发展”现状
“职业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高职教育中最缺的一门课就是 “职业化”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有专业和技能,但不够 “职业”的“人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毕业生就业率低、企业满意度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总体评价低。对于作为我国服务业龙头的旅游业来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更加需要核心竞争力。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必将成为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必将在旅游业大军中为自己赢得尊重,在行业中独占鳌头,在未来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化发展”上面临的问题
1、企业对职业素养需求与学校培养存在差距
由于我国导游队伍目前呈现学历水平偏低、实践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的特点,至使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加之有些导游人员缺失诚信观念,强推购物与自费项目、压缩行程景点、私下收取回扣。此外,有的导游在带团过程中缺乏文明礼貌,服务态度恶劣。使游客投诉案件逐年攀升,不仅影响旅游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还给其带来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2015年《旅游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旅游消費者对于旅游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旅游企业迫切需要职业素养高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而高职院校往往更加注重专业课,追求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毕业生在旅游企业中极易随波逐流。
2、学生外语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出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多,外语导游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旅游旺季,导游人员不足,不能有效地适应我国出入境旅游的发展需要。除英语外,还大量缺乏小语种的导游,如:泰语、法语、德语、俄语、韩语等。截至2014年底,已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117个。其中作为我国主要客源国的俄罗斯,接待上明显感到非常吃力,因为从事俄语导游工作的人很少。到了旅游的旺季,有不少旅行社就会出现满世界找导游的情况,这就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更对旅游服务质量构成威协。同时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外语培养上存在欠缺和不足,大部分学生报考的都是普通话导游。每年参加外语导游考试的人数还不及普通话的五分之一,这使得旅游市场与学校供给存在明显差异。
三、对高职院校“职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美国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曾评出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帮助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情操。
2、加强职业意识的养成
旅游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旅游服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加强对团队意识、奉献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旅行社的团队操作中,团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上到旅行社的发展,下到旅游团的组团成行,从一线员工到后勤保障,从导游带团到外联、计调,缺一不可。这就需要一支团队意识较强的队伍,将各部门的工作紧密团结,为旅游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创造更多的效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旅游行业知识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意识、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实践人生价值。
3、正确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
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正确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企业,服务于社会。旅游业是我国服务业中的典型行业,其工作在旅行社、景区、酒店的员工则是这支强大队伍中一名普通服务工作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对客服务,每一个旅游工作者都需要以良好的职业心态,做到标准化服务的同时,还要尽力将个性化服务体现其中,使之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二)创造良好的师资“交换”环境
1、旅游企业精英与专业教师岗位“角色互换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则意味着一个崭新的起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步伐,特别是旅游业,吸引旅游者的往往是那些新、奇、特的旅游信息。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代,准确把握市场,将最前沿的旅游知识传递给每个未来的旅游之星。
一方面聘请旅游企业精英、省市优秀导游到学校授课,培训内容涵盖旅游法律法规、文明旅游、导游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课时至少要达到理论课时的二分之一,鼓励和引导旅游专业学生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弘扬正气、聚集正能量,同时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热情。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积极联系,让旅游专业每名任课教师都能有机会真正走进旅游企业中,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操作流程、从而真正达到校企高度融合,缩短毕业生就业试用期时间。
2、国内外教师岗位“交流互换”
伴随着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跨文化旅游已成为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时尚。作为一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大使——“导游”,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有所掌握的同时,更需要掌控异国语言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旅游市场对外语导游的大量需求,面对外语导游人才紧缺,使得高职院校应准确抓住市场,培养适合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多方联动,寻找机会与国外开设旅游相关课程的学校进行沟通、合作,定期互派教师互学、互教,通过跨文化、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进一步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导游人才队伍。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优化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向“职业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乐观情绪及良好心理习惯;还可以培养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才。“职业化“发展既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完成自己的“个人梦”、又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实施“优化课程改革+职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课题编号 14G29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课课程改革探索;课题编号:14Q190
关键词:职业化;旅游管理;高职院校
“职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工作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职业化”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工作状态的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体现。
一、高职院校“职业化发展”现状
“职业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高职教育中最缺的一门课就是 “职业化”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有专业和技能,但不够 “职业”的“人才”,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毕业生就业率低、企业满意度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总体评价低。对于作为我国服务业龙头的旅游业来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更加需要核心竞争力。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必将成为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必将在旅游业大军中为自己赢得尊重,在行业中独占鳌头,在未来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化发展”上面临的问题
1、企业对职业素养需求与学校培养存在差距
由于我国导游队伍目前呈现学历水平偏低、实践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的特点,至使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加之有些导游人员缺失诚信观念,强推购物与自费项目、压缩行程景点、私下收取回扣。此外,有的导游在带团过程中缺乏文明礼貌,服务态度恶劣。使游客投诉案件逐年攀升,不仅影响旅游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还给其带来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2015年《旅游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旅游消費者对于旅游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旅游企业迫切需要职业素养高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而高职院校往往更加注重专业课,追求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毕业生在旅游企业中极易随波逐流。
2、学生外语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出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多,外语导游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旅游旺季,导游人员不足,不能有效地适应我国出入境旅游的发展需要。除英语外,还大量缺乏小语种的导游,如:泰语、法语、德语、俄语、韩语等。截至2014年底,已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117个。其中作为我国主要客源国的俄罗斯,接待上明显感到非常吃力,因为从事俄语导游工作的人很少。到了旅游的旺季,有不少旅行社就会出现满世界找导游的情况,这就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更对旅游服务质量构成威协。同时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外语培养上存在欠缺和不足,大部分学生报考的都是普通话导游。每年参加外语导游考试的人数还不及普通话的五分之一,这使得旅游市场与学校供给存在明显差异。
三、对高职院校“职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美国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曾评出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帮助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情操。
2、加强职业意识的养成
旅游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旅游服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加强对团队意识、奉献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旅行社的团队操作中,团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上到旅行社的发展,下到旅游团的组团成行,从一线员工到后勤保障,从导游带团到外联、计调,缺一不可。这就需要一支团队意识较强的队伍,将各部门的工作紧密团结,为旅游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创造更多的效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旅游行业知识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意识、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实践人生价值。
3、正确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
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正确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企业,服务于社会。旅游业是我国服务业中的典型行业,其工作在旅行社、景区、酒店的员工则是这支强大队伍中一名普通服务工作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对客服务,每一个旅游工作者都需要以良好的职业心态,做到标准化服务的同时,还要尽力将个性化服务体现其中,使之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二)创造良好的师资“交换”环境
1、旅游企业精英与专业教师岗位“角色互换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则意味着一个崭新的起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步伐,特别是旅游业,吸引旅游者的往往是那些新、奇、特的旅游信息。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代,准确把握市场,将最前沿的旅游知识传递给每个未来的旅游之星。
一方面聘请旅游企业精英、省市优秀导游到学校授课,培训内容涵盖旅游法律法规、文明旅游、导游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课时至少要达到理论课时的二分之一,鼓励和引导旅游专业学生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弘扬正气、聚集正能量,同时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热情。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积极联系,让旅游专业每名任课教师都能有机会真正走进旅游企业中,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操作流程、从而真正达到校企高度融合,缩短毕业生就业试用期时间。
2、国内外教师岗位“交流互换”
伴随着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跨文化旅游已成为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时尚。作为一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大使——“导游”,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有所掌握的同时,更需要掌控异国语言的沟通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旅游市场对外语导游的大量需求,面对外语导游人才紧缺,使得高职院校应准确抓住市场,培养适合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多方联动,寻找机会与国外开设旅游相关课程的学校进行沟通、合作,定期互派教师互学、互教,通过跨文化、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进一步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导游人才队伍。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优化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向“职业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乐观情绪及良好心理习惯;还可以培养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才。“职业化“发展既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完成自己的“个人梦”、又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实施“优化课程改革+职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课题编号 14G29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课课程改革探索;课题编号:14Q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