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传统,必先扎实理论研究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曲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专业音乐院校先后将曲艺音乐教学纳入其课程培养方案。目前,涉及曲艺音乐教学的各类相关课程在高校已经广为普及,并且伴随着教学的全面開展,各类教材、普及读物丰富多样。但在众多的教材及教学中,有关曲艺音乐分析研究的教材、课程却很少见到,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曲艺艺术历史悠久,使得绝大部分教材多以挖掘、梳理历史材料为主;二是目前的曲艺音乐课程多以赏析、介绍为主。2018年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一书是目前极少的以音乐分析视角作为切入点、辅以曲艺曲种个案开展研究的著述。本文试就当代曲艺音乐研究与教学为例,并对当前曲艺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问题展开讨论。
  一、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与教学
  20世纪50年代初,专业音乐院校在课程培养方案中开始将“曲艺音乐”纳入具体教学中。这一举措,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要意义。此举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增加和补充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实践发展,曲艺音乐的教学、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等都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专业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音乐本体分析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有限。涉及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有以西方曲种技术分析手段为主来进行作品分析者,也有将中西音乐结合起来作比较分析者,更有不涉及音乐分析仅仅作赏析介绍者,凡此种种。这些教学现状,无一不反映出目前曲艺音乐教学的诸多困境——如何对曲艺作品展开音乐分析教学。
  2018年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是一部系统建立曲艺音乐分析体系的研究成果。该书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以具体个案研究组成的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专著。作者在出版前言中,就目前广泛开展的曲艺研究与实践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国家虽设有专项基金,对各曲艺曲种的传承人给予一定资金奖励,让他们用师父带徒弟的方法,培养接班人,为各曲艺曲种的延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只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在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对曲艺音乐从音乐本体加以详细分析,只有对其音乐本体进行透彻的理论阐释,才能对曲艺音乐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①
  上述这样的认识,正是当代曲艺音乐教学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音乐特征上作综合性的分析、解读,概括性的提炼、归纳,使每一个体裁各个分类的音乐性得以清晰的、整体化的呈现,以及对经典书目、曲目的实例分析,这些都应被视为曲艺音乐教学的基础。同时,我们从目前的教学中也发现“主要在西方专业音乐作品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音乐形态解析话语系统,越来越不适应于相关民族传统音乐形态分析和研究的表述了。”②
  二、曲艺音乐教学探讨
  曲艺音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学时、学分等限制,出现曲艺音乐与戏曲音乐合并教学, 或者即便是另设曲艺音乐部分的教学,但限于学时,也只是介绍几个较大的曲种的现象。
  目前,各专业音乐院校也仅有音乐学系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独立设置“曲艺音乐”课程,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 ,音乐学(音乐理论)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主干课程《中国传统音乐 III(曲艺音乐)》,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每周2 节课,2 学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便是一个学期 16 周的课程,仍难以涵盖中国曲艺音乐上百个曲种。按照曲艺音乐传统分类,7 个大类中,每一类选取两个曲种,也不过 14 个品种,相对于16周教学而言,几乎是全部教学进度安排。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曲艺音乐教学都面临“时间太少”这样的尴尬状况。如何破解这个问题,这正是本次会议正在讨论的议题。
  具体教学中我们或许还都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即中国传统音乐分析术语表述西化:
  以某些汉族传统音乐分析研究为例,民歌、器乐、戏曲、说唱等各大类音乐曲目的分析表述中,见“旋律”不见“腔调”,见“节拍”不见“板眼”,见“变奏”不见“加花”,见“转调”不见“犯调”、只见“再现”不见“合头……③
  面对这种种困境,还是有一批前辈学者帮助我们找寻出路“外向综合加内向综合”④的方法,或许不失为一种曲艺音乐研究教学的可取之路。这里所谓的外向综合,即指研究曲艺音乐要关注其他学科,也就是关注跨学科的成果,以及借鉴跨学科的方法去探索。所谓内向综合,“是指研究音乐与曲艺中其它艺术手段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在综合性艺术手段的整体运用中,找出音乐存在的意义及相互依赖的各种形态变化。也就是从曲艺的内部结构来分析音乐的作用及其运动的规律。”⑤
  内外综合的研究方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中国曲艺音乐研究存在的问题。但如何解决问题,沈洽先生在“音腔论”⑥方面的实践与总结,则为中国曲艺音乐研究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方法。
  三、曲艺音乐理论建设
  曲艺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解放初期统计,汉族曲艺就有三百多个曲种。各曲艺曲种产生并流行于某一地区,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一笔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这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受到强烈冲击。因此,保护各地的曲艺音乐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理论工作者,对曲艺及其相关的民间音乐,从音乐本体及有关知识各方面做深入的理论解析,理清它们的旋律构成方法、结构特点、旋律与语言等各方面问题,除推动曲艺音乐创作以外并以求在中国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中,最终建立起《中国民间音乐作品分析学》这门课程,把我们的民间音乐有效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⑦显然,目前的曲艺音乐教学研究中“传统音乐形态分析缺乏民族音乐语境的现象。”⑧我们当如何面对这些挑战?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感叹“曲艺音乐研究是民间音乐研究中薄弱的一环,至今还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从具体教学角度来思考,而且更重要的是,21世纪以来有关母语音乐教育、本土音乐研究观念已经非常普及的前提下,对待传统音乐更应有新的观察、研究维度, 从而形成具有本土解释话语的教学体系。
  余论
  21世纪以来,曲艺音乐教学逐步被重视,虽然仍面临众多困难,但相较之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⑨,《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一书,着重从曲艺音乐分析的理论视角探索了教学研究的可能及其限度,因为就著作者而言,音乐分析仅仅是曲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虽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曲艺作为一个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研究边界还很广阔,跨学科、多维度的研究领域拓展, 将对构建新时期曲艺音乐教学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注释:
  ①钱国桢:《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
  ②伍国栋:《音乐形态分析的民族音乐语境》,黄钟,2017(1),P105。
  ③ 伍国栋:《音乐形态分析的民族音乐语境》,黄钟,2017(1),P106。
  ④ 栾桂娟:《关于曲艺音乐研究的方法思考》 ,中国音乐学,1988(3),P72。
  ⑤ 栾桂娟:《关于曲艺音乐研究的方法思考》,中国音乐学,1988(3),P72。
  ⑥ 参见沈洽先生相关论述。
  ⑦ 钱国桢:《中国曲艺音乐作品分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P3。
  ⑧ 伍国栋:《音乐形态分析的民族音乐语境》,黄钟,2017(1),P105。
  ⑨ 栾桂娟:《关于曲艺音乐研究的方法思考》 ,中国音乐学,1988(3),P74。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新的显著进展。如今已至2020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
期刊
中秋十五月轮高,  月下人圆乐更饶。  金茎玉露空中落,  桂子天香云外飘。  嫦娥应悔偷灵药,  弄玉低吹引凤箫。  怕只怕龙钟月老将人误,  两下里错系红丝是惹祸的根苗。  宝玉听说娶黛玉,  心中欢喜乐陶陶。  精神爽快身子儿健,  心气儿清明傻气儿消。  疯魔的病症好了一半,  终日里数着日子盼良宵。  想我这木石的姻缘今已定,  说什么金玉联姻再也提不着。  我看林妹妹分明不像是个凡间的
期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按照党的十九大勾画的战略目标,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将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阶段。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等,而文化现代化在现代化有机系统中处于灵魂和核心地位。一  学界对文化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多方面探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所谓“单
期刊
近期,由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创演的大型原创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聚焦精准扶贫的时代题材,从驻村书记张文成的角度,讲述在扶贫一线的广大扶贫干部带动村民致富脱贫的感人故事。张文成通过摸家底,找准贫穷背后的不同根源,根据脱贫对象的不同性格、不同观念、不同命运,以“扶志”和“扶智”为主要手段,逐步铲除了村民贫穷的根源,带领村民走上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实现了群体价值观念的提升。该剧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展
期刊
苏州评弹已有400余年历史,广受江浙沪地区群众喜爱。进入新时代后,苏州评弹也与其他曲艺曲种一样,面临着传承发展的问题。加大对评弹的理论研究,探寻评弹艺术的定位、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夯实艺术根基,更能推进江南地域文化建设。本文试从文献研究入手,探讨评弹理论研究的传承和创新问题。  一、研究历史资料,开掘理论要义  历代评弹艺术家除留下宝贵的艺术实践外,更生发出许多对评弹发展的理性思维与详
期刊
民间艺术平遥弦子书一直由民间艺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发展,2004年起受到文化工作者的重视,平遥文化馆积极收集资料,为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于2005年年底出版了相关影视资料。平遥弦子书在2008年被列入“晋中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被列入“平遥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于2011年列入“山西省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山西省文化厅认定裴芙
期刊
时代变迁,传媒不再是一声“卖报了”,曲艺也不再是白沙画圈——“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交互媒介吸引了众多年轻的曲艺迷。近年来,到小剧场听相声成了都市的一种文化新时尚。  曲艺是中国古老的大众娱乐形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曲艺不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并成为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曲艺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隋唐,成熟于宋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清后期开始,经历近现代社会
期刊
已故苏州弹词表演艺术家黄异庵、杨振雄,已故苏州评话表演艺术家胡天如,艺术风格各异但影响都极为深远。除本业外,三位艺术家又都是评弹界书画高手,翰墨丹青水平在评弹界有口皆碑。  一、评弹才子黄异庵  黄异庵的文学功底颇深,亦善创作。他的说唱讲究声韵,语言典雅,颇有书卷气。书目内容文学性强,细细品鉴下回味无穷。如他将长篇弹词《西厢》中一回书以文学诗词、历史典故充实,琢磨推巧、解释剖析,融艺术性与文学性于
期刊
赵树理是山西省沁水县嘉丰镇尉迟村人,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兼具文学性与社会性,突出了农民群体在变革背景下“有话要说”的历史境况,深刻反映了农民群体在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主体性与重要性。因此,赵树理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人民作家”,被文艺界誉为描写农村题材的“铁笔圣手”。这位文学家还是中国曲协的首任主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我
期刊
河南坠子是中华曲艺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路、东路、中路坠子组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河南坠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于安阳市内黄县的北路坠子,以其俊俏、妩媚而又健壮的艺术特色曾被广为传唱。但近年来,北路坠子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北路坠子在安阳的发展历程,以夯实传统根基,为北路坠子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北路坠子在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