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憧憬,带着梦想,不知疲倦地在教坛上耕耘着,收获着。面对新形势,针对新问题,我们总是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捕捉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深深的感悟,现不揣浅陋,公之于众,以望方家指教。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离开了启迪和感化,教育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对师生的心育要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
首先,要端正学生观,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年龄虽小,但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师生关系不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学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志”同“道”合。
其次,要注意平时与学生的感情投入与积累。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师生情不是天然的,师生情真不真,关键是看交往深不深。交往的方式很多,可以神吹海聊,可以忆往昔,也可以叹风华正茂,豆蔻年华……这样自然而然地踏入他们的心灵,他们就能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拍拍他们的肩,握握他们的手、亲昵地叫一声“臭小子、毛丫头……”
最后,教师还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使自己“返老还童”。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自由感,从而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于是亲其师而信其道。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我爱生如子的心弦。
二、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都是一定氛围在个体上的体现和反映。一般来说,一种好的氛围能够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相反的情绪。
首先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填鸭式”教学,“捆绑式”教学,夺走了学生的主动权,学生就把“分内”事变成“分外”的事,把作业当成“甜蜜”的负担,关键是看老师的“交权”能力。
其次,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 “后进生”和老师的对立是学习气氛不和谐的原因之一。“硝烟”总是从这里开始的,但爱就是“灭火器”。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 ,不是为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差生也是平凡人中的平凡人,而社会中的平凡的人太多了,伟人和名家毕竟是少数,是小草只能点缀大地,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所以对待学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点燃他们“想做好人”、“做个好人 ”的愿望,即使我们心中的学生“一无是处”、“不可救药”,但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都有着美好的萌芽。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好人”的自信心。
再次,正确安抚优等生。长期处于尖子生位置的优等生比较自傲、自负。优生之间易相互嫉妒,勾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方法的不当,也是学习气氛不和谐的原因之一,因此召集优等生一起,告诉他们端正学习目的,调整心态,有比较才有进步,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学习也要对外开放,取其长,补己短。
三、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认为新颖的东西最能引起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意识。新的东西又极具有扩张力、内驱力。新的春雨一旦溶入学生的心田,干裂的土地就会开始潮湿,板结的田地就会开始松散,贫瘠的土壤开始肥腴。
1.要设计新颖的教学导语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开始环节中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媒体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开头说:“起句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使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在很短一段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的准备状态。的确,新颖的导语设计能牵住学生的心,勾住学生的魂。
2.新颖的例子,而且富有教育意义
例如,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我说:“聪明”一词是怎样来的?怎样做自己才能聪明?同学们都想成为聪明的人吗?于是都瞪着眼睛,支着耳朵认真听。我说,同学们,“聪明”,先得用耳朵听,所以“聪”字是“耳”字旁,右边上边两点代表两个眼睛,要聪明就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中间的“口”表示要用嘴问问题,多练习,最下边是个“心”,光用眼、耳、口还不行,还得用“心”记。可这四件宝一时一天行吗?不行,得日日用才能“聪明”,所以“明”字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月”。这是我们古人在长期实践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且实践已证明,要想聪明必须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同时还要持久,有恒心,进行量的积累,才能越来越聪明。
3.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照本宣经,学生如同背着石头看拉锯,多听一分钟就多难受一分钟——死气沉沉的课堂压抑。政治课一星期三节课,要针对每节课的特点,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适合教材,又适合学生;讲起来顺当,学生听起来轻松。
4.设计新颖的结束语
每讲完一节课后,“终结”阶段是高潮兴奋过后情感暂时的低落期,也是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期。这个阶段在教学任务上的要求是:通过认真的巩固新知识,通过画龙点睛的总结以提高智能水平。例如画“知识树”、“知识网”、“形象图”。
5.灵活地布置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是老师常谈的话题,也是老师最头疼的事,过去,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背不读不作,老师一提问、一检查,站起来一大片。现在我改变了布置作业的方式。例如,在讲完“事物的发展趋势: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有前进”时,我并没有让学生背这个原理,而是说今天的作业是我们讲了前进性曲折性原理后,大家写一篇作文或是口头作文,短文的内容重点写在这十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曲折,又是怎样走过来的。下一节课,咱让同学们谈自己的经历,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成为一个坚强的人的。
總之,只要我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就能找到符合当今学生乐学的方法、措施,使老师善教、乐教;使学生善学、乐学。达到教与学的双赢,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其乐无穷。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离开了启迪和感化,教育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对师生的心育要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
首先,要端正学生观,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年龄虽小,但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师生关系不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学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志”同“道”合。
其次,要注意平时与学生的感情投入与积累。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师生情不是天然的,师生情真不真,关键是看交往深不深。交往的方式很多,可以神吹海聊,可以忆往昔,也可以叹风华正茂,豆蔻年华……这样自然而然地踏入他们的心灵,他们就能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拍拍他们的肩,握握他们的手、亲昵地叫一声“臭小子、毛丫头……”
最后,教师还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使自己“返老还童”。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自由感,从而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于是亲其师而信其道。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我爱生如子的心弦。
二、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都是一定氛围在个体上的体现和反映。一般来说,一种好的氛围能够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相反的情绪。
首先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填鸭式”教学,“捆绑式”教学,夺走了学生的主动权,学生就把“分内”事变成“分外”的事,把作业当成“甜蜜”的负担,关键是看老师的“交权”能力。
其次,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 “后进生”和老师的对立是学习气氛不和谐的原因之一。“硝烟”总是从这里开始的,但爱就是“灭火器”。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 ,不是为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差生也是平凡人中的平凡人,而社会中的平凡的人太多了,伟人和名家毕竟是少数,是小草只能点缀大地,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所以对待学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点燃他们“想做好人”、“做个好人 ”的愿望,即使我们心中的学生“一无是处”、“不可救药”,但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都有着美好的萌芽。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好人”的自信心。
再次,正确安抚优等生。长期处于尖子生位置的优等生比较自傲、自负。优生之间易相互嫉妒,勾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方法的不当,也是学习气氛不和谐的原因之一,因此召集优等生一起,告诉他们端正学习目的,调整心态,有比较才有进步,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学习也要对外开放,取其长,补己短。
三、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认为新颖的东西最能引起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意识。新的东西又极具有扩张力、内驱力。新的春雨一旦溶入学生的心田,干裂的土地就会开始潮湿,板结的田地就会开始松散,贫瘠的土壤开始肥腴。
1.要设计新颖的教学导语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开始环节中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媒体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开头说:“起句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使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在很短一段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的准备状态。的确,新颖的导语设计能牵住学生的心,勾住学生的魂。
2.新颖的例子,而且富有教育意义
例如,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我说:“聪明”一词是怎样来的?怎样做自己才能聪明?同学们都想成为聪明的人吗?于是都瞪着眼睛,支着耳朵认真听。我说,同学们,“聪明”,先得用耳朵听,所以“聪”字是“耳”字旁,右边上边两点代表两个眼睛,要聪明就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中间的“口”表示要用嘴问问题,多练习,最下边是个“心”,光用眼、耳、口还不行,还得用“心”记。可这四件宝一时一天行吗?不行,得日日用才能“聪明”,所以“明”字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月”。这是我们古人在长期实践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且实践已证明,要想聪明必须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同时还要持久,有恒心,进行量的积累,才能越来越聪明。
3.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照本宣经,学生如同背着石头看拉锯,多听一分钟就多难受一分钟——死气沉沉的课堂压抑。政治课一星期三节课,要针对每节课的特点,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做既适合教材,又适合学生;讲起来顺当,学生听起来轻松。
4.设计新颖的结束语
每讲完一节课后,“终结”阶段是高潮兴奋过后情感暂时的低落期,也是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期。这个阶段在教学任务上的要求是:通过认真的巩固新知识,通过画龙点睛的总结以提高智能水平。例如画“知识树”、“知识网”、“形象图”。
5.灵活地布置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是老师常谈的话题,也是老师最头疼的事,过去,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背不读不作,老师一提问、一检查,站起来一大片。现在我改变了布置作业的方式。例如,在讲完“事物的发展趋势: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有前进”时,我并没有让学生背这个原理,而是说今天的作业是我们讲了前进性曲折性原理后,大家写一篇作文或是口头作文,短文的内容重点写在这十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曲折,又是怎样走过来的。下一节课,咱让同学们谈自己的经历,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成为一个坚强的人的。
總之,只要我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就能找到符合当今学生乐学的方法、措施,使老师善教、乐教;使学生善学、乐学。达到教与学的双赢,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政治课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