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习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体验,人类获得知识是生命领域的一种积极的行为,只有通过体验,知识才会实现传递和生成。体验涉及到人的情感、生理甚至人格,因为学习不仅是增长知识,更是身心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语文课程标准》全文提到“体验”20多次,可见体验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生成乃至升华体验,我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依据感受性,进入情境,生发体验
  
  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或对一篇课文,对一段优美的文字,学生感受自己的喜爱,发自内心感到愉悦,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或对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被他们的言行和命运震撼了心灵,产生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没有这种体验产生,学生的学习行为几乎不可能成立。因此,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体验显得特别重要。教学《军神》一课时,我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重庆城里一所德国人开的小医院,让学生始终以一位目击者的身份去关注年轻人坚决不用麻醉药忍住剧痛做手术的表现,学生的内心体验随着年轻人的表现不断被触发。
  
  二、依据实践性,经历过程,生成体验
  
  学生体验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学生有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感受到某种情境,学生才会产生相应的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面对教材时,必须通过某种媒介,才会与文本发生关系,才会产生体验。这些媒介就是诵读、理解、亲身去扮演、亲手去实践、或者是和同学老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讨论,经历这些过程,才会真正生成体验。
  (一)诵读中体验。
  因为诵读本身,让学生的口、眼、心都处在专注的状态,可以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物的情感之中,让学生能够对课文产生最真实的感受。如《悲壮的一幕》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科马洛夫和亲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浓浓亲情,洋溢着科马洛夫为科学而献身的豪迈气概和崇高精神。为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和体验到这种凝重的情感,我采用了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之中,当我范读写科马洛夫与母亲告别的语句时,我哽咽得几乎读不下去了,学生的眼里都含着泪花。
  (二)理解中体验。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合理地展开想象,可以让呆板的文字化为生动的情景,在学生心中再现形象的画面,使课文立体化。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理解,充分领略到课文中不同寻常的境界。如教学《军神》时,我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对刘伯承做手术时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仿佛看到一声不吭的刘伯承正紧紧地抓住床单,手都在发抖,手背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痛得额头上、鼻梁上直冒汗,牙齿紧紧地咬住嘴唇,脸色苍白,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学生的生动描述似乎把我们带进了沃克医生的手术室,我们好像亲眼目睹了刘伯承顽强地与疼痛作斗争的情景,学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军神”的含义逐步心领神会。
  (三)扮演中体验。
  表演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入情入境入理的亲身演绎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不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并在感受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创造,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独幕剧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剧中人物个性的把握,自己制作头饰和准备道具进行表演。表演中学生尽情展现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并且连同自己对公仪休对管家的态度和情感一起再现在文章的场景中,课堂上充满了活力。
  (四)实践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实实在在地去感受和思考。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什么叫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一词很抽象,内涵很深。教学时,我让每个学生先按自己平时切苹果的办法切,再按文中小男孩的办法切苹果,并仔细观察苹果里的核。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感受到了动手动脑的乐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创造力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做法,创造力并不神秘。
  (五)交流中体验。
  教学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一个互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话进行交流学习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沟通、共享的过程。所以,正确利用和引导课堂上的对话,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对话,在意义、旨趣、情感等方面不断互相切磋,肯定会激活、生成乃至升华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如教学《军神》一文时,我在学生朗读想象感悟刘伯承压倒剧烈疼痛的钢铁意志和超人毅力后,启发学生交流目睹这一情景时的心情,有的学生觉得非常惊讶,认为刘伯承的表现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自己平时打针都吓得又哭又叫;有的学生觉得刘伯承简直就是用钢铁做成的,太了不起了,实在伟大,令人敬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产生了认识上的突破,情感上的提升。
  
  三、依据独特性,开放时空,珍视体验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基础不同,人生经验和文化修养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的差异,所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我积极开辟“绿色阅读”渠道,就是尽可能地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空,让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要给予尊重和呵护。
  教学《小露珠》一文时,我紧扣同学们最想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有的同学从小露珠的美丽畅谈了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从小露珠让花草树木变得更美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则认识到小露珠不仅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大自然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尽管生命短暂,但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令人钦佩。尤其在学习课文2-4自然段时,我鼓励学生从课文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角度进行大胆研读品味,学生的体验可谓是精彩纷呈:有的学生就内容理解方面领悟到了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有的学生体验到了文章的结构美,三个自然段都是提示语在后,同中有异;有的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传神,精细准确,如“蹦、爬、落”的使用和“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像钻石那么闪亮”。对学生的各种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不时投去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掌声。伴随独特体验所带给学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学得就更积极投入了。
其他文献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严谨科学的传授和学生的乐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与它有着很大的关系,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科学课堂无疑是符合时代的需求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将给科学学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便捷。那么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担任着什么角色,怎样才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科学课上,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的美好品质.本文从时间纵轴和内容横轴对西方教师德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逐渐从教师伦理研究领域脱离出来,转
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具有鲜明的幼儿园生活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他们的天性是活泼、好玩、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但是到了小学一年级时,原先20分钟左右的课堂变为40分钟左右的,以前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学习将要转变为以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而且,学生进入小学后,要系统地学习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习惯于游戏与形象思维的一年级
天津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石淙诗稿》(杨一清撰)二十卷,诗仅十九卷,杂入《督府稿》之文一卷①.《明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卷.《四库提要》记《石淙稿》为十九卷,安徽巡抚采
期刊
摘 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历实践解决问题,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学习,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情境创设 小组合作 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呢?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根据现实生活情境,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60.题杨贞复稿rn以禅入儒,自龙溪诸公始也;以禅人制义,自贞复先生始也.贞复受业罗近溪,次近溪会语,故其文率多二氏之言,东乡每以为訾.乃文之从禅人者,纰缪固不堪人目.偶有妙
期刊
以新课改以来教师文化领域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1-2015年间收录的教师文化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