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适应时代需求、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来探讨创业教育的本质、意义及实施途径等问题。力图以"立体化"模型建构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大厦建设增添片瓦。
关键词:创业教育;地方高校;教育模式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创业教育的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从1998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开始到现在,许多高校簇拥涌进创业教育的军团,大部分高校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一、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教育是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
它包含三层深意:创造-->创新-->创业。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建立在创造基础之上,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变革。创业则是把创新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产生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密切相连,依次外拓。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系统的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为其适应社会变革储备基本的生存素质。
二、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已达2500多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92%,学生人数的85%。[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地方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地方文化流变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顺应是要求开展和实践创业教育的主力军。近几年,地方政府和企业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大赛等激发了地方高校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实践。但纵观当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偏差性
在毕业生就业遭遇困局的情势下,大多数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不够科学,仅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这种导向造成了创业教育仍是为就业服务,误以为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就是开展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和操作,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相脱离。
(二)课程体系枝节性
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中,开设课程最多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修课与必修课共9门,开课最少的是南京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各只有1门选修课。其他的非试点院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未见统计[2],除上海、浙江、广州地区少数高校建立了创业教育的初步模型外,创业教育在其他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三)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地方高校里,从事创业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二是就业工作指导教师。由于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还处于蛰伏期,专职创业教师非常稀少,有过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少之更少。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教育。从2003年起至今,教育部虽已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数百名创业教育骨干教师,但对于两千余所地方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需求而言仍然捉襟见肘。
(四)创业氛围淡薄
地方高校没有出现"抢座位不如造椅子"的创业激励导向和评价体系,缺乏开展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条件,社会和政府虽然在工商、税务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给予了一定优惠政策,但高校和社会的创业氛围依然淡薄。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在今天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时代,传统教育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教育不能胜任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挑战。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以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自我发展适应未来变革为价值取向,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校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发挥高校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
建立系统的创业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拓宽产学研结合之路,使地方院校在开放式办学的道路上实现新的延展。创业教育目的不单单是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单纯创业本身更具价值。
四、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借鉴国内外较成熟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建设。
(一)更新创业教育观念
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用积极的创业教育思想改造既往消极的就业教育思想,确立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橱窗、报纸等宣传工具打造创业氛围,增强学生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信心。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途径。地方高校创业课程设置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资源,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时、学分要求,采取立体化模式进行全方位构建。
1.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一体的课程建设
创业教育涵盖创业者素质、创业咨询、法律法规、创业财务、商业策划、资源需求、创业营销、企业建立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创业教育可将上述课程由易到难分学期列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计划,以基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的形式由教学部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一体化的必修课教育模式。
2.以导师团队制为基础的师资建设
创业教师团队既要有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也要有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类教师和校外成功创业人士。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团队教学克服单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提高立体化教育模式的合力。各个专业要打造具有专业优势的专职教师,确保创业教育内容的专业化水准,提高其技术含量,努力组建双师型教师。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创业实践建设
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发展地方院校的创业教育,除了课堂授课和练习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练。企业以提供资金、项目、设备、或培训等方式,支持和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应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完善创业实习制度,拟定明确而完整的实习计划,并对大学生实习的效果进行测评。定期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开设讲座,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4.以校园创业活动为形式的文化建设
学校可将创业设计大赛、精英策划大赛,创新发明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纳入创业教育计划,统筹安排,动员师生广泛参与,给予奖励。丰富校园创业教育资源,在图书馆提供相关书籍或多媒体资料,在校园内打造崇尚创业、合作创业、鼓励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创业文化成为高校一种稳定主导的文化元素。[3]
(三)完善创业教育实施的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创造和优化社会创业环境,通过教育立法等形式保障创业教育的实施。在工商、税务、融资方面给予切实的优惠和保障。高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做好与社会的接口,走开门办学之路。
我国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离社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创业需求还相差甚远。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实践,地方高校在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保华.千万别冷落了地方高校[J].中国教育报,2005,(9).
[2]王春云.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9).
[3]赵志军.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作者简介:李东静(1983-),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地方高校;教育模式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创业教育的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从1998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开始到现在,许多高校簇拥涌进创业教育的军团,大部分高校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一、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教育是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
它包含三层深意:创造-->创新-->创业。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建立在创造基础之上,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变革。创业则是把创新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产生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密切相连,依次外拓。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系统的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为其适应社会变革储备基本的生存素质。
二、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已达2500多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92%,学生人数的85%。[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地方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地方文化流变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顺应是要求开展和实践创业教育的主力军。近几年,地方政府和企业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大赛等激发了地方高校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实践。但纵观当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偏差性
在毕业生就业遭遇困局的情势下,大多数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不够科学,仅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这种导向造成了创业教育仍是为就业服务,误以为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就是开展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和操作,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相脱离。
(二)课程体系枝节性
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中,开设课程最多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修课与必修课共9门,开课最少的是南京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各只有1门选修课。其他的非试点院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未见统计[2],除上海、浙江、广州地区少数高校建立了创业教育的初步模型外,创业教育在其他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三)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地方高校里,从事创业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二是就业工作指导教师。由于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还处于蛰伏期,专职创业教师非常稀少,有过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少之更少。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教育。从2003年起至今,教育部虽已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数百名创业教育骨干教师,但对于两千余所地方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需求而言仍然捉襟见肘。
(四)创业氛围淡薄
地方高校没有出现"抢座位不如造椅子"的创业激励导向和评价体系,缺乏开展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条件,社会和政府虽然在工商、税务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给予了一定优惠政策,但高校和社会的创业氛围依然淡薄。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在今天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时代,传统教育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教育不能胜任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挑战。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以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自我发展适应未来变革为价值取向,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校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发挥高校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
建立系统的创业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拓宽产学研结合之路,使地方院校在开放式办学的道路上实现新的延展。创业教育目的不单单是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单纯创业本身更具价值。
四、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借鉴国内外较成熟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建设。
(一)更新创业教育观念
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用积极的创业教育思想改造既往消极的就业教育思想,确立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橱窗、报纸等宣传工具打造创业氛围,增强学生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信心。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途径。地方高校创业课程设置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资源,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时、学分要求,采取立体化模式进行全方位构建。
1.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一体的课程建设
创业教育涵盖创业者素质、创业咨询、法律法规、创业财务、商业策划、资源需求、创业营销、企业建立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创业教育可将上述课程由易到难分学期列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计划,以基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的形式由教学部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一体化的必修课教育模式。
2.以导师团队制为基础的师资建设
创业教师团队既要有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也要有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类教师和校外成功创业人士。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团队教学克服单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提高立体化教育模式的合力。各个专业要打造具有专业优势的专职教师,确保创业教育内容的专业化水准,提高其技术含量,努力组建双师型教师。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创业实践建设
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发展地方院校的创业教育,除了课堂授课和练习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练。企业以提供资金、项目、设备、或培训等方式,支持和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应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完善创业实习制度,拟定明确而完整的实习计划,并对大学生实习的效果进行测评。定期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开设讲座,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4.以校园创业活动为形式的文化建设
学校可将创业设计大赛、精英策划大赛,创新发明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纳入创业教育计划,统筹安排,动员师生广泛参与,给予奖励。丰富校园创业教育资源,在图书馆提供相关书籍或多媒体资料,在校园内打造崇尚创业、合作创业、鼓励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创业文化成为高校一种稳定主导的文化元素。[3]
(三)完善创业教育实施的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创造和优化社会创业环境,通过教育立法等形式保障创业教育的实施。在工商、税务、融资方面给予切实的优惠和保障。高校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做好与社会的接口,走开门办学之路。
我国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离社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创业需求还相差甚远。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实践,地方高校在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保华.千万别冷落了地方高校[J].中国教育报,2005,(9).
[2]王春云.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9).
[3]赵志军.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作者简介:李东静(1983-),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