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和田师范專科学校位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市,该县级市为维吾尔族聚居区(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维吾尔族占和田地區总人口的96.4%),虽然地理自然条件较恶劣,社会环境相对闭塞,但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民族音乐文化氛围。和田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生源主要是来自南疆地区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该专业目前以培养南疆地区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如何在保护少数民族学生原有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跟进时代步伐,是该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职责。
二、学科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科现状分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现有教师1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现开设有民族舞蹈、钢琴、手风琴、视唱练耳、专业汉语、民族乐器演奏等13门专业课程,分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核心课程有民族舞蹈、钢琴,其余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其中除手风琴、民族乐器两门课程外的所有专业课程均为集体授课形式,使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占30%。
(二)生源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生源为新疆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三地州的少数民族学生,现有3个年级、6个班级在校学生共计224名,其中维吾尔族217名,占总人数比例的96.8%,塔吉克族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0.017%,柯尔克孜族3人,占总人数比例0.013%。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定向委培和自主择业两种形式,以培养南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南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特岗教师和公务员三个方向。
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人才培养计划、相似培养模式
和田师专音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定向委培和非定向两种,每种方案每年级各招收30-40名学生,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同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完全不同:非定向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专心,主动性强;定向班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普遍存在“混毕业”的心态。究其原因,即因定向班学生主要是面向南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行业的专项培养,毕业后经小范围考试即可在当地找到中小学教师工作;而非定向班学生就业既面向市场,就业自主性强、压力大、就业面广。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
音教专业现有专业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以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西方音乐理论为主;专业实践课程以手风琴、钢琴、民族乐器、舞蹈为主。其中专业实践课程的授课模式较为单一,除舞蹈课程以外,器乐类课程如钢琴均为周课时为每班2节的集体大课形式,且每班人数为20—25人的标准班级,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学习进度的推进带来一定困难。
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
(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和田师专音教专业的学生入学时专业基础薄弱,特别是钢琴、手风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方面,基础基本为零。而定向委培生的专业设置方面,也应根据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开设钢琴、手风琴、音乐理论等南疆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技能的学习;非定向生可全方位多层次的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今后就业拓展空间。
(二)根据专业特色,多种授课模式混合使用
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器乐的学习而言,应根据不同水平使用不同的授课模式,集体大课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学习,小组课、个别课较适用于中高级别的学习。而我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器乐课程均为周课时为每班每周2节的集体大课,班级人数为20人以上,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班级人多课时量少,不同专业水平和素养的学生同班授课,普遍存在好学学生“吃不饱”,落后学生“跟不上”的情况,致使教学进度拖拉,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针对该情况,能否根据学情合理调整专业学习班级的人数,延长器乐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有其规律,特别是乐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该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普遍存在不重视、缺乏科学学习方法的现象。在手风琴、钢琴等器乐的学习过程中,依赖心较重,大部分学生存在依靠每周两个小时上课时间学会一首作品用于找工作的功力主义心理,而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循序渐进、每日练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的主要有效的途径①。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以培养本地区教育人才为主,因结合生源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合理而有效的制定方案,发扬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当地年轻一代人才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和田师范專科学校位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市,该县级市为维吾尔族聚居区(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维吾尔族占和田地區总人口的96.4%),虽然地理自然条件较恶劣,社会环境相对闭塞,但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民族音乐文化氛围。和田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生源主要是来自南疆地区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该专业目前以培养南疆地区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如何在保护少数民族学生原有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跟进时代步伐,是该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职责。
二、学科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科现状分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现有教师1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现开设有民族舞蹈、钢琴、手风琴、视唱练耳、专业汉语、民族乐器演奏等13门专业课程,分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核心课程有民族舞蹈、钢琴,其余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其中除手风琴、民族乐器两门课程外的所有专业课程均为集体授课形式,使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占30%。
(二)生源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生源为新疆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三地州的少数民族学生,现有3个年级、6个班级在校学生共计224名,其中维吾尔族217名,占总人数比例的96.8%,塔吉克族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0.017%,柯尔克孜族3人,占总人数比例0.013%。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定向委培和自主择业两种形式,以培养南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南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特岗教师和公务员三个方向。
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人才培养计划、相似培养模式
和田师专音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定向委培和非定向两种,每种方案每年级各招收30-40名学生,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同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完全不同:非定向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专心,主动性强;定向班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普遍存在“混毕业”的心态。究其原因,即因定向班学生主要是面向南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行业的专项培养,毕业后经小范围考试即可在当地找到中小学教师工作;而非定向班学生就业既面向市场,就业自主性强、压力大、就业面广。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
音教专业现有专业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以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西方音乐理论为主;专业实践课程以手风琴、钢琴、民族乐器、舞蹈为主。其中专业实践课程的授课模式较为单一,除舞蹈课程以外,器乐类课程如钢琴均为周课时为每班2节的集体大课形式,且每班人数为20—25人的标准班级,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学习进度的推进带来一定困难。
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
(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和田师专音教专业的学生入学时专业基础薄弱,特别是钢琴、手风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方面,基础基本为零。而定向委培生的专业设置方面,也应根据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开设钢琴、手风琴、音乐理论等南疆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技能的学习;非定向生可全方位多层次的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今后就业拓展空间。
(二)根据专业特色,多种授课模式混合使用
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器乐的学习而言,应根据不同水平使用不同的授课模式,集体大课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学习,小组课、个别课较适用于中高级别的学习。而我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器乐课程均为周课时为每班每周2节的集体大课,班级人数为20人以上,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班级人多课时量少,不同专业水平和素养的学生同班授课,普遍存在好学学生“吃不饱”,落后学生“跟不上”的情况,致使教学进度拖拉,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针对该情况,能否根据学情合理调整专业学习班级的人数,延长器乐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有其规律,特别是乐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该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普遍存在不重视、缺乏科学学习方法的现象。在手风琴、钢琴等器乐的学习过程中,依赖心较重,大部分学生存在依靠每周两个小时上课时间学会一首作品用于找工作的功力主义心理,而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循序渐进、每日练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的主要有效的途径①。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以培养本地区教育人才为主,因结合生源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合理而有效的制定方案,发扬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当地年轻一代人才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