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曹禺的《雷雨》堪称中国戏剧的里程碑,其中周家长子周萍,是一个极富戏剧性与悲剧性的人物,他既清醒,又怯懦;既善良,又自私;想要反抗,却又畏首畏尾。他的一生背负了太多的沉重,沉沦于痛苦、悔恨中,无力自我救赎,最终因为不堪命运的捉弄走向了毁灭。周萍的悲剧反映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封建社会黑暗沉重的现实。
关键词:周萍;懦弱;清醒;沉沦
曹禺的《雷雨》堪称中国戏剧的里程碑,其中周家长子周萍,是一个极富戏剧性与悲剧性的人物,他既清醒,又怯懦;既善良,又自私;想要反抗,却又畏首畏尾。他的一生背负了太多的沉重,沉沦于痛苦、悔恨中,无力自我救赎,最终因为不堪命运的捉弄走向了毁灭。周萍的人物特点,主要通过他三个不同的身份角色表现出来。
一、作为周家长子——怯懦软弱,对父亲唯命是从
周萍作为周家的长子,却并没有继承周朴园的老辣、果决,他总是唯唯诺诺,性格颇为怯懦软弱。父亲强势,母亲从小不在身边,可想而知,周萍虽然贵为周家大少爷,但他的生活是充满压抑、孤独的。周萍总是向往父亲那样杀伐果决的能力,他敬佩父亲能够为事业而奋斗,甚至因此美化了父亲的形象,自动过滤了他的阴险和残忍。因此,当鲁大海揭开周朴园自私丑恶的形象时,周萍显得异常激动,动手打了鲁大海,这也说明在其内心深处拒绝承认资本家狠毒丑恶的一面。表面上,周萍维护的是父亲的名誉,实际上他是在维护自己,维护他所信仰的这个“有身份、有教养”的家庭,所以他一直在自欺欺人,自动忽视那些看似平静下的险恶斗争。
《雷雨》中在周萍刚刚出场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一种可以炼钢容铁的,不成形的原始人生活中所有的那种‘蛮’力,也就是因为郁闷,长久离开了空气的原因,成为怀疑的,怯弱的,莫名其妙的了。”周萍清楚地知道,“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但是自始至终,周萍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对父亲唯命是从、百依百顺的“孝子”,然而,这种表面上的顺从也压抑了他的反抗精神,他的苦闷无处排解,于是暗地里滋生出叛逆与黑暗的一面——他与继母繁漪之间的乱伦,就是他反抗封建礼教,挑战父亲权威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作为繁漪的情人——自私无情,推卸责任
周萍与繁漪的感情,是一段有悖于伦理纲常的禁忌之爱。对于繁漪来说,周萍是她的救命稻草。婚姻使她失去了自由,周朴园的蛮横、专制让她不堪忍受,她进行过激烈的反抗,但往往还是被周朴园强势地压制。繁漪的内心无比苦闷、寂寞,于是与同样深受其害的周萍产生了强烈共鸣,两人一起做了违背伦常之事,使她获得了复仇的快感。繁漪以为,周萍会与她一同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因而在这段感情深深沦陷,不肯回头。可悲的是,尽管繁漪爱得热烈,但对于周萍来说,那只是他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周萍看似内敛,实则内心也有着狂热的感情,他渴望情爱,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虽然敬畏父亲,但是也不满于父亲的专横和霸道,他不敢当面反抗父亲,却与充满叛逆精神的繁漪一拍即合,这是他为了表达反抗的一时冲动的结果。
然而,当爱情的热度退去,周萍又重新开始软弱,开始反省,他无比清醒地知道,自己违背了倫理纲常,他对不起父亲,对不起弟弟周冲,但对于已经造成的事实又无可挽回,所以他只余下悔恨,“永远地悔恨自己过去由直觉铸成的错误”,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无法自拔。繁漪对爱情的偏执于与纠缠让他痛苦不堪,他不敢面对现实,只有选择逃避,于是他最终决定“离开家里到矿上去”,远离这个让他惊惧不安的家。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自己的软弱、怯懦,他憎恨自己,不敢理智冷酷的分析自己,他“害怕看到自己内心的残疾”,于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不听,不看,想要远走高飞。面对繁漪的挽留,他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父亲的儿子”这一番话对繁漪来说可谓诛心,但他还是面不改色近乎残忍地说出了口,周萍嘴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却把一切都归罪于当时自己太年轻,不肯为此负责。
对于繁漪,周萍由最初的敷衍到后来的回避、厌恶,甚至故意用四凤去刺激繁漪,这体现出他自私的本性。周萍对繁漪没有真正的感情,因此也不屑于花时间去安抚她,当他爱上四凤之后,那对繁漪连那一点“施舍”的安慰都没有了,他不顾繁漪的控诉和奔溃,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她。自始至终,他考虑的只有自己。
三、作为四凤的恋人——瞻前顾后,无所作为
四凤之于周萍,与其说是恋人,不是说是救赎者。[1]周萍是在不堪繁漪的折磨时遇到了四凤,他与四凤不同,四凤对他是真挚的、纯粹的爱恋,而周萍对于四凤的感情还掺杂了其他的因素——他把四凤当成一个重新拯救他的人。周萍最初接近四凤,是他的私心居多,他被她的新鲜、活力吸引,他喜欢她的年轻、青春、热情,他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她是他“自己内心的太阳”。然而,他在内心还是下意识地想要掩盖这段恋情:他拒绝带着四凤一起离家到矿上去,还轻蔑地说:“我还要一个女人跟着我,伺候我,叫我享福?难道这些年在家里,这种生活我还不够么?”在这里,周萍作为一个少爷的优越感显露无疑,周萍看待四凤,是以俯视的目光,端着少爷的架子,认为这段恋情羞于启齿。
周萍从未想过要将这段感情公之于众,他不敢与封建礼教抗争,不敢告诉父亲自己与女下人发生了关系,可见他本质上还是认为这种行为是让他脸上无光的;当他知道周冲也在热烈追求四凤时,他却不敢去与弟弟明说,而是毫无作为,让四凤自己面对这一切。相比于四凤,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他害怕父亲对他的指责,害怕社会舆论的嘲讽,所以敢做却不敢当,始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周萍在雷雨之夜偷偷跑去见四凤,回来时被周朴园撞见时,仍然没有承认恋情的勇气,而是谋划着提早逃离的时间;当鲁大海来找他对峙时,他却又显得十分坦荡,视死如归,对自己犯下的的错误供认不讳,甚至愿意让鲁大海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他终于幡然醒悟,想要带走四凤,与她远走高飞,但是被嫉妒冲昏头脑的繁漪为了阻止这一切,抖出了二人的关系,他们的爱情最终化为泡影。生性软弱的周萍禁不住多次的打击,最终吞枪而亡。
周萍的一生,始终怯弱而清醒着。正是这样的怯弱与清醒,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他不满于父亲的霸道,却不敢当面反抗;他知道与繁漪的感情不得善果,所以痛苦、悔恨,推脱责任;他隐约猜到家中的不义之财的来源,但是下意识地否定鲁大海的指控;他对鲁大海动手,但当知道他是四凤的哥哥时,又觉得良心不安,十分后悔。可以看出,周萍的心中还是有善念的,只是长久以来的压抑和服从磨平了他抗争的棱角,他心如明镜,却又无力改变,只能在痛苦中一次次沉沦。
然而,黑暗沉重的社会现实,才是造成周萍、周鲁两家,乃至整个社会痛苦的罪魁祸首。封建礼教束缚人的自由,压抑人的天性,门第之观使多少有情人相爱而不得相守。资产阶级的罪恶,劳动人民的穷苦,两大阶级的强烈冲突使这个社会充满了压迫与抗争,无情地击碎了年轻人的梦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化为读者的叹息与思考。愿周萍的悲剧不再重演,愿我们都能成为勇敢、奋进的青年。
参考文献
[1] 沐尊凤.论《雷雨》中周萍的情感道德困境与自我救赎.[J].科教导刊.2017(11)
作者简介:郭加慧,1999年出生,女,汉族人。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学生,攻读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
关键词:周萍;懦弱;清醒;沉沦
曹禺的《雷雨》堪称中国戏剧的里程碑,其中周家长子周萍,是一个极富戏剧性与悲剧性的人物,他既清醒,又怯懦;既善良,又自私;想要反抗,却又畏首畏尾。他的一生背负了太多的沉重,沉沦于痛苦、悔恨中,无力自我救赎,最终因为不堪命运的捉弄走向了毁灭。周萍的人物特点,主要通过他三个不同的身份角色表现出来。
一、作为周家长子——怯懦软弱,对父亲唯命是从
周萍作为周家的长子,却并没有继承周朴园的老辣、果决,他总是唯唯诺诺,性格颇为怯懦软弱。父亲强势,母亲从小不在身边,可想而知,周萍虽然贵为周家大少爷,但他的生活是充满压抑、孤独的。周萍总是向往父亲那样杀伐果决的能力,他敬佩父亲能够为事业而奋斗,甚至因此美化了父亲的形象,自动过滤了他的阴险和残忍。因此,当鲁大海揭开周朴园自私丑恶的形象时,周萍显得异常激动,动手打了鲁大海,这也说明在其内心深处拒绝承认资本家狠毒丑恶的一面。表面上,周萍维护的是父亲的名誉,实际上他是在维护自己,维护他所信仰的这个“有身份、有教养”的家庭,所以他一直在自欺欺人,自动忽视那些看似平静下的险恶斗争。
《雷雨》中在周萍刚刚出场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一种可以炼钢容铁的,不成形的原始人生活中所有的那种‘蛮’力,也就是因为郁闷,长久离开了空气的原因,成为怀疑的,怯弱的,莫名其妙的了。”周萍清楚地知道,“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但是自始至终,周萍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对父亲唯命是从、百依百顺的“孝子”,然而,这种表面上的顺从也压抑了他的反抗精神,他的苦闷无处排解,于是暗地里滋生出叛逆与黑暗的一面——他与继母繁漪之间的乱伦,就是他反抗封建礼教,挑战父亲权威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作为繁漪的情人——自私无情,推卸责任
周萍与繁漪的感情,是一段有悖于伦理纲常的禁忌之爱。对于繁漪来说,周萍是她的救命稻草。婚姻使她失去了自由,周朴园的蛮横、专制让她不堪忍受,她进行过激烈的反抗,但往往还是被周朴园强势地压制。繁漪的内心无比苦闷、寂寞,于是与同样深受其害的周萍产生了强烈共鸣,两人一起做了违背伦常之事,使她获得了复仇的快感。繁漪以为,周萍会与她一同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因而在这段感情深深沦陷,不肯回头。可悲的是,尽管繁漪爱得热烈,但对于周萍来说,那只是他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周萍看似内敛,实则内心也有着狂热的感情,他渴望情爱,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虽然敬畏父亲,但是也不满于父亲的专横和霸道,他不敢当面反抗父亲,却与充满叛逆精神的繁漪一拍即合,这是他为了表达反抗的一时冲动的结果。
然而,当爱情的热度退去,周萍又重新开始软弱,开始反省,他无比清醒地知道,自己违背了倫理纲常,他对不起父亲,对不起弟弟周冲,但对于已经造成的事实又无可挽回,所以他只余下悔恨,“永远地悔恨自己过去由直觉铸成的错误”,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无法自拔。繁漪对爱情的偏执于与纠缠让他痛苦不堪,他不敢面对现实,只有选择逃避,于是他最终决定“离开家里到矿上去”,远离这个让他惊惧不安的家。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自己的软弱、怯懦,他憎恨自己,不敢理智冷酷的分析自己,他“害怕看到自己内心的残疾”,于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不听,不看,想要远走高飞。面对繁漪的挽留,他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父亲的儿子”这一番话对繁漪来说可谓诛心,但他还是面不改色近乎残忍地说出了口,周萍嘴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却把一切都归罪于当时自己太年轻,不肯为此负责。
对于繁漪,周萍由最初的敷衍到后来的回避、厌恶,甚至故意用四凤去刺激繁漪,这体现出他自私的本性。周萍对繁漪没有真正的感情,因此也不屑于花时间去安抚她,当他爱上四凤之后,那对繁漪连那一点“施舍”的安慰都没有了,他不顾繁漪的控诉和奔溃,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她。自始至终,他考虑的只有自己。
三、作为四凤的恋人——瞻前顾后,无所作为
四凤之于周萍,与其说是恋人,不是说是救赎者。[1]周萍是在不堪繁漪的折磨时遇到了四凤,他与四凤不同,四凤对他是真挚的、纯粹的爱恋,而周萍对于四凤的感情还掺杂了其他的因素——他把四凤当成一个重新拯救他的人。周萍最初接近四凤,是他的私心居多,他被她的新鲜、活力吸引,他喜欢她的年轻、青春、热情,他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她是他“自己内心的太阳”。然而,他在内心还是下意识地想要掩盖这段恋情:他拒绝带着四凤一起离家到矿上去,还轻蔑地说:“我还要一个女人跟着我,伺候我,叫我享福?难道这些年在家里,这种生活我还不够么?”在这里,周萍作为一个少爷的优越感显露无疑,周萍看待四凤,是以俯视的目光,端着少爷的架子,认为这段恋情羞于启齿。
周萍从未想过要将这段感情公之于众,他不敢与封建礼教抗争,不敢告诉父亲自己与女下人发生了关系,可见他本质上还是认为这种行为是让他脸上无光的;当他知道周冲也在热烈追求四凤时,他却不敢去与弟弟明说,而是毫无作为,让四凤自己面对这一切。相比于四凤,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他害怕父亲对他的指责,害怕社会舆论的嘲讽,所以敢做却不敢当,始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周萍在雷雨之夜偷偷跑去见四凤,回来时被周朴园撞见时,仍然没有承认恋情的勇气,而是谋划着提早逃离的时间;当鲁大海来找他对峙时,他却又显得十分坦荡,视死如归,对自己犯下的的错误供认不讳,甚至愿意让鲁大海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他终于幡然醒悟,想要带走四凤,与她远走高飞,但是被嫉妒冲昏头脑的繁漪为了阻止这一切,抖出了二人的关系,他们的爱情最终化为泡影。生性软弱的周萍禁不住多次的打击,最终吞枪而亡。
周萍的一生,始终怯弱而清醒着。正是这样的怯弱与清醒,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他不满于父亲的霸道,却不敢当面反抗;他知道与繁漪的感情不得善果,所以痛苦、悔恨,推脱责任;他隐约猜到家中的不义之财的来源,但是下意识地否定鲁大海的指控;他对鲁大海动手,但当知道他是四凤的哥哥时,又觉得良心不安,十分后悔。可以看出,周萍的心中还是有善念的,只是长久以来的压抑和服从磨平了他抗争的棱角,他心如明镜,却又无力改变,只能在痛苦中一次次沉沦。
然而,黑暗沉重的社会现实,才是造成周萍、周鲁两家,乃至整个社会痛苦的罪魁祸首。封建礼教束缚人的自由,压抑人的天性,门第之观使多少有情人相爱而不得相守。资产阶级的罪恶,劳动人民的穷苦,两大阶级的强烈冲突使这个社会充满了压迫与抗争,无情地击碎了年轻人的梦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化为读者的叹息与思考。愿周萍的悲剧不再重演,愿我们都能成为勇敢、奋进的青年。
参考文献
[1] 沐尊凤.论《雷雨》中周萍的情感道德困境与自我救赎.[J].科教导刊.2017(11)
作者简介:郭加慧,1999年出生,女,汉族人。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学生,攻读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