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特级教师祝禧的寓言教学,尤其是她在执教《揠苗助长》时对“明理”这一环节的处理,让人耳目一新。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同桌想象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反馈表演:指名两生表演)
师: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儿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农夫”:不会吧,昨天还长高一大截呢。
“儿子”:真的呀,不信,我带你看看去。看,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农夫”:哎呀,真的死啦?怎么会死呀?
“儿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农夫”:那赶快在禾苗的叶子上浇点水,让它活过来呀。
“儿子”:那可不行呀。
“农夫”:怎么不行?浇点水它就不会枯啦。
(师见“儿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诉爸爸,禾苗是靠什么吸收水分和营养的。”)
“儿子”:爸爸,我告诉你,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的,现在根都死啦,再浇水也没有用啦。
“农夫”:那怎么办呢?
“儿子”:下回再种就不能拔苗啦。
师: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
“农夫”:哎呀,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呀!(众笑)拔苗是不能让禾苗长大的呀。以后种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训啦。
(生鼓掌)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农夫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他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生合作编故事)
生:“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训,不去拔苗。他想,儿子不是说过不能急吗,就让它慢慢长大吧。于是农夫不管不问,田里长了许多杂草,禾苗的叶子上都是虫子。最后,禾苗又死啦。”
师:真棒,你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师:明白了,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中国古代的寓言源远流长,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虽说是民间口头创作,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大放异彩。于是,教师对寓言高山仰止,教学也随之让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本应让学生在讲故事、演故事上花功夫,却在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上纠缠;本应让学生在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上花心思,却在直白枯燥的说教上纠结。于是,学生渐渐丧失了阅读寓言的兴趣。其实,儿童课堂应该“儿童化”,寓言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寓言当做故事来教。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如果还能表演故事,那他们更是乐不可支。寓言就是最好的剧本,学生是天才的演员,他们演绎的形象一定荒诞而充满童真童趣。那教师如何导演,祝老师给了我们示范:在“儿子”困惑时,给他点提示:“快告诉爸爸,禾苗是靠什么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在“农夫”独自后悔时,让他当众倾吐:“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当学生觉得已经结束时,又给了他们新的启示“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告诉”他们道理,那这样的道理才真切。盐化入水中,看不到盐,却尝到了盐味。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寓言,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竟成了小小哲学家,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大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同桌想象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反馈表演:指名两生表演)
师: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儿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农夫”:不会吧,昨天还长高一大截呢。
“儿子”:真的呀,不信,我带你看看去。看,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农夫”:哎呀,真的死啦?怎么会死呀?
“儿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农夫”:那赶快在禾苗的叶子上浇点水,让它活过来呀。
“儿子”:那可不行呀。
“农夫”:怎么不行?浇点水它就不会枯啦。
(师见“儿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诉爸爸,禾苗是靠什么吸收水分和营养的。”)
“儿子”:爸爸,我告诉你,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的,现在根都死啦,再浇水也没有用啦。
“农夫”:那怎么办呢?
“儿子”:下回再种就不能拔苗啦。
师: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
“农夫”:哎呀,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呀!(众笑)拔苗是不能让禾苗长大的呀。以后种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训啦。
(生鼓掌)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农夫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他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生合作编故事)
生:“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训,不去拔苗。他想,儿子不是说过不能急吗,就让它慢慢长大吧。于是农夫不管不问,田里长了许多杂草,禾苗的叶子上都是虫子。最后,禾苗又死啦。”
师:真棒,你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师:明白了,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中国古代的寓言源远流长,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虽说是民间口头创作,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大放异彩。于是,教师对寓言高山仰止,教学也随之让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本应让学生在讲故事、演故事上花功夫,却在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上纠缠;本应让学生在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上花心思,却在直白枯燥的说教上纠结。于是,学生渐渐丧失了阅读寓言的兴趣。其实,儿童课堂应该“儿童化”,寓言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寓言当做故事来教。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如果还能表演故事,那他们更是乐不可支。寓言就是最好的剧本,学生是天才的演员,他们演绎的形象一定荒诞而充满童真童趣。那教师如何导演,祝老师给了我们示范:在“儿子”困惑时,给他点提示:“快告诉爸爸,禾苗是靠什么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在“农夫”独自后悔时,让他当众倾吐:“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当学生觉得已经结束时,又给了他们新的启示“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告诉”他们道理,那这样的道理才真切。盐化入水中,看不到盐,却尝到了盐味。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寓言,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竟成了小小哲学家,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大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