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最好的剧本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欣赏特级教师祝禧的寓言教学,尤其是她在执教《揠苗助长》时对“明理”这一环节的处理,让人耳目一新。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同桌想象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反馈表演:指名两生表演)
  师: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儿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农夫”:不会吧,昨天还长高一大截呢。
  “儿子”:真的呀,不信,我带你看看去。看,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农夫”:哎呀,真的死啦?怎么会死呀?
  “儿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农夫”:那赶快在禾苗的叶子上浇点水,让它活过来呀。
  “儿子”:那可不行呀。
  “农夫”:怎么不行?浇点水它就不会枯啦。
  (师见“儿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诉爸爸,禾苗是靠什么吸收水分和营养的。”)
  “儿子”:爸爸,我告诉你,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的,现在根都死啦,再浇水也没有用啦。
  “农夫”:那怎么办呢?
  “儿子”:下回再种就不能拔苗啦。
  师: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
  “农夫”:哎呀,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呀!(众笑)拔苗是不能让禾苗长大的呀。以后种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训啦。
  (生鼓掌)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农夫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他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生合作编故事)
  生:“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训,不去拔苗。他想,儿子不是说过不能急吗,就让它慢慢长大吧。于是农夫不管不问,田里长了许多杂草,禾苗的叶子上都是虫子。最后,禾苗又死啦。”
  师:真棒,你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师:明白了,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中国古代的寓言源远流长,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虽说是民间口头创作,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大放异彩。于是,教师对寓言高山仰止,教学也随之让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本应让学生在讲故事、演故事上花功夫,却在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上纠缠;本应让学生在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上花心思,却在直白枯燥的说教上纠结。于是,学生渐渐丧失了阅读寓言的兴趣。其实,儿童课堂应该“儿童化”,寓言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寓言当做故事来教。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如果还能表演故事,那他们更是乐不可支。寓言就是最好的剧本,学生是天才的演员,他们演绎的形象一定荒诞而充满童真童趣。那教师如何导演,祝老师给了我们示范:在“儿子”困惑时,给他点提示:“快告诉爸爸,禾苗是靠什么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在“农夫”独自后悔时,让他当众倾吐:“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当学生觉得已经结束时,又给了他们新的启示“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告诉”他们道理,那这样的道理才真切。盐化入水中,看不到盐,却尝到了盐味。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寓言,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竟成了小小哲学家,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大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中体验数学家概括数学概念的心路历程,领悟数学家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和认识世界的思想真谛,进而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一元二次方程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 “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提供运算工具,是二次函数的基础。周素裹老师在执教“一元二次方程”时,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入感知、渐进抽象、实践巩
期刊
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语文课堂总是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没有充满特效的多媒体,没有五花八门的表演,却一如春风细雨温润而醇久。《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记叙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感到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从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薛老师这一课的教学没有繁琐的分析、枯燥的讲解,而是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地品读感悟,学习表
期刊
笔者在解决问题领域的教学中,致力于对一道习题深挖其功能,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努力在学生想不清、想不深、想不透的地方下功夫,“多走一步”,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而教。  一、在学生想不清的地方一题多问,理顺关系  习题一:《长、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中出示一个可以抽拉纸张的信封(如图1)。  问题1:这是什么图形?如果继续缓慢地拉动,你猜会是什么图形?拉到什么地方会拉出一个正方形?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欣赏了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许淑一老师的 “宇宙小子”数学绘本阅读课。许老师的课堂如行云流水,带着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不仅了解了位值制计数法,还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放弃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让知识和情感相得益彰。  【片段一】在阅读中引出数学知识10000  师:在图书节的时候,有同学做了一张推荐书目海报,我们看看他推荐了什么。  生:宇宙小子。  师:看看这个绘
期刊
“大气压强”这节课是获得江西省第十四届物理学会青年教师大赛初中物理组一等奖的一节课,本节课从导入激趣、演示释疑、分组探究、视频演示、户外模拟等模拟实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将课标理念充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将科学探究的模式“观察—发现—思考—设计—探究—应用”贯穿在本堂课上。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围绕“感受”两个字展开,采用以启发式为主的设疑,将演示实验、生活实例相
期刊
笔者很喜欢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开创的新型的历史随笔,他为史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窥视历史的方式,即以大历史观,窥探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全貌。在2015山西太原的全国历史年会上,我们有幸观摩了来自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叶德元老师的优质课《风云儿女》,这节课有效地诠释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中西贯通、宏观建构、以小见大、以人带史,更多关注小人物的故事,用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推动大历史的展现,带动学生对大历史的了解与深入
期刊
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到来,学校的教学工作如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把握新课程的内涵,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是当前学校工作,同时也是教研组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容。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学习教育理论、研究课标教法的重要前沿基地。但随着教师教学时间的增长,学校内部教学研究的推进,学科教研组并不能完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地区之间的学校更多的是恶性竞争,而非相
期刊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学应将实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生活情境以实验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化学实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课程真正成为沟通学习与生活的桥梁,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钠的化合物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用途,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以及它们的用途。下面以此做分析点评。  一、联系生活,巧设实验
期刊
初“识”吴老师,缘于他的“每天三篇日记”,即女儿成长日记、教学日记、教科室工作日记。那时,我还在师范学校学习,是我的好几位授课老师在课堂上提及,金师附小有这样一位十几年如一日执著的,潜心自己美丽事业的名师。虽未曾谋面,但我的内心早已敬佩不已,不为别的,只为他的坚持与尽责!  再识吴老师。记得大学毕业那年,刚步入金师附小这个大家庭,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论证会。其中就有一位儒雅的长者在忙得不亦乐乎
期刊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于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关注三点:一是“定位于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引导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二是“行走于线”,即优化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三是“照顾于面”,即充分创造条件拓展学生研究问题的参与面。请看名师们是怎么处理的。  定位于点——着眼讲课切入点  师: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要强调题目中表示事物的词语,该怎么读?  生:只有一个地球!  师:要强调题目中表示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