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每天都要上课,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热爱语文,乐意听好每节语文课。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牢记讲过的内容,并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去思考。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创设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体现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取得教学有效性的秘籍,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爱好,乐于去学。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感觉,其效果也会明显不同。刚上初中的学生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语文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由厌学变成乐学,相信学生们会得到许多的收获。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丰富多彩的情景走进课堂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地准备自己的教学,因为老师“教”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这堂课的印象,学习是否认真、积极。因此,我重视我的课,特别是导入的部分,务求开始的时候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和心思,让他乐于去听我的这节课。譬如运用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讲《童趣》的时候,我会跟学生讲我自己儿时的趣事,顺便让学生回忆以前他们的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从而引出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生活的经验,自然听起来有滋有味。在上新闻的时候,我先把一则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投影到屏幕上,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他们看报纸的评论,使他们对新闻产生兴趣,让他们切实感受什么是新闻以及新闻的价值,这样再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掌握新闻文体特征。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来纠错,或者是当场示范,使学生能更好地表现自己,也便于让我们老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中所掌握知识的程度。
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做学习的主动者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全方位参与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才能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我在讲童话和神话这个单元的时候,由于讲到了想象这个重要因素,我就在讲完课文后,做了这样的一个拓展:让一个学生给出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续编故事。同学们的好奇心都被充分激发出来,纷纷踊跃发言,讲出了许多独特的故事,能够很好地理解想象必须遵循的条件,趁此机会,我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什么是想象,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想象来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是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展现的,但是不能过度的夸大,要符合当时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地天马行空。学生在讲述例子的同时,我们共同探讨了例子中哪个更好,哪个是有问题的,而且我还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同学们都摩拳擦掌,纷纷表示会努力去写,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学生如此乐于去写作文。看来提起学生的兴趣的确非常重要,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所以,我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喜欢让学生听朗读示范,然后揣摩感受其中的情感。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描写了自然界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看着图片,听配乐朗读,谈自己的感受,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所带来的美,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享受大自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特别是诗歌,更是要读得滚瓜烂熟,一是要记住诗歌的每个字,应付各种测验考试的需要,更深一层,多读才能够记住诗歌的内容,才能理解诗歌的意思,才能把诗歌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更上一层的是,只有多朗读,诗歌的情感韵味才会逐渐的明白,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诗歌便逐渐有了深刻的内涵,每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特别是老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冲击。记得在教《望岳》的时候,我放了泰山图片,让去过泰山的同学,来讲自己登山的经历和感受,然后让他们朗读课文,让其他同学感受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人们常说语文教师需要一副好口才,要有精彩绝伦的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形象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灵活现。能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语言可以是饱含激情,可以是悦耳动听,可以是亲切温和可以是……根据课文中不同的内容,使语言或生动形象、或抑扬顿挫、或娓娓动听、或富于音乐美与节奏感,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我想沉浸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学习效果会是很好的。学生能跟着我声音的高低起伏,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他们也会模仿我的语气,揣摩当中的情感,这也做了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我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读熟了,学生才会逐渐体会一篇文章的精彩所在,自然对学习语文就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中已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对有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语文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语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想,当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趣,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感到学习是没有压力时,一定会有我们意料之外的教育效果,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提高,自然教学就会更有效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取得教学有效性的秘籍,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爱好,乐于去学。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感觉,其效果也会明显不同。刚上初中的学生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语文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由厌学变成乐学,相信学生们会得到许多的收获。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丰富多彩的情景走进课堂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地准备自己的教学,因为老师“教”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这堂课的印象,学习是否认真、积极。因此,我重视我的课,特别是导入的部分,务求开始的时候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和心思,让他乐于去听我的这节课。譬如运用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讲《童趣》的时候,我会跟学生讲我自己儿时的趣事,顺便让学生回忆以前他们的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从而引出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生活的经验,自然听起来有滋有味。在上新闻的时候,我先把一则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投影到屏幕上,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他们看报纸的评论,使他们对新闻产生兴趣,让他们切实感受什么是新闻以及新闻的价值,这样再进行教学,学生就容易掌握新闻文体特征。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来纠错,或者是当场示范,使学生能更好地表现自己,也便于让我们老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中所掌握知识的程度。
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做学习的主动者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全方位参与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才能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我在讲童话和神话这个单元的时候,由于讲到了想象这个重要因素,我就在讲完课文后,做了这样的一个拓展:让一个学生给出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续编故事。同学们的好奇心都被充分激发出来,纷纷踊跃发言,讲出了许多独特的故事,能够很好地理解想象必须遵循的条件,趁此机会,我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什么是想象,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想象来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是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展现的,但是不能过度的夸大,要符合当时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地天马行空。学生在讲述例子的同时,我们共同探讨了例子中哪个更好,哪个是有问题的,而且我还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同学们都摩拳擦掌,纷纷表示会努力去写,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学生如此乐于去写作文。看来提起学生的兴趣的确非常重要,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所以,我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喜欢让学生听朗读示范,然后揣摩感受其中的情感。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描写了自然界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看着图片,听配乐朗读,谈自己的感受,并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所带来的美,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享受大自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特别是诗歌,更是要读得滚瓜烂熟,一是要记住诗歌的每个字,应付各种测验考试的需要,更深一层,多读才能够记住诗歌的内容,才能理解诗歌的意思,才能把诗歌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更上一层的是,只有多朗读,诗歌的情感韵味才会逐渐的明白,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诗歌便逐渐有了深刻的内涵,每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特别是老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冲击。记得在教《望岳》的时候,我放了泰山图片,让去过泰山的同学,来讲自己登山的经历和感受,然后让他们朗读课文,让其他同学感受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人们常说语文教师需要一副好口才,要有精彩绝伦的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形象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灵活现。能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语言可以是饱含激情,可以是悦耳动听,可以是亲切温和可以是……根据课文中不同的内容,使语言或生动形象、或抑扬顿挫、或娓娓动听、或富于音乐美与节奏感,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我想沉浸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学习效果会是很好的。学生能跟着我声音的高低起伏,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他们也会模仿我的语气,揣摩当中的情感,这也做了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我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读熟了,学生才会逐渐体会一篇文章的精彩所在,自然对学习语文就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中已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对有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语文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语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想,当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趣,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感到学习是没有压力时,一定会有我们意料之外的教育效果,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提高,自然教学就会更有效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