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而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方能彰显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 生活化 思考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的必然产物,即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在语文教材中感受生活气息;要寓教于乐,积极创建语文生活教学情境;要学会延伸,在生活中丰富语文知识内涵。通过交流、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作为现在的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挑战,关键是学校教育能否使他们具备这种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求生存,谋发展。作为学校教育,不光是让他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的发展,使他们过上有价值意义的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扩宽课堂教学的外延,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学生生活,走向社会实践。就现实而言,小学语文课程也总是在强调理性知识的价值和强调儿童的经验之间摇摆,未能处理好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 ,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再现生活情境,培养各种学科素养
每一篇课文中,语言文字都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头腦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事物,从而获得生活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化学习,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远,其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教学时应充分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呈现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亲临其境,从而唤起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们可以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尝试表演,这样就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演绎成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形象感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潜移默化的锻炼和提高,领略人物优秀品质,同时获得情感的熏陶。
俗语说:“要想知道桔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其实,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支配思维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课文所描绘的客观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联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和感悟课文的精髓。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浆》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像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师要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的教材。如学校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以板报或广播稿的形式写出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辨清危害;如让学生观察了解社会生活,开设语文学习的更广阔的天地;如拒绝社会上不健康书刊及影视作品,纠正大街小巷标语、广告中的错别字,净化文字环境等活动,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家庭生活中,给父母讲解新闻、读报纸,帮助家长做一些语文服务,如帮助家长阅读各种说明书;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的文章。这些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黄小梅. 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6(55)
[2] 史翠青.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 新校园(阅读). 2015(12)
[3] 石存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 教师. 2015(3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 生活化 思考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的必然产物,即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在语文教材中感受生活气息;要寓教于乐,积极创建语文生活教学情境;要学会延伸,在生活中丰富语文知识内涵。通过交流、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作为现在的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挑战,关键是学校教育能否使他们具备这种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求生存,谋发展。作为学校教育,不光是让他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的发展,使他们过上有价值意义的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扩宽课堂教学的外延,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学生生活,走向社会实践。就现实而言,小学语文课程也总是在强调理性知识的价值和强调儿童的经验之间摇摆,未能处理好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 ,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再现生活情境,培养各种学科素养
每一篇课文中,语言文字都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头腦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事物,从而获得生活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化学习,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远,其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教学时应充分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呈现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亲临其境,从而唤起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们可以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尝试表演,这样就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演绎成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形象感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潜移默化的锻炼和提高,领略人物优秀品质,同时获得情感的熏陶。
俗语说:“要想知道桔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其实,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支配思维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课文所描绘的客观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联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和感悟课文的精髓。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浆》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像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师要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的教材。如学校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以板报或广播稿的形式写出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辨清危害;如让学生观察了解社会生活,开设语文学习的更广阔的天地;如拒绝社会上不健康书刊及影视作品,纠正大街小巷标语、广告中的错别字,净化文字环境等活动,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家庭生活中,给父母讲解新闻、读报纸,帮助家长做一些语文服务,如帮助家长阅读各种说明书;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的文章。这些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黄小梅. 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6(55)
[2] 史翠青.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 新校园(阅读). 2015(12)
[3] 石存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 教师. 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