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弘扬策略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基础教育的途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研究、参与、体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参与学习,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体现。
  【关键词】个性风采 情感体验 人品塑造 内心世界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律,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落实到各种教学中,就是“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风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人品的塑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显然,这四个“关注”体现和倡导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历史课程而言,教学中如何渗透和弘扬这一精神呢?笔者认为,主要的策略有:
  
  一、搭建平台,关注学生的个性风采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是富有发展潜能和个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活动显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个性,应允许学生提出独特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应搭建一个让学生展示个性风采的平台,鼓励他们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善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把课堂变为学堂。在这个平台上使不同学生的个性风采得到应有的展示。如《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有一道思考题:“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你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你对北京的哪些大建筑印象最深,谈谈你的感想?”这一练习教师应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风采的平台,它可以在课堂内当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作好充分发言准备后,等下一节课进行。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参观游览,对北京的古建筑缺乏感性认识,但他们通过查阅不同的课外阅读资料和已经收看影视的经验积累,让他们说说印象最深的古建筑,谈谈自己的感想却是不难的一件有趣的事。如果教师为学生搭建起了这一平台,那么学生一定会绘声绘色地讲述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有趣话题和感受来,其个性风采的张扬、其童心童真的表露,定会使师生们感叹不已。如果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能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那么在这一自由表现的平台上,学生将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师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生活是十分丰富的,他们热爱生活,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阶段,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信息快,敢想、敢做、敢说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特征,他们都喜欢有爱心、懂感情、有知识、风趣、幽默、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希望教师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他们同学、同乐、同玩、同忧,学习时是好伙伴,娱乐时是好搭档,劳动时是好帮手。我常对学生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士为知已者死”,“危难之时见真情”就是一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用历史上那些著名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唤醒学生。同时,结合现实生活,针对社会上人们交往越来越贫乏,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现象,用生动的事例来证明世界需要热心肠,用雷锋精神来弘扬社会生活中人们互帮互助的新风尚,使学生在情感的磁场中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教师用心施教,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的净化。
  
  三、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人品塑造
  
  弘扬人文精神,应注重人品的塑造。因为人品是一个人重要的基本素质,反映的是他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倾向和态度。“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我们不能重教书、轻育人,须知高尚的人品是健康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缺乏高尚的人品,人文精神就没有了意义依托与价值,而高尚的人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孕育而成的,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态度,就必须有伟大的理想和信仰,因为理想和信仰是一个人的内在动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磨炼人的意志。例如:张自忠这位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战斗中身中数弹,仍高呼“杀敌报国”壮烈牺牲;毛泽东为了民族的利益,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去重庆谈判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 这些都震撼着学生的灵魂,学生有了这一情感体验后,就会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条件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就会自觉地端正学习态度,专心听课,积极配合老师搞好学习,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勤奋学习。
  
  四、平等共处,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落实这一要求,弘扬人文精神,我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的另一策略是:留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一言一行学生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样子,以便深刻反思自己,改进工作。只要我们认真地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我们会觉得学生的心是多么纯洁。我们教育学生的方法单一,较武断,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或以学生的身份来开展工作,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情感就会产生共鸣,从而促进教学互动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搭建展示学生个性风采的平台,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留心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对不同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肯定和表扬,以满足学生渴望被老师关爱和赏识的心理需求,那么落实渗透和体现的就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折射和倡导的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425500 湖南省江华县鲤鱼井中学)
其他文献
运动学是动力学的基础,求解运动学问题是高考的难点,运动学与动力学结合的综合程度较高,涉及的知识面广泛,知识点较多,灵活性较强,数学推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若能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则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达到速解巧解的效果。本文对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作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期刊
目前的高三物理复习,一般采用的是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是逐知识点地复习,第二轮是物理学科内的专题综合复习,第三轮是物理学科的综合并与生化一起构成的理综形式的复习。第一轮复习是整个复习的基础和重点,但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方法不当,效果欠佳。现就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第一轮复习应注意基础,不丢课本    第一轮复习就是要把书读厚,在自己已学过一遍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知识点的重新认识和
期刊
高中物理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只定性地知道超重与失重状态下浮力的变化,至于为何变化,变化多少并不知晓,究其原因在于不理解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现依浮力产生的原因对超重与失重状态下浮力的变化加以说明,供大家参考。
期刊
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如何恰当地加以运用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通常,把黑板、粉笔、挂图等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把使用电气化器材进行视听教学等手段称为电化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实现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化已成为教学技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趋势。  如何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呢?    一、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从明确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期刊
差量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技巧与策略。运用差量法,既方便又快捷,这不仅给试题的解决方式带来了新意,同时也给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所谓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
期刊
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自然、和谐、生动地渗透“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全面提高科学素质,是摆在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如何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个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小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如气体的释放、爆炸和着火等”,这是“绿色化学”中的一条安全原则,可将其渗透到中学化学实验中。  例如:在演示白磷和红磷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不重视甚至不会课前预习,要么认为没有必要,要么感到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一览了之。因此,为了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我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指定的课文,对不懂问题做出笔记。课堂上首先
期刊
为加强教研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能力,我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教研员“走进新课程”教学展评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所上的一节初一英语课在“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这节课之所以获得成功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韵味”,二是值得“回味”,通过创设一种优美、智慧、亲切的氛围,将知识教学融入到富有情趣的情境中,使英语课堂充满“乐”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译林
期刊
化学这门课,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做好每一个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呢?这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要求学生按照材料的编排,然后按照已设计好的实验程序去完成。其实化学实验应该采用多样性,不能只用单一的一种模式。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在此谈谈平时常用的几种教法。    一、 先阐述理论知识,再通过实验来验证    在讲述氯气的化学性质时,先分析其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中,运用举例法、逻辑法、推理论证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创新    要适应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特点,不仅需要改进我们的教法,也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习惯、方法、态度和精神。教育不但要关注对有限信息的记忆,而且还应促进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  科学研究性学习也叫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