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广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应用导向的培养途径,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关键词】广西 独立学院 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48-02
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就开始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而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则明确了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转型思路,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当前,广西许多独立学院都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对于广西独立学院而言,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和选择,也是积极应对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遵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据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进而选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内在结构,并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制度四个方面。广西独立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积极转变观念,根据其办学定位和区域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内容,深化人才培养途径,强化人才培养制度等。
作为利用社会力量的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独立学院在转型发展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虽然广西许多独立学院在不同程度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受制于经费、政策等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应用型人才是广西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各学院也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制定总体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然而由于近年来专业增设过快,部分独立学院对具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定位于“培养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公务行政、文秘策划、出版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可是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却没有培养学生一定文字编辑、组织策划等方面能力的专业课程。
(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有出入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应包括让学生掌握的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应的行业、职业能力和技巧指导课程。然而实际中的课程还是理论性的偏多,实践性的偏少。即使广西各独立学院陆续提出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30%的比例,但是受实验室、师资等的限制,很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学时未能具体落实。
(三)人才培养途径较为单一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化途径,积极探索和探讨校企合作教学的可能性,然而总体来说,目前广西独立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仍然流于形式,不够深入,而且涉及的专业范畴不够广泛,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和利用仍局限于接收实习生上。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师范类专业,甚至在教学法课程或者学科微格教学课程方面都没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实际的中小学课堂,授课教师对相应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进行研读和学习,难以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人才。
(四)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滞后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响应国家鼓励新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广西独立学院还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部分学院设立的转型发展办公室等也是为了应对教育部规范验收或者教育厅的年检工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影响较大的“双师型”教师如何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如何构建、专业建设如何转型发展、其他管理机构如何转变职能等均没有做出规定。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独立学院主要培养为区域、地方和行业经济部门等单位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在转型发展要求下,广西独立学院应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理念,通过集中力量、逐点突破、培育特色,实现与母体高校的错位发展;坚持以社会为轴心的理念,建立人才培养的市场常态反馈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社会适应性。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区域发展需要,从差异化和应用性特性出发,细分劳动力市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面向行业、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理念,按照专业素养好、适应性广、职业技能强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科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广西独立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应协调好三组关系: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素质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专业和基础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是课程设置应考虑“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双重培养,并进一步优化课程模块的设置,优化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职业课程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专业内不同学习群体的需要;秉承“行业嵌入”理念,革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和比重;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教学的组织安排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并允许和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修读课程。二是应深入分析产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科学设计知识、技能和实践深度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性课程,鼓励开设综合性课程和创新性课程。例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包括人生模块课程、专业基础和拓展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尤其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增加了校企合作课程,能力拓展培养课程模块中增设面向学生职业能力的任意选修课程。
(三)深化应用导向的培养途径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以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最大区别。因此,广西独立院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度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实践育人,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同时,强化专业与链接产业的对接和合作,包括:积极推进专业与链接产业对应的企事业单位的签订式联合定向培养,学校和合作企业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互惠互利的方式,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经费投入、培养要求等情况。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与桂林银行、商证券桂林营业部等进行联合培养,以订单班的形式开展针对性教学,把行业用人标准密切植入人才培养过程,缩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差距,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果缺乏制度的保障,将无法保障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的落实。广西独立学院应大力推动制度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护航。一是尽快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拟定学院的专业调整方案,确定学科专业发展的层次结构,优先发展重点和特色专业,形成学院办学特色。二是鼓励和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教师挂职锻炼等,在工作量认定上给予较高的系数,职称评定中给予一定的优先考虑等。三是出台课程创新考核办法,使教师的课程改革和考核等有章可依。对于课程的创新考核办法,要求注重知识考查与应用能力考查并重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方面的评价。四是拟定相关办法,规范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包括选用适合独立学院师生特点的教材,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授课的反馈等编写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材,既丰富独立学院专业课程的教材,也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出台《关于推荐资助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的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和研究成果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特色教材。
【参考文献】
[1]陈新民,周朝成.民办高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浙江树人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3)
[2]潘懋元.独立学院的转型定位和发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3]孙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J].世界教育信息,2012(34)
[4]刘海峰,顾永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与人才培养要素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5]刘瑶.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广西 独立学院 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48-02
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就开始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而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则明确了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转型思路,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当前,广西许多独立学院都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对于广西独立学院而言,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和选择,也是积极应对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遵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据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进而选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内在结构,并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制度四个方面。广西独立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积极转变观念,根据其办学定位和区域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内容,深化人才培养途径,强化人才培养制度等。
一、广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作为利用社会力量的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独立学院在转型发展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虽然广西许多独立学院在不同程度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受制于经费、政策等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应用型人才是广西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各学院也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制定总体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然而由于近年来专业增设过快,部分独立学院对具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定位于“培养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公务行政、文秘策划、出版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可是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却没有培养学生一定文字编辑、组织策划等方面能力的专业课程。
(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有出入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应包括让学生掌握的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应的行业、职业能力和技巧指导课程。然而实际中的课程还是理论性的偏多,实践性的偏少。即使广西各独立学院陆续提出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30%的比例,但是受实验室、师资等的限制,很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学时未能具体落实。
(三)人才培养途径较为单一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化途径,积极探索和探讨校企合作教学的可能性,然而总体来说,目前广西独立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仍然流于形式,不够深入,而且涉及的专业范畴不够广泛,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和利用仍局限于接收实习生上。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师范类专业,甚至在教学法课程或者学科微格教学课程方面都没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实际的中小学课堂,授课教师对相应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进行研读和学习,难以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人才。
(四)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滞后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响应国家鼓励新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广西独立学院还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部分学院设立的转型发展办公室等也是为了应对教育部规范验收或者教育厅的年检工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影响较大的“双师型”教师如何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如何构建、专业建设如何转型发展、其他管理机构如何转变职能等均没有做出规定。
二、广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独立学院主要培养为区域、地方和行业经济部门等单位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在转型发展要求下,广西独立学院应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理念,通过集中力量、逐点突破、培育特色,实现与母体高校的错位发展;坚持以社会为轴心的理念,建立人才培养的市场常态反馈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社会适应性。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区域发展需要,从差异化和应用性特性出发,细分劳动力市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面向行业、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理念,按照专业素养好、适应性广、职业技能强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科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广西独立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应协调好三组关系: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素质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专业和基础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是课程设置应考虑“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双重培养,并进一步优化课程模块的设置,优化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职业课程体系,最大限度满足专业内不同学习群体的需要;秉承“行业嵌入”理念,革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和比重;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教学的组织安排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并允许和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修读课程。二是应深入分析产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科学设计知识、技能和实践深度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性课程,鼓励开设综合性课程和创新性课程。例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包括人生模块课程、专业基础和拓展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尤其专业基础与拓展模块增加了校企合作课程,能力拓展培养课程模块中增设面向学生职业能力的任意选修课程。
(三)深化应用导向的培养途径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以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最大区别。因此,广西独立院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度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实践育人,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同时,强化专业与链接产业的对接和合作,包括:积极推进专业与链接产业对应的企事业单位的签订式联合定向培养,学校和合作企业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互惠互利的方式,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经费投入、培养要求等情况。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与桂林银行、商证券桂林营业部等进行联合培养,以订单班的形式开展针对性教学,把行业用人标准密切植入人才培养过程,缩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差距,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果缺乏制度的保障,将无法保障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的落实。广西独立学院应大力推动制度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护航。一是尽快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拟定学院的专业调整方案,确定学科专业发展的层次结构,优先发展重点和特色专业,形成学院办学特色。二是鼓励和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教师挂职锻炼等,在工作量认定上给予较高的系数,职称评定中给予一定的优先考虑等。三是出台课程创新考核办法,使教师的课程改革和考核等有章可依。对于课程的创新考核办法,要求注重知识考查与应用能力考查并重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方面的评价。四是拟定相关办法,规范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包括选用适合独立学院师生特点的教材,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授课的反馈等编写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材,既丰富独立学院专业课程的教材,也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出台《关于推荐资助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的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和研究成果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特色教材。
【参考文献】
[1]陈新民,周朝成.民办高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浙江树人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3)
[2]潘懋元.独立学院的转型定位和发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3]孙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J].世界教育信息,2012(34)
[4]刘海峰,顾永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与人才培养要素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5]刘瑶.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