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分析新课程标准对实验课的要求出发,阐述实验课对新课程标准促进作用的重要性,剖析现在实验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实验课教学实效性的相关方法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翻开中学理、化、生新课程教材就会发现,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表明实验在中学理科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学阶段,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在实验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自然知识,体会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正确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学生都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教学仪器的配置、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重视自制教具工作,将实验课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1],促进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要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首先要正确理解实验课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
1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理科实验
课程
新课程标准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倡导从生活走向学科教育,从学科教育走向社会;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并由此出发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目标的支撑点,新课程内容的立足点、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新课程评价的切入点[2],因此,忽略了实验课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有些地方学校的实验教学还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为重要的是,许多教育者忽视了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动因以及科学的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忽略了实验课的管理和教学监控,使得教学过程过分强调认知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在这种框架下,实验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实验教学有其名无其实,变成了一纸空谈。
新的课称标准进行了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本位向以发展本位转移,以“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出发点。新教材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直接经验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同时将科学探究列入课标,旨在把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挫折,让学生健康成长[3]。而实验教学则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平台和必要途径。那么,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目前实验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验仪器的更新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部分实验仪器年代已久,其灵敏度、精度不准,直接影响了实验效果,使学生对实验产生迷惑,使教师对实验演示失去信心;仪器配备上出现与教学研究脱节,而教学部门对新仪器的机械性能和功能缺乏了解,不能使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发挥其最大优势。
2)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思想依然固守成规,不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的知识本位思想。
3)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说明了问题就行,于是出现实验教学监控失控,教师仅仅用PPT课件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的现象,有些教师甚至患上了PPT依赖症,把实验课完全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
4)教师本身缺乏研究意识,对新课程标准理解肤浅,只限于形式,没有做深入的探究;没有对实验课的设置、实验课的优势以及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对新课程标准的促进作用做深入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实验课,实验课被其他课程所取代。
5)教师本身缺乏探究意识,对新仪器设备不愿大胆地去尝试,更不愿去深究新仪器对促进实验课实效的优势,认为那是无足轻重的做法,致使装备的教学仪器成为闲置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实验技能操作考试的要求和监控力度不够,教师和学生对实操考试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验技能的培训过程被忽略,考核、评价的结果不能展示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 提高实验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以上所阐述的种种现象,从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想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实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验仪器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紧密联系。
一是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都要充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了解新仪器、新设备的发展方向;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装备部门要定期检查实验仪器的使用效果,及时更新和补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育装备最大限度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二是教学科研部门和教育装备部门要加强交流,引领教师队伍充分了解国内外教育装备的发展和教学前沿发展的需求,使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优势,从根本上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这方面,石景山区中小学实验管理研究会做了最好的尝试,该研究会吸收了各个教研部门的教研员作为中小学实验研究会的理事成员,定期召开实验管理与教学研讨会,以教育装备发展、教学实验创新为出发点,积极探讨加强实验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使得教学信息和装备信息融为一体,从装备和教学两方面共同促进实验课实效性的提高。
2)教育装备和教研部门共同协作,加强任课教师、实验教师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实质的深层次理解,促进教师、实验教师传统理念的改变,使他们充分理解实验课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充分理解夯实实验课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对新课标的促进作用,提高对实验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实效。要促进实验教师管理理念的改变,使他们对学校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开拓性、前瞻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懂得实验教师在新课改下的重要职责,明确实验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逐步从实验仪器保管员、实验教室保洁员向专业化、技术型、创新型等多面型的实验教师角色转换,成为实验教学的主力,使实验课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3)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共同对教师进行新实验技术和实验技能培训,引导教师要适度利用信息技术,摆脱PPT依赖症。有些实验的确做起来有些难度,比如物理的固体、液体的扩散现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等现象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过程,再现实验现象非常形象、直观。把信息技术作为实验课引入教学的辅助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要避免越俎代庖,用PPT课件演示完全代替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否则只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却丢掉了动手能力,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4)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一个理念超前、专业技术娴熟的教师不仅要敢于教法创新,更要敢于仪表巧用,激发创新,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活动。想方设法设计多样性的实验课形式,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以此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动手动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主体探究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挫折,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控学生探究学习进程的能力。在实验探究的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课前教师准备不足,指导过于简单,造成学生对着仪器无所适从;二是教师的指导过细,教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己动手解决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有效地调控学生探究学习的进程造成的[3]。要想达到有效调控实验课的学习探究进程,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探究问题,必要时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猜想和假设做充分的讨论,以便进一步明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不可盲目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论,指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对比数据入手,逐步深入分析、讨论,直到得出一个基本观点。这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达到实验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让学生走出“实验课只是观察现象、验证结论”的误区,使实验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平台。
6)加强毕业班实验操作技能(以下简述为实操技能)考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管理。因为实操技能考试成绩不与升学成绩直接挂钩,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对实操考试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学生能应付过去毕业就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实操技能的训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此类考试也不屑一顾,认为不管怎样都能通过,都不会影响毕业成绩,对实验技能考核的要求也不做深入细致的探究,使实操考试流于形式。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本的要求是相悖的,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使实操考试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因此,只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协同一致,共同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加强实验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初中物理学生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显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物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1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2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装备站)
翻开中学理、化、生新课程教材就会发现,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表明实验在中学理科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学阶段,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在实验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自然知识,体会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正确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学生都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教学仪器的配置、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重视自制教具工作,将实验课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1],促进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要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首先要正确理解实验课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
1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理科实验
课程
新课程标准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倡导从生活走向学科教育,从学科教育走向社会;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并由此出发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目标的支撑点,新课程内容的立足点、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新课程评价的切入点[2],因此,忽略了实验课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有些地方学校的实验教学还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为重要的是,许多教育者忽视了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动因以及科学的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忽略了实验课的管理和教学监控,使得教学过程过分强调认知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在这种框架下,实验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实验教学有其名无其实,变成了一纸空谈。
新的课称标准进行了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本位向以发展本位转移,以“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出发点。新教材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直接经验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同时将科学探究列入课标,旨在把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挫折,让学生健康成长[3]。而实验教学则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平台和必要途径。那么,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目前实验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验仪器的更新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部分实验仪器年代已久,其灵敏度、精度不准,直接影响了实验效果,使学生对实验产生迷惑,使教师对实验演示失去信心;仪器配备上出现与教学研究脱节,而教学部门对新仪器的机械性能和功能缺乏了解,不能使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发挥其最大优势。
2)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思想依然固守成规,不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的知识本位思想。
3)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说明了问题就行,于是出现实验教学监控失控,教师仅仅用PPT课件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的现象,有些教师甚至患上了PPT依赖症,把实验课完全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
4)教师本身缺乏研究意识,对新课程标准理解肤浅,只限于形式,没有做深入的探究;没有对实验课的设置、实验课的优势以及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对新课程标准的促进作用做深入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实验课,实验课被其他课程所取代。
5)教师本身缺乏探究意识,对新仪器设备不愿大胆地去尝试,更不愿去深究新仪器对促进实验课实效的优势,认为那是无足轻重的做法,致使装备的教学仪器成为闲置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实验技能操作考试的要求和监控力度不够,教师和学生对实操考试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验技能的培训过程被忽略,考核、评价的结果不能展示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 提高实验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以上所阐述的种种现象,从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想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实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验仪器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紧密联系。
一是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都要充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了解新仪器、新设备的发展方向;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装备部门要定期检查实验仪器的使用效果,及时更新和补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育装备最大限度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二是教学科研部门和教育装备部门要加强交流,引领教师队伍充分了解国内外教育装备的发展和教学前沿发展的需求,使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优势,从根本上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这方面,石景山区中小学实验管理研究会做了最好的尝试,该研究会吸收了各个教研部门的教研员作为中小学实验研究会的理事成员,定期召开实验管理与教学研讨会,以教育装备发展、教学实验创新为出发点,积极探讨加强实验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使得教学信息和装备信息融为一体,从装备和教学两方面共同促进实验课实效性的提高。
2)教育装备和教研部门共同协作,加强任课教师、实验教师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实质的深层次理解,促进教师、实验教师传统理念的改变,使他们充分理解实验课与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充分理解夯实实验课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对新课标的促进作用,提高对实验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要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实效。要促进实验教师管理理念的改变,使他们对学校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开拓性、前瞻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懂得实验教师在新课改下的重要职责,明确实验室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逐步从实验仪器保管员、实验教室保洁员向专业化、技术型、创新型等多面型的实验教师角色转换,成为实验教学的主力,使实验课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3)装备部门和教科研部门共同对教师进行新实验技术和实验技能培训,引导教师要适度利用信息技术,摆脱PPT依赖症。有些实验的确做起来有些难度,比如物理的固体、液体的扩散现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等现象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过程,再现实验现象非常形象、直观。把信息技术作为实验课引入教学的辅助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要避免越俎代庖,用PPT课件演示完全代替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否则只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却丢掉了动手能力,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4)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一个理念超前、专业技术娴熟的教师不仅要敢于教法创新,更要敢于仪表巧用,激发创新,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活动。想方设法设计多样性的实验课形式,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以此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动手动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主体探究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挫折,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来调控学生探究学习进程的能力。在实验探究的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课前教师准备不足,指导过于简单,造成学生对着仪器无所适从;二是教师的指导过细,教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己动手解决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有效地调控学生探究学习的进程造成的[3]。要想达到有效调控实验课的学习探究进程,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探究问题,必要时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猜想和假设做充分的讨论,以便进一步明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不可盲目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教师还要引领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论,指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对比数据入手,逐步深入分析、讨论,直到得出一个基本观点。这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达到实验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让学生走出“实验课只是观察现象、验证结论”的误区,使实验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平台。
6)加强毕业班实验操作技能(以下简述为实操技能)考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管理。因为实操技能考试成绩不与升学成绩直接挂钩,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对实操考试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学生能应付过去毕业就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实操技能的训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对此类考试也不屑一顾,认为不管怎样都能通过,都不会影响毕业成绩,对实验技能考核的要求也不做深入细致的探究,使实操考试流于形式。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本的要求是相悖的,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使实操考试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因此,只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协同一致,共同采取有力措施,才能加强实验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初中物理学生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显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物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1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2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装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