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当地提醒点拨,及时地将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让他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启发进步,这远比批在作文本上的评语更及时、有效。如在进行《难忘的第一次》习作时,就有学生写的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写了很多第一次以后的事情,离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重新审题,及时而有效的避免了后面的无用功。
   教师的巡视过程,也是解决错别字、错句、病句最经济的时刻。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别字或错句时,可进行适当的提醒,如“你这段话中有错别字”等,但不说明是哪个,让学生自己去查、去纠正,培养他们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教师的巡视会让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特别是一些在班级中极少展现自己,默默无闻的学生,在旁巡视,适当点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劲头。
   二、集体修改,示范引导
   在学生习作后,教师可发挥刚才巡视的优势,将巡视中学生存在普遍性问题的文章,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写文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然后直接在大屏幕上修改。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修改中,不但知道了“为什么”、“改什么”,还知道了“怎么改”。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评价的做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有助于学生习作修改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如在缩写的习作中,要求学生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学生动手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巡视,有的学生抓不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懂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删减,针对发现的问题,可以选其中的一篇让学生来交流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缩写的要领。
   三、自改习作,反复斟酌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习作教学中,学生自改习作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也是习作讲评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改习作能力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该在学生自我修改前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如习作中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还应根据每篇习作的特点提出一些特定的要求。
   例如以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就可以根据主题制定几条修改要求: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基本要求);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合适的称呼(特定要求);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材料,把观点表达清楚(特定要求);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表达真情实感(特定要求)。学生只有在清楚要求后,才会有目地性地进行修改,也才能把习作改好。
   其次,自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因此,朗读法是最有效、最简单的修改方法。在反复读中许多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便显露出来,若发现不妥便及时提笔修改,改完后再读,读后再改,直到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反复的斟酌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会得到更多的提高。
   四、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让学生参与习作的评改,将大大提高学生评论的眼光和能力,能够使他们从同学的“镜子”中醒悟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学生之间互评互改,转换角色,能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互评互改可以分为同桌互改和小组互评互改,同桌互改,指每次批改,同桌交换习作,一人负责一篇,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小组互评互改是指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习作,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给予点拨解决。在互评互改中,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评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夏茂娟,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构建,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一、构建和谐互动过程,倡导
一、学校创办“写作乐园”,实现“因材施教”目标   班级制作文教学,便于管理,且比较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基础较好学生基本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可是学困生则懵懂听课,浑噩写作,是典型的“跟班学”。如果把作文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编组辅导,既便于老师授课,又能使学生梯次进步。具体做法是:老师在班级内摸底调查,积极宣传,鼓励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报名加入“写作乐园”。然后根据报名人数,按低、中、高年级编班、分组。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杜威、陶行知两位教育大师共同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刘国正、顾黄初等知名语文教育家从语文学科教学出发,主张“语文教学”应与“生活”接轨,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重视古诗词的词句特点以及主旨大意,淡化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感悟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生文学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能力普遍偏低的现象,而新课标的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换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做好课前预习,务实课前基础   由于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只
有人说教师是靠嘴吃饭的。是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说的能力,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更为重要。这方面我体会颇深,这要从96年说起。那时,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怀着满腔激情走向三尺讲台。学生时代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语文基础知识,简笔画,手工制作……没想到这些在教学中统统派上了用场,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尤其是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让我在课堂教学中大显身手。那时的乡镇教师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教育家于漪也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真情实感。   微写作之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部分的写作,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2014年北京卷就要求“写一段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
钱梦龙认为:“教育,就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艺术就是影响人的艺术。”作文创作如果离开了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是“让他说,他也不会说”。无法达到“人人都能有话可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让学生乐于作文创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深入生活,从课本收集、整理材料   通过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我们会发现,这些观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史知识,学习古代文化。但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十分堪忧。  就文言文的具体教学方式而言,逐词逐句地串讲,至今仍然是文言文教学比较普遍的现象。似乎大家对文言文采用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这种逐词逐句的串讲仍然以考试为方向标,体现了教师的“讲”,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学”,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即包括客观生活,也包括主观生活。一般来说,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将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化在写人叙事中,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的事件直接的反映社会生活。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叙述了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诗歌中写人叙事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诗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意味;而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
语文老师会发现: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开始头疼,不是觉得“无米可炊”,就是有着“眼前有景吟不得”的困惑。究其根源,就是缺乏观察,缺乏生活体验。   生活是作文之本,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要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自然,去参与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从五彩的生活情趣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写出真实的、有情感的练达文章。   一、融入社会,参与生活   作文教学应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