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入门品诗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ryu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重视古诗词的词句特点以及主旨大意,淡化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感悟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生文学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能力普遍偏低的现象,而新课标的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换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做好课前预习,务实课前基础
   由于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只有4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安排所有的教学内容将会导致语文课堂很仓促;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前的预习环节,在学习一篇古诗词时,教师应该使学生在课前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前预习。首先,让学生将所学诗词的作者的生平事迹、所处的历史年代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等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范围,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主旨大意的理解;其次,学生在课前应该将诗词认真诵读几遍,通过互联网或者词典等工具将不懂的词句进行查阅,课前预习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诗词主旨大意,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的阅读技巧,更深刻的感受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另外,学生应该将预习过程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疑难之处重点勾画出来,以便学生可以在教师讲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讲,经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听课难度,极大地提高诗词教学效果。
   二、品味诗境,感悟主题
   1.形象思维,呈现诗词意境
   在课前熟读古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将诗词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像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准确的描述出古诗词的主旨大意。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自感悟诗词的时间,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描绘诗词中的画面,然后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得出古诗词意境美的共同点,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归纳,完善学生对诗词意境的解读。初中的古诗词都有着非常美的意境,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桥人在天涯。”词人通过寥寥数句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夕阳西下,一条小溪在屋舍的前面缓缓流淌,干枯的藤蔓上一只昏鸦在不断地哀叫着,远处的古道上一匹瘦马在慢慢前行。这样悲凉的画面使学生也会顿感凄凉。
   2.制定教学目标,培养文学素养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改变,既要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熟练掌握,也要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价值观全面提高。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词句的意思等之外,更应该重视学生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情感以及所要揭示的道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想象力、感受力以及文学素养,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迁移比较,读写结合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同一类型、同一风格的古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古诗词。比如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他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这种深厚的情谊在诗人的笔下就融化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情景当中:诗人目送友人乘船离去,直至消失在漫无边际的长江水面,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就如同那日夜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一样。教师可以与李白的另一首有名的送别诗《赠汪伦》相比较,在这首诗当中诗人将他和汪伦深厚的友谊融化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所描绘的场景当中:诗人乘船离去,看着站在那边目送自己的友人,低头看着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水,不由自主的感叹他们的情谊比这深不见底的桃花潭水还要深。通过两首诗的比较,使学生对诗句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易于学生总结学习古诗词的规律。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与初年纪的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较为强烈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因此,在初中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初中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欲望,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也可以适时增加一些课堂知识检测环节,一方面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优化了古诗词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诗词精炼、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学会品味诗词中蕴藏的意境美,不断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杨益平,教师,现居江苏海门。
其他文献
“你懂的”三个字现在已经耳熟能详了,它既巧妙地回避了某些敏感问题,又智慧地回答了记者的追问,还让古板的问题变得饶有趣味。事实上,在我们语文课堂上,也需要和期待诙谐智慧的“你懂的”。   一、“你懂的”是留白,丰富了价值取向,它让课堂难忘   大家知道,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留白必不可少的。其实“留白”原来指国画创作中一种用白当黑的构图方法——例如画一叶扁舟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之上,一位老渔翁坐在船上
为了多元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适时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卓越法律”等卓越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就“卓越教师”培养而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召唤。   一.卓越教师的内涵   对于卓越教师的界定和理解,目前教育界还没有具体定论。柳海民、谢桂新认为,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一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二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一名卓越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三是专业
“诗言志”,古诗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情感大致可分为: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赞美之情、自得之情、忧愤之情等。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状物、咏史来抒发情感,我们只有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才能产生情感共鸣。下面结合实例具体介绍四种体会诗情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法  朱光潜先生曾这样论诗:“要懂得诗词,一定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课堂上我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语文教学,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传递交流的过程。作为经典的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注定不是冰冷的、生硬的,而是充满感情的。那些课本上的文章,如果失去了情感,就是一段段文字而已,而融入了情感,则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学生想要接受的知识,是能使他们产生共鸣的,而不是距他们千里之外的,没有情感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时间也只能局限于课堂。所以,融入情感的语文教学是成功的、高效的。接下来,将结合教学经验,谈谈
笔者在教学中以自主模式为抓手,打造更加生动高效课堂,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浅论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语文自主课堂要借助于扁平化载体搭建平台   扁平化的学习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其对上要正确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对下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且要发挥出重难点突破的有效作用,从而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合作小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扁平化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应该是平等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构建,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个性得以张扬,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促使教学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境界。   一、构建和谐互动过程,倡导
一、学校创办“写作乐园”,实现“因材施教”目标   班级制作文教学,便于管理,且比较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基础较好学生基本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可是学困生则懵懂听课,浑噩写作,是典型的“跟班学”。如果把作文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编组辅导,既便于老师授课,又能使学生梯次进步。具体做法是:老师在班级内摸底调查,积极宣传,鼓励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报名加入“写作乐园”。然后根据报名人数,按低、中、高年级编班、分组。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杜威、陶行知两位教育大师共同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刘国正、顾黄初等知名语文教育家从语文学科教学出发,主张“语文教学”应与“生活”接轨,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