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铃响春色来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泗县,古称泗州,这座历史悠久的皖东北小城,曾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1943年9月24日,原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铙子健同志,在苌圩村苌郭庄日伪据点攻坚战中,第一次采用地道爆破战术取得胜利。泗灵濉县县长苌宗商在此开辟了濉南片抗日民主根据地,皖北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许步伦曾在这里指挥过战斗。
   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如今的苌圩村在村总支书记、村主任陈春玲的带领下,在脱贫攻坚战中,焕发出新的盎然生机。
   陈春玲,1977年2月16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苌圩人,可以说她是听着父辈们革命斗争故事长大的。她,在这块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上成长,从小就萌发了扎根乡村、建设家乡的念头。
   1998年高中毕业后,她和许多青年人一样,踏上了进城创业之路,来到了上海玉灿鞋业有限公司,凭着她的睿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一番打拼,于2005年任“针车车间主任”,成为这家民营企业的高管,并先后被派往缅甸,越南等国外分厂作技术指导。不久,她在家乡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翕和鞋业有限公司,为村民就业提供了30多个岗位,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时间来到了2016年9月,瓦坊乡党委政府招贤纳士,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陈春玲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回到了苌圩村,任村支部副書记,主持村两委工作,2018年换届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并挂职乡党委委员,开启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新征程。
   5年来,她一心扑在苌圩村脱贫奔小康的事业上,用脚丈量过苌圩村的每一寸土地、跑遍苌圩村11个自然庄每一户人家,用心去办好脱贫致富的每一件事。她深入调研,摸清低收入、五保和贫困户的底数,并梳理情况,分类归档,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她决心引进高效农业,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快从江苏江阴引进了荷兰豆,当年苌圩村2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6户)种植荷兰豆150亩,第二年春天,就喜获丰收,亩产2000斤以上,每亩纯收入8000元,比传统农作物增加了两倍以上。这是陈春玲帮助村民们收获的“第一桶金”。
   紧接着,在收割完荷兰豆之后,她又从上海闵行区辛庄镇,及时引进了菜毛豆,村民们有了“第一桶金”的收获,就有了试种菜毛豆的热情,30多户村民又播下了200亩菜毛豆,平均亩产都在3000斤左右,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大家又尝到了甜头,第二年苌圩村大面积种植菜毛豆,2020年该村菜毛豆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亩,占全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4以上,带动当地农户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同时还拉动了更多的群众就业。就连邻近的张楼村居民也被吸纳到采摘、搬运中来,他们的每天收入都在100元以上。菜毛豆的秸秆晒干后,可作为饲料的原材料,每斤都在2毛钱以上,这对村民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菜毛豆的种植既富了村民,又免于禁烧对保护环境和改良土壤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在脱贫攻坚战中,最使陈春玲惦念的是肖庄的一户人家,母亲是外地人,在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就狠心地离家出走了,至今下落不明,父亲于2018年9月病逝,留下了2个孤儿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陈书记针对这种情况,找到郭集村一位郭先生,与他一起分别承担起这两个孩子的包保任务。姐姐由郭先生抚养,现就读于泗县三中,妹妹由陈书记抚养,现在本村小学读6年级。我们还了解到,陈书记经常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带孩子到泗县、睢宁、屏山等地游玩,让孩子开阔眼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包保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对陈书记和那位郭先生的义举和勇气,感到由衷的敬佩。
   陈春玲引领大家脱贫致富,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片赞誉,也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她的倡导下,苌圩村成立了“扶贫志愿者团队”,陈书记任队长,团队由“乡贤五老”组成,老党员、离任老干部、退休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和老模范代表。团队起初只有16人,现在已发展到37人,团队的主任务是:助力村两委扶贫攻坚,参与环境整治,宣传乡风文明,化解邻里纠葛,美化乡村建设,既是村两委实施“精准施策”的得力助手和脱贫攻坚的参谋,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拉近群众距离的桥梁和纽带。
   由于群众反映村里的杨树居多,每年从4到6月,杨树花絮铺天盖地,污染环境特别厉害,还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陈书记亲自率领志愿者团队,依照法律程序,不要任何报酬,经过两年时间,为全村砍伐大小杨树118561棵,并义务为村民房前屋后栽种果木树和风景树,如今薄壳核桃、黄桃、石榴、樱花、高杆女贞和栾树已经成林,村居环境面貌一新。
   陈春玲通过多方协调,统筹资金1573万元,实现了全村硬化道路全覆盖,种植绿化树木49000多棵,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实施了苌圩村“三大革命”,告别了脏乱差,落实了种养补助106户22.94万元,贫困户补助资金58.8万元,智力扶贫616人次23.1万元,享受雨露计划31人次,补助资金9.3万元。用足用活党的惠民政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污水管网建设,自来水厂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电网改造等。并通过秸秆利用、光伏发电和仓储租赁等渠道,盘活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的福祉,2020年村集体收入突破了30万元,苌圩村人均收入达11000多元,创历史新高。
   苌圩村党总支在争创“五面红旗”和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2019年苌圩村连续三年被瓦坊乡评为“五面红旗村”,2020年苌圩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陈春玲连续三年被瓦坊乡评为五星级书记,2017年当选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人大代表,2020年10月在县委组织部举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讲演中,荣获第二名。
   然而,陈春玲并不满足于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而是把目光瞄准了即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如何进一步开展产业帮扶的新的探索。
   2020年3月疫情刚解封,陈春玲就驾车到萧县马井镇,“安徽省永富(绿芦笋)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尔后,又于4月25日,带领村民32人乘坐中巴车再次到萧县考察,并听了专家的讲解和培训,了解到种植绿芦笋管理、销售都有保障,亩产2000公斤左右,成本在150元左右,每亩纯收入在1-1.5万元。有的村民当即表示愿意栽培试种。目前,村里8户农民试种50亩,并与“北京中农天腾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回收合同,合同为期10年,村里作了担保,并预备流转土地200亩,实行股份合作制,作进一步推广。
   2020年9月份,陈春玲又主动与肖庄村民肖存款取得联系,并通过肖存款生意伙伴北京市朝阳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联盟绿色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副秘书长逄程程,引进“救心菜”种植。“救心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菜,是中国农科院通过改良野菜而成的保健品,一年种植,可连续收获20年,救心菜根系发达,耐寒,极易生长,亩产达2万斤,每亩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0月份,由山东济宁市育苗基地免费提供秧苗,在村干部牛元奎带头试种下,全村共栽植72亩,成活率100%,陈春玲指着眼前的320亩土地很有信心地对我们说:“我们明年将大面种流转土地种植救心菜”。
   陈书记的大胆想法和做法,使我们看到苌圩村生机勃勃的未来。
   当我们问陈书记,“这几年你放弃年薪上百万元的工作,来到苌圩村任书记,你后悔吗?”陈春玲微笑着说,“我是苌圩村土生土长的人,我深爱这片红色的土地,能在村书记岗位上为父老乡亲服务,是我一生的荣幸”。
         (董万泽 安徽泗县新研会)
  (本栏目责任编辑 徐良文)
其他文献
神州的大地上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灿烂的星空中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历史的画卷上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人民的心坎上  有一面旗帜  是那么的鲜红  啊,这是华夏民族强盛的图腾  这是炎黄子孙心中的明灯  中国党旗红!  望志路的弄堂里  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南湖的红船上  升起了启航的大旗!  大旗下  多少仁人抛家取义  多少志士舍身成仁  多少英雄前赴后继 
期刊
奚兴章烈士1912年6月出生在上海市浦东南汇县新场镇,是新场镇“奚长生中药铺”铺主的后裔。铺主奚长生曾因创制中药“紫金锭”而驰名。奚兴章父亲奚颂南(宝生)擅长山水人物画,虽非大家,却也名噪一方。奚家有横五间三进深的中欧式住宅,家境殷实。奚兴章小学毕业后,即入周浦中学初中,后考入上海中学高中。1930年高三时,因父亲病故家境变迁,为照顾老母和年幼弟妹,虽天资聪颖、成绩优异,也不得不辍学,他用稚嫩的肩
期刊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每当这脍炙人口的旋律响起,我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81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这首流淌着芝麻浓香、流淌着军民鱼水深情的《黄桥烧饼歌》,至今依然令人动情感怀,依然嘹亮艳红!   歌儿为什么这样红?得从她的诞生说起。   1940年的黄桥战役,是抗战以来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反顽自卫战役,是在
期刊
苏北淮安,有个叫做刘老庄的地方,一座静谧肃穆的烈士陵园里,安息着82位新四军指战员的英灵,他们来自同一个连队。在78年前那场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中,为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他们顽强坚守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粒子弹,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   陵园纪念馆的门柱上,赫然篆刻着26个大字,那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手书之挽联,精准再现这支队伍的发展历程与那场血战的惨烈:“由陕北
期刊
1943年新年刚过, 驻扎在南京郊区溧水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的琚逸芳与其丈夫接到上级命令,去延安学习、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对琚逸芳他们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个很大的喜讯,他们一直向往着圣地延安,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唯一不方便的是琚逸芳身怀有孕,虽说胎儿还小,毕竟去延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还要穿越几个沦陷区。但琚逸芳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吃再多的苦她也愿意去延安。当时,琚逸芳的职务是新四军六师十六旅
期刊
本刊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挖掘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位于南京溧水区的中国新四军研究馆(暂定名)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革命文物和史料。   2021年3月4日下午,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市溧水区就共建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挖掘党史军史资源,共同打造溧水红色地标
期刊
1944年底,日军为应付太平洋战争,日益窘迫,一时难以纠集较大兵力对付新四军。此时毛泽东主席交给了粟裕一个新的重任,渡江南下,开赴东南沿海日占区,争取控制苏、浙、皖、闽、赣等几个省。   苏浙和皖南属国民党第三战区,曾将陈毅、粟裕的江南指挥部逼过长江赶入苏北,还在“皖南事变”中重创叶、项9000余人。苏北新四军被他们视为漏网之鱼。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3个团从苏中出发,南渡长江,
期刊
4年前,洋马镇贺东村还是省定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多,村集体负债重。可自打徐金生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贺东村真的“金生”了,不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一跃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人们都向徐金生投来赞许的目光,说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贺东村翻身生金,锦囊里的妙计就是多。而徐金生却谦虚地说:“我哪有什么锦囊妙计,不过是弄弄菊,把这个小产业做大罢了!”   洋马镇是省内外著
期刊
那是1941年的1月,寒冷笼罩着整个皖南山区。新四军在奉命北撤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7个师的突然袭击。新四军将士英勇血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一支10来人的小股部队,在一个连长的带领下,奇迹般地钻出了敵人的包围圈,希冀渡过长江到中共控制区去,一个连的国民党军队在他们后面死死追赶。两者若即若离,间距不过是一袋烟的时间。   这小股部队突围到了南陵,具体也不清楚走到什么地方了。突然,一条10
期刊
一艘红船,从南湖启航,  托起承载民族的希望,  风雨无阻,扬帆破浪。  喚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  拨开了笼罩着九州的迷茫。  吸引华夏优秀的儿女,  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  在浴火中重生,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信仰。  铁锤砸碎旧世界,  镰刀收获胜利的辉煌。  无数的共产党人,  呕心沥血,胸怀坦荡,  沧海横流百炼成钢,  百年的探索,  信念的执着,  民族复兴的使命,  挺起担当的脊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