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手法治疗 中药治疗 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1998-2009年作者采用正骨按摩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该症36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3例中,男257例,女10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5岁,以30-50岁者多见。单节段椎间盘突出261例,其中L2~3椎间盘突出45例,L3~4。椎间盘突出36例,L4~5椎间盘突出198例,L5S1。椎间盘突出65例,L3~4并L4~6。椎间盘突出19例;3节段椎间盘突出21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30年,有扭伤史者265例,有劳损史者83例,其它原因15例。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方法采用仰卧位盆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10~20kg,最大重量不超过体重的1/2。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严重者可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在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减少下地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2.2 推拿手法①滑推脊椎法:患者俯卧位,首先在痛点上,揉舒活筋,然后用中食指沿脊柱两旁由上而下的轻轻滑推。接着改用掌根沿脊柱两侧由上而下(胸至骶部)较用力进行滑推。最后术者握空拳由上而下叩击脊柱两侧各3遍。②穴位点压法:患者俯卧,先用拇指点按在环跳、秩边、委中等穴,然后握拳中指关节突起对准穴位进行重按,各3次。③扳肩按腰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健侧,一手掌按患者腰部(一般L4~5),一手自肩外上方扳住患者肩部往内上方牵拉,牵到适度时,按压腰部的手用力向下压,共3遍。④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患腰尽量贴近床面。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按患髋骨后外缘,一手按其患肩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这时腰骶部闻及弹响声。⑤屈膝屈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两手扶患膝,使患肢屈髋屈膝至极度,尽量使膝关节贴近胸部,使腰部弯曲,共3遍。⑥患肢滑推法:患者仰卧位,助手把患下肢抬起。先用空拳叩击大腿后面,然后用掌根从上而下由环跳向下滑推至阳陵泉,再由腹股沟推至髌上囊,各操作3遍。
2.3 中药治疗 内服药用威灵仙15g、防己10g、牛膝15g、杜仲15g、防风19g、白芷10g、独活12g、白芍15g、葛根lOg、香附lOg、茯苓15g、木瓜10g、车前子15g、黄芪15g、桂枝6g、当归12g、川芎lOg、生地lOg、续断10g、益母草15g、千年健lOg、延胡索lOg、海桐皮15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外敷用接骨舒筋药膏,以增强其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85度以上,可参加体力劳动并不复发者。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腰部曲线稍差,直腿抬高试验75度以上,不影响工作及生活者。有效:症状和体征大有好转,功能基本恢复,触诊脊柱有轻度侧弯或后凸,向前弯腰后仰时,患者有轻度酸胀感,不能负重作业,可参加轻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大改变者。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363例,疗程最短2周,最长2个月。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临床痊愈302例,占83%;基本痊愈45例,占12.4%;有效7例,占1.9%;无效9例,占2.5%。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而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引起的。治疗上目前常用的手术和非手术两大治疗方法,后者为主要治疗手段。腰椎牵引的主要作用使腰脊肌放松,以解除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恢复腰椎的正常轴线,牵引还可使腰椎间隙增大,解除突出物对椎间孔神经根的挤压,椎间盘间隙产生负压而使内压降低,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致炎性物体的刺激。手法推拿,正骨推拿手法,使局部肌肉松弛,能使局部微循环加强,再施斜、侧扳及对抗牵引等,可纠正椎关节乱及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同时使局部肌肉韧带慢慢恢复正常功能,解除突出物压迫而使其回纳及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神经根压迫。中药的内服及外用可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神经根水肿的消失,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调节全身机能,还有解除疼痛及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协同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单纯的牵引、推拿、中药等单一治疗多不尽人意,也易复发,特别对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因椎盘间已发生钙化而无法使其回纳,而通过综合疗法对神经根粘连。起到松解作用,改善小关节结构及椎管狭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再建,促进局部水肿、瘀血、炎症吸收,减轻神经根的刺激,使症状得到缓解,疾病痊愈。
治疗期间,要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要适当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强腰腹肌,稳定脊柱为目的,同时要合理的配合使用腰围,禁止腰部过度负重及剧烈活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1998-2009年作者采用正骨按摩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该症36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3例中,男257例,女10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5岁,以30-50岁者多见。单节段椎间盘突出261例,其中L2~3椎间盘突出45例,L3~4。椎间盘突出36例,L4~5椎间盘突出198例,L5S1。椎间盘突出65例,L3~4并L4~6。椎间盘突出19例;3节段椎间盘突出21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30年,有扭伤史者265例,有劳损史者83例,其它原因15例。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方法采用仰卧位盆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10~20kg,最大重量不超过体重的1/2。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严重者可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在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减少下地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2.2 推拿手法①滑推脊椎法:患者俯卧位,首先在痛点上,揉舒活筋,然后用中食指沿脊柱两旁由上而下的轻轻滑推。接着改用掌根沿脊柱两侧由上而下(胸至骶部)较用力进行滑推。最后术者握空拳由上而下叩击脊柱两侧各3遍。②穴位点压法:患者俯卧,先用拇指点按在环跳、秩边、委中等穴,然后握拳中指关节突起对准穴位进行重按,各3次。③扳肩按腰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健侧,一手掌按患者腰部(一般L4~5),一手自肩外上方扳住患者肩部往内上方牵拉,牵到适度时,按压腰部的手用力向下压,共3遍。④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患腰尽量贴近床面。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按患髋骨后外缘,一手按其患肩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这时腰骶部闻及弹响声。⑤屈膝屈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两手扶患膝,使患肢屈髋屈膝至极度,尽量使膝关节贴近胸部,使腰部弯曲,共3遍。⑥患肢滑推法:患者仰卧位,助手把患下肢抬起。先用空拳叩击大腿后面,然后用掌根从上而下由环跳向下滑推至阳陵泉,再由腹股沟推至髌上囊,各操作3遍。
2.3 中药治疗 内服药用威灵仙15g、防己10g、牛膝15g、杜仲15g、防风19g、白芷10g、独活12g、白芍15g、葛根lOg、香附lOg、茯苓15g、木瓜10g、车前子15g、黄芪15g、桂枝6g、当归12g、川芎lOg、生地lOg、续断10g、益母草15g、千年健lOg、延胡索lOg、海桐皮15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外敷用接骨舒筋药膏,以增强其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85度以上,可参加体力劳动并不复发者。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腰部曲线稍差,直腿抬高试验75度以上,不影响工作及生活者。有效:症状和体征大有好转,功能基本恢复,触诊脊柱有轻度侧弯或后凸,向前弯腰后仰时,患者有轻度酸胀感,不能负重作业,可参加轻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大改变者。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363例,疗程最短2周,最长2个月。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临床痊愈302例,占83%;基本痊愈45例,占12.4%;有效7例,占1.9%;无效9例,占2.5%。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而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引起的。治疗上目前常用的手术和非手术两大治疗方法,后者为主要治疗手段。腰椎牵引的主要作用使腰脊肌放松,以解除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恢复腰椎的正常轴线,牵引还可使腰椎间隙增大,解除突出物对椎间孔神经根的挤压,椎间盘间隙产生负压而使内压降低,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致炎性物体的刺激。手法推拿,正骨推拿手法,使局部肌肉松弛,能使局部微循环加强,再施斜、侧扳及对抗牵引等,可纠正椎关节乱及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同时使局部肌肉韧带慢慢恢复正常功能,解除突出物压迫而使其回纳及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神经根压迫。中药的内服及外用可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神经根水肿的消失,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调节全身机能,还有解除疼痛及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协同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单纯的牵引、推拿、中药等单一治疗多不尽人意,也易复发,特别对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因椎盘间已发生钙化而无法使其回纳,而通过综合疗法对神经根粘连。起到松解作用,改善小关节结构及椎管狭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再建,促进局部水肿、瘀血、炎症吸收,减轻神经根的刺激,使症状得到缓解,疾病痊愈。
治疗期间,要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要适当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强腰腹肌,稳定脊柱为目的,同时要合理的配合使用腰围,禁止腰部过度负重及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