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育中的“哑巴日语”问题和对策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8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日两国频繁地进行了各领域的交流。我国一部分高校陆续开设了日语专业,特别是最近数年,高校的日语专业规模逐渐地扩大起来了,但不成熟的地方也渐渐显露出来了。人们为了实现顺畅的交流,认为必须使用敬语。很多日语学习者即使拼命学习日语,特别是按照教科书一样规范的使用敬语,但在异文化交流的情况下,经常会引起误解、导致交流不畅。日语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以高校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哑巴日语”现象为中心,结合BrownandLevinson的礼貌理论,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以及结合实际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日语教育 交流问题 对策
  一、前言
  日语教育时代要求日语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相结合。中日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直接投资等经济贸易活动日益活跃,日语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革新。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在国内的日本企业以及对日贸易的中国企业就职,而这些企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求能精通日语,还希望他们能地道、流利地用日语进行交流。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日语教育教学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学资源不平衡、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经验不足、应试教育、“哑巴日语”等等。所以即使像这种日语学习热情很高、已达到一定学习水平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对话交流。因此,本文以交流为中心,分析日语教育中存在的“哑巴日语”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说话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会说话,可以使双方沟通顺畅,谈话愉快,更有效地进行交流。所谓有效的交流最主要的是不会让双方产生不好的印象,谈话双方都能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不仅要求谈话内容在语法上没有错误,还需要根据场合、对方的身份等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不只是单纯的具有操纵语言的能力,还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社会语言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被称为交流能力。而拥有良好交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有禮貌观念(ポライトネス)。所谓的礼貌观念(ポライトネス)是指“在交流中,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顺利,进行有效的交流的策略,是包含敬意表现和郑重表达的更大的概念。”(北尾 1988)
  二、礼貌理论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概括一下,BrownandLevinson的礼貌理论。接着观察分析在日语中出现的礼貌策略。举出非母语者的发言给对方带来不愉快的例子,虽然没有想要给对方带来不快的意图,但是某种表达却使对方不快,交流上产生了隔阂。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隔阂,才能衬托出ポライトネス理论的重要性。
  以下是关于B&L礼貌理论的简单概括。所有人都有ポジティブ?フェイス(想被别人认可的欲望)和ネガティブ?フェイス(不想被任何人干扰的欲望)这两种フェイス。为了能顺利地维持交流以及不侵犯他人的フェイス,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合理运用礼貌理论策略。礼貌理论分为积极礼貌、消极礼貌两种。
  (积极礼貌策略)ポジティブ·ポライトネスの3つのカテゴリ-
  A:(お互いの共通の基盤を示せ)
  B:(自分と相手は協力関係にあることを伝えよ)
  C:(ある X に対する相手の欲求を満足させよ)
  (消极礼貌策略)ネガティブ·ポライトネスの五つのカテゴリ-
  a:(間接的に言え)
  b:(推定·想定するな)
  c:(相手に強制するな)
  d:(相手を侵害しない意思を持つことを伝えよ)
  e:(相手のほかの欲求を補償せよ)
  三、礼貌理论在中日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一)积极礼貌理论在中日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在类别A中的“假设与听者有共同点,或主张有共同点”这样的策略中,S就像是H的代辩者一样发言.也就是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发话。S尽可能接近H的心情,包含表示亲密的意图。关于这个策略,由于在形式上日中两国基本相同,所以这里就不再进行比较对照。由于对A中“表示彼此共同的基础”这个类别中的对H听者的关心、赞成和同情时,观察到日中两国语言的表达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进行比较分析。
  (1)朱:我觉得您这个头发特别有特色,是染的吗?
  (あなたの髪の色はとてもきれいだと思います。染めたんですか?)
  (2)朱:我觉得您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女人。因为您在事业上有那么好一个伴侣,在生活上也有一个非常好的伴侣。问题是在家里你是他的领导,是吗?
  (あなたは本当に幸せな女の人だと思います。……お家ではあなたは彼
  をリードしているんでしょう?)
  像例(1)(2)一样,中国人在交流的时候,为了强调与H的亲密程度,常常会向“听者的私人领域”进行问话。与日语直接称赞对方的形式不同,在汉语中经常使用“褒奖+提问”的形式。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认为通过与对方(与对方的年龄差无关)分享彼此的隐私,可以使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另一方面,使用提问的形式,可以不让被夸奖的人感到负担(害羞),有移除对方视点的效果。对此,日本人在赞扬对方时,几乎都停留在下面例(3)一样的“夸奖”,没有进入对方的“私人领域”的发话。
  (3)K:(髪型)本当に素敵、本当に個性的ですもんね。
  S:カーブね、このカーブが難しいのよね。
  K:そうですね。片側じゃなくて、両側ですからね。同様になっていて
  ですね。
  从上述的例子来看,中国人通过与说话对方共享私人生活的信息来表示亲切,而另一方面可以说日本人更重视保护自己的私人领域不被侵犯。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从这个策略中反映出的日中两国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学习时要注意的重要点。
  (二)消极礼貌理论在中日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比如向长辈征求喝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表达呢?「先生、ビールを召し上がりたいですか」这是一个刚学习过敬语的日语学习者经常使用的古典例子。了解到对长辈不能使用「飲む」而需要使用「召しあがる」这种尊敬用法的学生有在派对上使用时,却让对方感到讨厌的经历。虽然是按照规范的语言使用,却使对方感到不愉快。这是因为与刚才BrownandLevinson“威胁对方面子的程度”理论相违背的。为什么呢?
  刚才的学生违反了negativeface即对方不想被他人侵犯自己的私人领域的意识。也就是说“想……吗”可以说是侵犯对方领域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像「先生、ビールになさいますか」一样,避开“たい”来表达也就是他们所说的ネガティブ?ポライトネス。另外在留学生当中经常看到对老师使用「あなた」的例子,如果考虑到这是作为妻子对丈夫称呼的功能的话,在日语或韩语中避免使用第二人称称谓的策略可以说是为了不侵犯对方领域的所谓消极理论的表现之一。
  ネガティブ·ポライトネス指的是表示对消极的フェイス的关怀,不侵入对方的精神和物理领域的礼貌理论。(B & L,1987:129)在这个分类中,中日两国语言中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通过将表现内容变成暧昧,可以保持与H的常识距离。比如:
  (4)K:これはやっぱり特技だと思いますよ。モデルの方お喋りにならな
  い方多いですからね。多分ね。
  R:そうですね。
  (5)H:安産だったので、私は一泊して、一日で出て来ちゃったんですよ。
  K:それはすごいですね。
  H:でも、あの、多いみたいです、アメリカでは。
  在日语中经常使用像例(4)(5)表达暧昧的“可能”、“大概”一类的暧昧语,以此来尽可能避开任意揣测对方的状态、避免随意决定的态度。与此相对,在汉语的对话中,经常使用“是不是”、“能不能”这样的选择疑问句。
  (三)总结
  从这里的分析来看,无论是日语还是中文,都可以通过使用对对方表示亲切的积极礼貌用语来解除FTA(威胁对方的脸的行为),从而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其次,在中国人交流的时候,为了强调与听话人的亲密程度,主张踏入听者的私人领域的发话。从实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很亲疏并且在提到坚硬的话题时,最大限度地尊重B&L所提倡的与对方的亲密感和以最大限度地尊重说话对象的“不想被别人打扰”的消极礼貌理论。最后,从这里的观察和分析来看,中日两国语言礼貌中最大的差异是对消极礼貌的使用认识的不同。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学习日语的困难不在于词形本身,而是需要在考慮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的同时,依据场面来区分使用这一难点上。
  四、交流能力提高的对策
  (一)教师应强化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尽可能让日本老师担任会话课的讲授。为了提高日语能力,特别是会话运用能力,对日本社会的规则、习惯、文化等知识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日本老师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关于指导什么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学习环境来采取相应的指导方法。此外,改变以往以语法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转换为以培养具有良好交流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二)教师应积极鼓励、帮助引导学生
  与“读、听、写”这三个技能相比,有很多学生不擅长“说”。其中也有很多学生对“说”有强烈的拒绝反应。这种倾向与其说产生在低年级学生当中,倒不如说强烈的反映在即使学过很多语法、拥有庞大的单词量的高年级身上。正因为学习了很多语法,而对它们之间不熟练的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失去了积极努力的信心。要打破这种状况,教师应积极鼓励、及时帮助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取长补短、恢复自信、提升自己。
  (三)多加举办日语课外活动
  好好利用学校课程结束后的课外日语活动时间。在上课过程中很少实行的日语活动,比如离开教材大家一起唱日语歌曲、做有关日语游戏、欣赏日本动漫等等,营造一个师生欢快畅谈的氛围。不需要从教材提取会话内容,大家可以根据相互之间的喜好话题,自由、愉快地互相交流。随着和日本老师的交流,有关日语和日本文化的知识也会随之增加。平时上课的日语科目中学生的实践性的日语学习很少,有关演讲、谈话能力、交流能力提高的课程很少。而课外日语活动是进行平时上课体验不到的活动,由学生自主举办。这有助于发现与日本人之间异文化的特色,通过日语促进大家的相互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参加课外日语活动,相信学生们在听力、会话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上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结语
  至今为止,日语学习者在日语的学习中特别是敬语的学习和使用中,过于关注敬语形式,轻视实际的语言行为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有必要把礼貌理论引入到日语教育教学中来。这样谈话内容不仅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也符合日本人之间交流的习惯。选择适合对方的礼貌策略(积极礼貌、消极礼貌)有利于顺利地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脱离“哑巴日语”的怪圈。
其他文献
摘 要:《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是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她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用非虚构的方式描写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对母亲投以审视的目光。论文尝试从被审视的母亲形象出发、分析六六从“审视母亲”到“自我审视”的心态变迁,进而探讨这种“母亲审视”的意义内涵。  关键词:虹影 自传体小说 审视母亲  虹影是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海外华人女作家中很特殊的一个,她的作品中包含着身份认同、漂泊心态、文化失根、价
期刊
摘 要:管家这一职业虽然起源于法国却在与之隔海相望的英国盛行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在英国社会受到的高度认可与英国的贵族精神和绅士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在位于亚洲的东方国家——中国,旧时为官僚和商贾管理家产和日常事务的地位较高的仆人也被称为管家。[1]在英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贵族和世家的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作家为读者们塑造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管家形象。管家形象的跨文化
期刊
摘 要:大学校园小说创作始于1917年江苏女作家陈衡哲的《一日》,继之20年代陈白尘的《漩涡》,30年代叶圣陶《英文教授》进一步铺垫,终于迎来40年代钱钟书《围城》的里程碑之作。50年代康式昭、奎曾的《大学春秋》与程树榛的《大学时代》弘扬了满满的正能量。新时期以后,大学校园小说创作多以“审丑”的姿态出现。21世纪的头十年,这种书写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作者们以剥皮见骨的冷峻笔法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处
期刊
摘 要:《听泉》是日本散文家东山魁夷笔下一篇文笔清丽的作品,它在给了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向何处去的思索,并告诫我们要回归生活的本真,抛却偏执和自以为是。此外,东山魁夷创作出如此清新的散文也与其画家身份有关。艺术不分国界,这与我国北宋词人苏轼何其相类,苏轼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有颇深造诣。虽为豪放派词人,苏轼也不乏许多清新隽永的名篇,也抒发了他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求。故本文以人生价
期刊
摘 要:拥有四百年历史的粤剧是一个具有极强包容性的剧种。她融南北戏曲艺术为一体,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多样而独特,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三戏创作活在当下,应对市场,化用程式,提炼程式,将粤剧引向年轻观众和都市群体,固守传统而又开拓创新。  关键词:技、情、艺,粤剧三戏说  广东粤剧院的戏非常注重技、情、艺的结合,该院演出的《梦·红船》《决战天策府》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隐喻映射理论,借助权威语料,研究了英语动物名词名转动及其汉译。通过分析隐喻映射的过程,可以知道始源域的部分特征如行为、天性、能力等映射到了目标域里,这些部分特征的映射为英语动物名词汉译提供了参考依据。做该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名词名转动产生的意义,同时能为翻译这些动用后的名词给予启示。  关键词:隐喻映射 名转动 英语动物名词汉译  一、引言  在英语中名词使用频率高于动
期刊
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内容、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徽州木版年画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类型,通过简述徽州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作为民俗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徽州木版年画中的文化元素及民俗艺术价值,以期通过系统的分析,对徽州木版年画相关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为后续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开发等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徽州木版年画 纸马 民俗艺术 文化价值 
期刊
摘 要:农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文化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形态为古村落文化,古村落文化集中体现了农业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农业文化。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重点强调了对古村落的保护。本文以皖西地域为例,探究农业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推动新时期对于农业
期刊
摘 要:《明夷待访录》是体现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然而对于其思想根源,有的学者认为其源于传统儒学经典,亦有人认为其批判立场受刘宗周思想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该文本的分析探究,认为《明夷待访录》之政治哲学思想根源在于孔子的“正名”思想。黄宗羲通过对君、臣、法之名的分析界定,以探明其概念、内涵和所应具有的实践意义,其目的在于为君、臣、法正名。  关键词:正名 君 臣 法  黄宗羲(1610-169
期刊
摘 要:西田几多郎的纯粹经验与布伦塔诺严格意义上的表象都是任何判断、情感等现象的基础,并且作为活动本身的表象也是先于主客之分的。事实上,西田也多次使用表象一词,在统一和分化过程中,表象和纯粹经验都受内部统一力的作用。此外,他们都对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作出区分,而且心理现象与直接经验的意识现象具有类似的结构和指向,这为我们研究和理解整体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表象 纯粹经验 心理现象 自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