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五四运动后,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登上了中国文学舞台。在此进程中,几乎占领了整个儿童文学领域的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功不可没。本文简要介绍分析了五四前后重要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自觉的儿童文学诞生并迅速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时期提倡民主、科学、自由、个性解放的主题一样,现代儿童文学着重探讨怎样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孩子。然而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基础薄弱,局限于“尊君、卫道、孝亲”等儒家文化规范的读物,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迫切需要。因此,与五四时期的整个开放心态一样,儿童文学初期建设者们将目光转向域外,开始大量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当今家喻户晓的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徙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阿丽思奇境漫游记》等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并翻译进中国。这些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在当时的文化界一时蔚然成风,如同郑振铎所言,“一切世界各国里的儿童文学的材料,如果是适合于中国儿童的,我们却是要尽量采用的。有许多许多儿童的读物,都有是没有国界的”。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儿童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而从此登上了中国文学舞台。
一 重要译作
五四前后,题材丰富多彩,内容风格炯异的外国文学作品被大量介绍。几乎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贝洛尔、科洛迪、爱罗先珂、克雷洛夫、莱森、法布尔等都被介绍进中国。一方面,译者们从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出发,重译晚清时期已介绍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这包括寓言、科幻小说、儿童冒险小说、教育小说、童话等;另一方面,译者们以“儿童本位”大量翻译诸如《安徙生童话》之类的童话集。这些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为如饥似渴的中国孩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愉悦。
在这些翻译作品中,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安徙生童话》。《安徙生童话》最早由孙毓修先生介绍进中国。当时在他主编的《童话》刊物上曾发表了他译的《女人鱼》、《小铅兵》等作品。较成规模的《安徙生童话》的中译本是1918年出版的陈家、陈大镫的文言译作《十之九》。然而“使安徙生被中国人清楚的认识的是周作人先生”。
《格林童话》最早出现在崇文局出版的一本《童话集》,是黄洁如女士编译的,里面选有格林童话六篇。后来赵景深又译了一册《格林童话集》,同样是六篇,也是由崇文书局出版的。另外当时散见于报章杂志的很多,诸如《妇女杂志》、《少年杂志》、《儿童世界》,以及各种儿童文学丛书、儿童故事读本,大多译有格林兄弟的童话。格林童话的输入,无论是对我国民间童话的采风,还是“教育童话”的研究,都起了促进作用。
《爱的教育》也是风行于五四以后的一本外国儿童文学译作。《爱的教育》是意大利来米契斯的一本儿童小说。一九二三年,由夏丐尊译后先在《东方杂志》上连载,尔后出版单行本。夏译本曾风行二十余年,再版三十多次。这部作品具有陶冶孩子们心灵的强大艺术力量。自夏译本问世以后的数十年间,中国“许多中小学把《爱的教育》定为学生心读的课外书,许多教师认真地按照小说中写的来教育他们的学生”。一九三零年,开明书店还专门出版过一本由小学教师写的《〈爱的教育〉实施记》。陈伯吹的儿童小说《学校生活记》,也是得益于《爱的教育》的启示而写成的。
《列那狐》原为法国的一部以狐狸列那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诗,在中世纪法国家喻户晓,最早由郑振铎译入中国。1922年,郑振铎曾就其中片断改写为《狐与狼》。1925年,他又根据歌德的改写本,将它全部译成中文。《列那狐》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惯于谎骗、诡计多端的动物典型——狐狸列那。这部书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动物拟人化形象及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受“狐狸列那”的影响,从此狐狸这种本来在中国传统读物中情态不一、好坏有之的形象,成了童话创作中的一个特定的反面角色。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于1922年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翻译进中国。英国刘易斯·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风靡欧美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赵元任先生用生动活泼的口语翻译此书,并在译本序言中对它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全面的评价。尔后周作人又进一步对《阿》书中所表达的“无意思之意思”进行了肯定与推崇,并且对赵元任的翻译大加赞赏。从此阿丽丝的形象在中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一些作家甚至用这一童话人物进行再创作。例如沈从文于1928年出版了《阿丽思中国游记》,这也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童话。1931年,陈伯吹又创作了《阿丽思小姐》
《爱罗先珂童话》是俄国诗人及童话作家爱罗先珂所作。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童话剧《桃色的云》和童话集。1922年《爱罗先珂童话集》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九篇为鲁迅所译。1931年,由巴金主编的第二本爱罗先珂童话集《幸福的船》,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主要译者有鲁迅、夏丐尊、胡愈之等。鲁迅在翻译《爱罗先珂童话集》后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其实,我当时的意思,不过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而已,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华国的艺苑。”《爱罗先珂童话》的译介,对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 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形成期,有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中国儿童文学自古就有,如早期的儿童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等;也有人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开始于晚清,因为当时也曾大量翻译了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自觉的中国儿童文学形成于五四时期,而对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功不可没。
五四时期的外国儿童文学与晚清的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最显然的区别在于:晚清的翻译是以成人为本位,译者希望能“文以载道”强国富民;而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的译者则是以儿童为本位,翻译的目的是为孩子提供适宜他们的读物。因而五四时期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个新奇绚丽的儿童文学天地。至此,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登上了中国文学舞台。
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引进,使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们从中汲取了灵感,形成了包括重视儿童文学在内的文学主张。比如,接触到《安徙生童话》等外国优秀作品后,周作人对中国传统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向来对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因而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周作人认为儿童具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因而儿童有文学的需要,儿童的文学应该能满足儿童内外两面的生活的需要,使其生活丰富。1920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文章。而儿童文学也正是由“儿童的文学”这一提法逐渐简化而成的。
第二,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关注者提供了创作范本,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例如因从《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获取灵感,沈从文于1928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问部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1931年,陈伯吹又创作了《阿丽思小姐》。
《安徙生童话》对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叶圣陶的《稻草人》被史学家定位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起点和标志,因为它不仅体现出了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而且还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然而不容人忽视的是《稻草人》是叶圣陶有效借鉴外来文化的结果。正如叶圣陶所言:“我写童话,当然是受了西方的影响。五四前后,格林、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陆续介绍过来了”,“对这种适合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然会注意,于是有了自己来试一试的想头”。正是这种“试一试”的想法使得叶圣陶创作出了《稻草人》。
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没有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就没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使得中国文学界第一次看到了带有现代意义的、以儿童为主体的少儿读物,看到了时代的特色,从而对中国传统的宣扬忠君等封建思想的儿童读物进行反思。而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则从模仿他人到自己创作,最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儿童文学。
参考文献:
[1] 郑振铎:《儿童世界》(第三卷),《儿童世界》(第二卷),1922年第13期。
[2]周作人:《读十之九北京》,《新青年》随感录,1918年。
作者简介:张昆群,女,1972—,湖北武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自觉的儿童文学诞生并迅速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时期提倡民主、科学、自由、个性解放的主题一样,现代儿童文学着重探讨怎样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孩子。然而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基础薄弱,局限于“尊君、卫道、孝亲”等儒家文化规范的读物,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迫切需要。因此,与五四时期的整个开放心态一样,儿童文学初期建设者们将目光转向域外,开始大量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当今家喻户晓的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徙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阿丽思奇境漫游记》等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并翻译进中国。这些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在当时的文化界一时蔚然成风,如同郑振铎所言,“一切世界各国里的儿童文学的材料,如果是适合于中国儿童的,我们却是要尽量采用的。有许多许多儿童的读物,都有是没有国界的”。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儿童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而从此登上了中国文学舞台。
一 重要译作
五四前后,题材丰富多彩,内容风格炯异的外国文学作品被大量介绍。几乎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贝洛尔、科洛迪、爱罗先珂、克雷洛夫、莱森、法布尔等都被介绍进中国。一方面,译者们从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出发,重译晚清时期已介绍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这包括寓言、科幻小说、儿童冒险小说、教育小说、童话等;另一方面,译者们以“儿童本位”大量翻译诸如《安徙生童话》之类的童话集。这些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为如饥似渴的中国孩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愉悦。
在这些翻译作品中,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安徙生童话》。《安徙生童话》最早由孙毓修先生介绍进中国。当时在他主编的《童话》刊物上曾发表了他译的《女人鱼》、《小铅兵》等作品。较成规模的《安徙生童话》的中译本是1918年出版的陈家、陈大镫的文言译作《十之九》。然而“使安徙生被中国人清楚的认识的是周作人先生”。
《格林童话》最早出现在崇文局出版的一本《童话集》,是黄洁如女士编译的,里面选有格林童话六篇。后来赵景深又译了一册《格林童话集》,同样是六篇,也是由崇文书局出版的。另外当时散见于报章杂志的很多,诸如《妇女杂志》、《少年杂志》、《儿童世界》,以及各种儿童文学丛书、儿童故事读本,大多译有格林兄弟的童话。格林童话的输入,无论是对我国民间童话的采风,还是“教育童话”的研究,都起了促进作用。
《爱的教育》也是风行于五四以后的一本外国儿童文学译作。《爱的教育》是意大利来米契斯的一本儿童小说。一九二三年,由夏丐尊译后先在《东方杂志》上连载,尔后出版单行本。夏译本曾风行二十余年,再版三十多次。这部作品具有陶冶孩子们心灵的强大艺术力量。自夏译本问世以后的数十年间,中国“许多中小学把《爱的教育》定为学生心读的课外书,许多教师认真地按照小说中写的来教育他们的学生”。一九三零年,开明书店还专门出版过一本由小学教师写的《〈爱的教育〉实施记》。陈伯吹的儿童小说《学校生活记》,也是得益于《爱的教育》的启示而写成的。
《列那狐》原为法国的一部以狐狸列那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诗,在中世纪法国家喻户晓,最早由郑振铎译入中国。1922年,郑振铎曾就其中片断改写为《狐与狼》。1925年,他又根据歌德的改写本,将它全部译成中文。《列那狐》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惯于谎骗、诡计多端的动物典型——狐狸列那。这部书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动物拟人化形象及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受“狐狸列那”的影响,从此狐狸这种本来在中国传统读物中情态不一、好坏有之的形象,成了童话创作中的一个特定的反面角色。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于1922年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翻译进中国。英国刘易斯·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风靡欧美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赵元任先生用生动活泼的口语翻译此书,并在译本序言中对它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全面的评价。尔后周作人又进一步对《阿》书中所表达的“无意思之意思”进行了肯定与推崇,并且对赵元任的翻译大加赞赏。从此阿丽丝的形象在中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一些作家甚至用这一童话人物进行再创作。例如沈从文于1928年出版了《阿丽思中国游记》,这也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童话。1931年,陈伯吹又创作了《阿丽思小姐》
《爱罗先珂童话》是俄国诗人及童话作家爱罗先珂所作。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童话剧《桃色的云》和童话集。1922年《爱罗先珂童话集》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九篇为鲁迅所译。1931年,由巴金主编的第二本爱罗先珂童话集《幸福的船》,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主要译者有鲁迅、夏丐尊、胡愈之等。鲁迅在翻译《爱罗先珂童话集》后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其实,我当时的意思,不过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而已,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华国的艺苑。”《爱罗先珂童话》的译介,对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 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形成期,有着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中国儿童文学自古就有,如早期的儿童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等;也有人认为中国儿童文学开始于晚清,因为当时也曾大量翻译了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自觉的中国儿童文学形成于五四时期,而对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功不可没。
五四时期的外国儿童文学与晚清的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最显然的区别在于:晚清的翻译是以成人为本位,译者希望能“文以载道”强国富民;而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的译者则是以儿童为本位,翻译的目的是为孩子提供适宜他们的读物。因而五四时期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个新奇绚丽的儿童文学天地。至此,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登上了中国文学舞台。
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引进,使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们从中汲取了灵感,形成了包括重视儿童文学在内的文学主张。比如,接触到《安徙生童话》等外国优秀作品后,周作人对中国传统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向来对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因而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周作人认为儿童具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因而儿童有文学的需要,儿童的文学应该能满足儿童内外两面的生活的需要,使其生活丰富。1920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文章。而儿童文学也正是由“儿童的文学”这一提法逐渐简化而成的。
第二,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关注者提供了创作范本,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例如因从《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获取灵感,沈从文于1928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问部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1931年,陈伯吹又创作了《阿丽思小姐》。
《安徙生童话》对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叶圣陶的《稻草人》被史学家定位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起点和标志,因为它不仅体现出了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而且还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然而不容人忽视的是《稻草人》是叶圣陶有效借鉴外来文化的结果。正如叶圣陶所言:“我写童话,当然是受了西方的影响。五四前后,格林、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陆续介绍过来了”,“对这种适合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然会注意,于是有了自己来试一试的想头”。正是这种“试一试”的想法使得叶圣陶创作出了《稻草人》。
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没有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就没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使得中国文学界第一次看到了带有现代意义的、以儿童为主体的少儿读物,看到了时代的特色,从而对中国传统的宣扬忠君等封建思想的儿童读物进行反思。而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则从模仿他人到自己创作,最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儿童文学。
参考文献:
[1] 郑振铎:《儿童世界》(第三卷),《儿童世界》(第二卷),1922年第13期。
[2]周作人:《读十之九北京》,《新青年》随感录,1918年。
作者简介:张昆群,女,1972—,湖北武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