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写作,他们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很难轻松完成写作过程。在这一时期,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显著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为写作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写作来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次研究尝试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与教学技巧。文章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且提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巧。在研究的末尾,对全篇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技巧;
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和写作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不相干的,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语文教育时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说写作是做饭的话,那么语文基础知识就是所谓的“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米”,当“米”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就可以写出作文。“米”积累的多与少,质量高与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写出的作文质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语文的时间还不够长,认识的汉字数量也极其有限。在写作文时,很多低年级学生会出现用拼音来代替汉字的情况,这就体现出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汉字数量的不足。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认识更多的汉字,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写作的“储备粮”。不仅如此,当学生正式开始写作后,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同时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写作过程中去,从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2)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有些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根本无法得到最真切的体会,阅读文章也是如此。学生如果总是站在读者的角度阅读文章,那么无论读再多的文章,研究的再深入也难以体会出作者的真实想法。很多语文教师抱怨低年级学生在做阅读题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理解偏差,实际上这是由于他们缺少写作经验,无法站在作者角度思考的缘故。当学生自己写作时,就会逐渐产生写作意识。这样一来,当他们再次进行阅读时,就会下意识地思索如果自己是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这样写的用意到底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领会到作者真正的意图[2]。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技巧
(1)在阅读中写作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时,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写作。以《酸的和甜的》一文为例,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葡萄明明是甜的,为什么小狐狸非说是酸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抢答“因为狐狸以前吃过的葡萄是酸的”、“因为有其它动物告诉狐狸葡萄是酸的”、“因为狐狸担心说葡萄甜结果松鼠尝了后不甜会揍他”……教师首先要表扬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随后还要引导他们要结合上下文。于是,片刻后,一名学生回答“因为狐狸吃不到葡萄,所以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个答案一出,同学们纷纷恍然大悟,认为这个答案最贴切,但是仍有学生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想法。这时,教师为学生下达任务,让学生站在狐狸的角度来描写狐狸和松鼠对话时的真实想法。有的同学写道“狐狸心想:这葡萄肯定很好吃,但我够不着,松鼠倒是能够着,我可不愿让他吃到我吃不到的美味,干脆跟他说葡萄很酸算了。”有的同学写道“狐狸心想:我吃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松鼠吃到,坑他,让他也吃不到!”有的同学写道“狐狸心想:葡萄是甜的吗,我也不知道,万一是酸的呢,如果我说是甜的可实际是酸的怎么办?松鼠会不会揍我?”……在这次写作中,学生不像以往那样咬着铅笔无从下手,也不会出现糊里糊涂乱写一气的情况[3]。虽然他们有些不会写的汉字还是用拼音拼写的,可却是真真切切的写好了这一段。由此可见,有了阅读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实现“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这就是在阅读中写作的作用。
(2)读写并进
所谓读写并进,指的就是一边读一边写。这里所说的“写”与前文所说的在阅读中写作是不一样的,前面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写作,而后面则是通过写作来对文章进行推测,从而了解文章之后的走向。例如在学习课文《父亲和鸟》时,在课文开始之初,作者就写道“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在这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文中的父亲很喜欢树林,也很喜欢爱唱歌的鸟,那么你们觉得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会尝试性的回答“父亲是一个爱护环境的人”。教师让学生将这一观点记下来,并且继续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当读到父亲对作者说树枝上有鸟味但作者只闻到草木味时,再次引导学生“为什么父亲可以闻到树枝上的鸟味,但作者却仅仅闻到草木味?”,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前文来进行理解,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于是,有学生回答“因为父亲很喜欢鸟,所以对鸟非常了解,可以闻到鸟的味道”[5]。当学到课文的最后时,作者写道“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记录的内容进行理解,于是,学生就会开始综合前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結论“因为父亲对鸟很熟悉,如果他是猎人,肯定会抓不少鸟,可是父亲是一个喜欢鸟的人,他很爱护环境”。这样一来,整个文章关于父亲形象的塑造就展现在学生面前了。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识字也越来越多,这对于他们日后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用辩证法的观点指导读写结合[J].小学语文教学,1994年06期
[2]邵瑜卿.也谈“读写结合”——作文病例诊断[J].作文教学研究,2004年05期
[3]张志霞.读写结合的几点尝试[J].河南农业,2007年18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技巧;
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和写作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不相干的,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语文教育时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说写作是做饭的话,那么语文基础知识就是所谓的“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米”,当“米”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就可以写出作文。“米”积累的多与少,质量高与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写出的作文质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语文的时间还不够长,认识的汉字数量也极其有限。在写作文时,很多低年级学生会出现用拼音来代替汉字的情况,这就体现出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汉字数量的不足。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认识更多的汉字,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写作的“储备粮”。不仅如此,当学生正式开始写作后,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同时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写作过程中去,从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2)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有些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根本无法得到最真切的体会,阅读文章也是如此。学生如果总是站在读者的角度阅读文章,那么无论读再多的文章,研究的再深入也难以体会出作者的真实想法。很多语文教师抱怨低年级学生在做阅读题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理解偏差,实际上这是由于他们缺少写作经验,无法站在作者角度思考的缘故。当学生自己写作时,就会逐渐产生写作意识。这样一来,当他们再次进行阅读时,就会下意识地思索如果自己是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这样写的用意到底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领会到作者真正的意图[2]。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技巧
(1)在阅读中写作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时,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写作。以《酸的和甜的》一文为例,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葡萄明明是甜的,为什么小狐狸非说是酸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抢答“因为狐狸以前吃过的葡萄是酸的”、“因为有其它动物告诉狐狸葡萄是酸的”、“因为狐狸担心说葡萄甜结果松鼠尝了后不甜会揍他”……教师首先要表扬同学们的奇思妙想,随后还要引导他们要结合上下文。于是,片刻后,一名学生回答“因为狐狸吃不到葡萄,所以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个答案一出,同学们纷纷恍然大悟,认为这个答案最贴切,但是仍有学生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想法。这时,教师为学生下达任务,让学生站在狐狸的角度来描写狐狸和松鼠对话时的真实想法。有的同学写道“狐狸心想:这葡萄肯定很好吃,但我够不着,松鼠倒是能够着,我可不愿让他吃到我吃不到的美味,干脆跟他说葡萄很酸算了。”有的同学写道“狐狸心想:我吃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松鼠吃到,坑他,让他也吃不到!”有的同学写道“狐狸心想:葡萄是甜的吗,我也不知道,万一是酸的呢,如果我说是甜的可实际是酸的怎么办?松鼠会不会揍我?”……在这次写作中,学生不像以往那样咬着铅笔无从下手,也不会出现糊里糊涂乱写一气的情况[3]。虽然他们有些不会写的汉字还是用拼音拼写的,可却是真真切切的写好了这一段。由此可见,有了阅读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实现“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这就是在阅读中写作的作用。
(2)读写并进
所谓读写并进,指的就是一边读一边写。这里所说的“写”与前文所说的在阅读中写作是不一样的,前面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写作,而后面则是通过写作来对文章进行推测,从而了解文章之后的走向。例如在学习课文《父亲和鸟》时,在课文开始之初,作者就写道“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在这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文中的父亲很喜欢树林,也很喜欢爱唱歌的鸟,那么你们觉得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会尝试性的回答“父亲是一个爱护环境的人”。教师让学生将这一观点记下来,并且继续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当读到父亲对作者说树枝上有鸟味但作者只闻到草木味时,再次引导学生“为什么父亲可以闻到树枝上的鸟味,但作者却仅仅闻到草木味?”,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前文来进行理解,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于是,有学生回答“因为父亲很喜欢鸟,所以对鸟非常了解,可以闻到鸟的味道”[5]。当学到课文的最后时,作者写道“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记录的内容进行理解,于是,学生就会开始综合前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結论“因为父亲对鸟很熟悉,如果他是猎人,肯定会抓不少鸟,可是父亲是一个喜欢鸟的人,他很爱护环境”。这样一来,整个文章关于父亲形象的塑造就展现在学生面前了。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识字也越来越多,这对于他们日后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用辩证法的观点指导读写结合[J].小学语文教学,1994年06期
[2]邵瑜卿.也谈“读写结合”——作文病例诊断[J].作文教学研究,2004年05期
[3]张志霞.读写结合的几点尝试[J].河南农业,200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