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以微见大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小学科学学科,本文从改变教学观念、精选课程主题和精心拍摄制作这几方面着手分析,通过3个微变化,以期从微处提高小学科学微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 微课 微课程
  自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院以来,微课程的概念迅速风靡全球。许多教师纷纷参与到制作微课和微课程的大军中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了解和掌握微课程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教学的便利和高效。但在实际制作中却普遍出现微课程质量不高的现象。那么针对本学科,如何才能制作出有自己学科特色的高质量微课呢?
  一、微改变——从微处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从何而来?萨尔曼·可汗为了帮助远在外地的表妹辅导功课而创立的微课程,就是建立在“服务于学生”这一宗旨之上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方法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如何将以生为本落到实处呢?
  通过一个微改变来引发思考:把自己当作学生。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先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会怎么学,能学会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每次都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那么由此改变的教学方法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如4年级上册“天气”单元“我们关心天气”一课中,在给天气现象分类后,让学生从云量、降水量、气温和风这些方面描述天气。将这个知识点设计成“描述今天的天气”微课。如果按照书本和教师观念设计的话,可以复习天气现象有哪些方面,然后出示课本中描述天气的句子,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描述天气。这样就是课本宣读式的设计,比较枯燥,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还会无从下手。改变一下角度,把自己当成学生,想一想会如何描述天气。答案是会先看看今天的天气。看的时候会怎么看呢?肯定先看天,看看天上的云、太阳,这是在观察云量和降水量;再看树叶,看看树叶有没有动,这是看风;最后看看人们的服装,穿怎样的服装,伸出手感觉一下温度。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描述,归纳起来是“三看”的方法——看天、看树、看衣服。于是,再次设计微课,先播放一段某一天的天气情况录像,拍摄的时候也是从天空、大树树叶和人们的衣着这样的方式呈现。播放结束后,出示对这一天的天气描述。比如“多云,天上云很多,可能会下雨;没有风,因为树叶没动;有点儿凉,人们穿着外套”等语言描述的天气。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描述天气的方法,加入个性化设计,利用手绘的方式呈现“三看”的方法。这种方式是从学生喜爱的生活入手,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直观、清楚地了解观察天气的方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通过教师的换位思考,改进教学方法,从细微处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二、微选择——从微处精选微课主题,设计呈现思路
  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选择一个主题内容进行微课程的创作显然是首当其冲的。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突出自身优势,选择一个课程主题
  (1)运用自身优势。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涉及。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内容,有助于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比如在制作“我们关心天气”这一微课时,采用手绘的方式呈现观察天气的步骤,就是结合了自身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对宇宙天文感兴趣的教师,在制作这方面微课程时必然有很多好的创意和设计思路;对生物感兴趣的教师,制作选择这方面的主题,肯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实践资源;对实验操作特别规范严谨的教师,就可以从操作入手,制作一系列演示实验和示范实验微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课堂上无法看清的问题,还能让有困难的学生课下复习和巩固。从自己擅长的方面选择主题,必定会事半功倍。
  (2)重新研究优课。对之前有过深入思考或者教研探讨过的课也可以作为选择的主题。这样的课教师对它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在制作的时候有很多素材可以加以应用。如在制作“对土地的作用”这一微课程时,有3个微课组成,分别是“雨水对土地的作用”、“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其中“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这一课是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视频课,也公开展示过。关于这个主题,有过思考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有视频、课件、教案等素材,因此选择这个内容作为微课主题时,有很多创意和思路。比如谷歌地图引入、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视频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原先对本课的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的。在制作好“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这个微课后,由于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对这一单元的课都有过一定的思考,因此又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雨水对土地的作用”、“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这两个微课,使之成为一个微课程。
  2.突出微的特点,找准一个知识点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关键在于微,所以我们的切入点必须是微小的。确定好主题之后,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方面作为微课程,再从这一方面中选择一些小的知识点作为微课的课题。每个微课就好比一条绳子上的绳结,每一个绳结之间互相联系,组合成一个主题式的微课程。如果把整节课都作为一个微课,那范围太大,内容太多,就无法深入。不如将多个知识点分成几个微课,组成一个微课程,这样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有所深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接受。比如“描述今天的天气”这个微课是“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中的,如果把“我们关心天气”整节课作为一个微课,由于内容太多,就会变成说课,而且时间过长,学生会失去兴趣。不如选择“描述今天的天气”其中的这一个小点展开,切入点小才可以切得深入。
  微不仅是知识点小,时间也必须短。国外有注意力10分钟法则,因此他们的微课一般在10分钟左右。然而,现在很多人的注意力可能不会达到10分钟,一般也就5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在制作时,还必须注意时间不要过长。“描述今天的天气”这个微课因为知识点小,因此整个微课时间是3分多钟,不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还方便多种方式应用这一微课。比如课堂上引导,课后学生自学等。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时间短,时间太短如果无法将内容说清楚也是不可取的。   3.突出个性创意,设计一个呈现思路
  微课的呈现方式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质量。呈现方式主要在于是否从学生出发,符合学生思维规律,而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意。简单点说,微课必须让学生喜欢看,又能自己看明白。
  (1)阶梯式,层层深入。递进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阶梯式的思维发展是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如“热是怎样传递的”微课程,就可以选择3种不同铁丝研究热的传递方式作为一个微课,再选择铝圆片的热传递再设计一个微课。如图这样3种不同的铁丝,这样的学习思维是递进的,层层深入的。随后的铝圆片热传递的微课又是建立在前面铁丝热传递的基础上的,也是递进的。
  (2)生活化,身边出发。科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很多科学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出现的。因此,在设计微课时也不妨考虑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如“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个微课,就是从生活中的下雨现象引入学生对雨水、对土地侵蚀的思考展开的。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景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还能更好地展开思考。
  (3)趣味性,其乐无穷。微课是给学生看的,就像可汗学院的风格那样,趣味性的设计总是能让学生眼前一亮。比如用歌谣、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玩的乐趣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微课中同样适用。根据微课的用途、使用对象等因素,可以多样化选择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设计呈现。
  三、微处理——从微处精心拍摄视频,制作高质微课
  1.制作软件应用
  在制作微课时,为达到理想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软件可以帮助制作。比如使用PPT展示讲解的话就采用录屏软件。软件的使用可以使微课的细节更加完美。
  2.拍摄工具选择
  需要实物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选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非常方便,但可能出现画面抖动的问题。一个微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那就是手机支架。
  3.后期软件制作
  在后期制作的时候,选择喀秋莎等专业微课制作软件,可以大大便于我们处理一些细节。如在需要突出或者添加的画面上可以增加字幕、标记等细节处理。这样的微处理,可以使微课更加精致,让学生看得更加明白。
  4.注重版权问题
  制作完成后,加上作者的信息和学校logo,这样一个微处理,就可以使微课显得更加专业和系统。
  总之,一个高质量的微课或微课程,制作是最后一步,前期的思维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学习更新的教育技术和更多的技术软件,但我们的改变和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和微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001.7
  作者简介
  章俐鑫,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闰土小学,科学教研组长。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点评
  人类已经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也必然全面渗透并深刻影响科学教育的理念、模式和走向。
  本文作者正是依托自身实践,尝试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科学教育的变革紧密结合——通过制作小学科学高质量微课,实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目标。作者以自己的点滴探索,总结出:微改变——从微处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微选择——从微处精选微课主题,设计呈现思路;微处理——从微处精心拍摄视频,制作高质微课。上述制作小学科学高质量微课的方法与体会,对广大科技辅导员参与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科学教育创新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作者在论文中,能够依据相关科学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理论,对自身实践的科学意义和效果等进行论述,以及对全文标题、语句和格式等进行精加工,则本文的规范性和学术性会更为明显。
  ——翟立原(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其他文献
“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美国中小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自2010年第25届创新大赛开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合作开展“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评选活动,每年选拔和奖励10所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中小学校,并在全国创新大赛终
活动名称  纺棉花  虽然现在有许多人造纤维,但棉花仍然是被最广泛用于服装制作的天然纤维。所以,为什么不试试自己纺织棉线,了解一下衣服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实验条件及材料  干净的棉花球带有口袋夹子的笔耐心活动步骤  纺一根线  (1)大多数棉球都是由1根缠绕在一起的长棉絮做成的。看看你能否找到最上面的一层,把它伸展开,露出长长的棉絮。  (2)轻轻地把棉花扯散一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大
在本次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中,你将制作一个真空室,然后看着棉花糖变成蓬松的糖云!实验条件及材料  ·红酒泵(可以从一些卖酒的商店或者家居用品店买到)  ·小玻璃瓶(瓶口要大到能够装下1块棉花糖,而且大小要合适,能够安装红酒泵)  ·棉花糖活动步骤  (1)清洗并擦干瓶子。揭下瓶子外面的标签。这样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看清楚瓶子里面。  (2)往瓶子里放入1块棉花糖。  (3)红酒泵应该带有配套的塞子。在紅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3世纪之后,随着罗马帝国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统治日益巩固,这个不太重视看似“无用”的科学研究的政权使得绵延数百年的希腊学术面临更多神秘主义和宗教信仰的挑战。但5世纪罗马帝国的崩溃,却又让学术研究处于更加动荡的政治局势之中
“我们在农业保险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障水平和覆盖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经营合规性、承保理赔环节风险管控及后续服务方面存在问题。”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谈到农业保险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举例说,比如巨灾风险机制还没有形成,也有少数地方的保险机构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方式骗取中央财政补贴。  项俊波介绍,这几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很快,到目前为
今日学习科学,明日才能改变未来。  美国科学教育协会(National ScienceTeaching Association,简称NSTA)成立75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科学学习和教学的发展,是该领域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专业组织。2019年6月27日,经成员投票批准,协会正式更换了新名称(更名前为“美国科学教师协会”),新名字的更改表明NSTA为每个人开放,无论他/她身处何地,是否来自不同的大学或地方
机器人活动是受到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是适合信息时代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特点的一种教育工具,而机器人竞赛活动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绝佳途径。目前世界知名的面向青少年的机器人竞赛活动,已经形成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系列赛事,适应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增长,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扩展。201 5年,在中国科协、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
【编者按】既有IT人的创新和工业化思维,又有运营者市场化、资本和财务思想,作为一个跨界进入农业产业的新农人,他正在以工业化思维和行动打造一个全新的可控、可契约的农业标准化蔬菜工厂,他要求凡事用数据说话;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这场变革中,让更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介入农业产业链条;用苛刻严厉的标准督促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从全生命周期审视和规范蔬菜工厂管理,认真研究消费者真实需求;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农业
第5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家锦标赛(IYNT2017)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圆满结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非常有幸参与了本次比赛的裁判工作。一群中学生在充满激情和科学素养的竞争式比赛中为我们展示了多维的能力和形象。此次比赛不仅是STEM计划成功实施的一个生动例子,它更像是科研素养培育的始航站,让中学生在其中积累经验,为未来的科研生涯提供初步的经验。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非常想从这个始航站的实践中归纳出一些与未来
中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为了首个在月球另一面着陆的航天器。  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通告,着陆器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2日晚间9点26分完成登陆。这艘航天器是中国一系列以“嫦娥”命名的空间任务的一部分,嫦娥是中国的月亮女神。  一辆被称为“玉兔二号”的探测车在登陆几小时后从航天器中滚动出来。探测车将会围绕着186千米宽的冯·卡门陨石坑进行探索,这个陨石坑位于拥有2500千米宽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之内。该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