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在经历20年的飞黄腾达后,日本家电产业迎来了寒冬期,电视无疑成为了此次危机中的最大受害者,寒冬的漫长给日本电器厂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艰难,而春天何时才能到来也被打上了巨大的问号。
日本家电产业遭遇严寒
2008年以来,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全线溃退,合计税后净亏损预计会达到2兆日元(约合1388亿元人民币),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惨烈。从2009年起,日本已从家电出口国成为进口国。2011财年,日本家电的三大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约合1283亿元人民币)。索尼连续4年亏损无计可施,夏普的巨亏“百年一遇”,而松下的亏损额度更是创造了全日本企业中的新高。
2012年,日系家电亏损没落之势有增无减。业绩报告显示,索尼第二财季净亏损1.94亿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松下预计2012财年亏损95.5亿美元(约合594亿元人民币),连续两年巨亏。由于亏损额巨大,松下2012财年将不向股东分红,从而63年来首次整个财年无分红。从今年11月起,松下高管减薪20%~40%,冬季奖金减少35%。夏普的情况同样十分糟糕,预计2012财年净亏损56.2亿美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中国台湾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表示:“如此低的股价,鸿海完全有能力收购夏普。”
家电资深人士刘步尘表示,目前经济状况没有好转,日本家电企业的战略转型没有成功迹象,2013年日本家电产业能否走出困境依旧是个问号。
一招棋错满盘皆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电产业研究专家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电视产业之所以发展成如今态势,很可能其5年前的战略定位就已经出现错误。”
事实表现确实如此,以夏普为例,在电视逐渐向智能化转型的时期,夏普仍然在屏幕尺寸上纠结。2011年6月,时任夏普总裁的片山干雄做出了选择,放弃不能盈利的普通电视面板,开始专门生产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然而,全世界对60寸电视的年需求量不过200万台,而夏普的堺工厂生产能力却能达到年产量600万台。
2012年4月AQUOS新品发布会上,夏普发誓要做8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此时,AQUOS在世界上的占有率仅有7%。而三星早已凭借其窄边框设计与智能系统、3D技术等,占据25.2%的全球平板市场份额。
除了夏普以外,松下公司董事长大坪文雄在今年5月的说明会上坦言,松下在传统平板电视上的确存在过剩投资。“在实施大规模投资后,受金融危机及汇率变动的影响,产能过剩导致没有得到实际的收益,松下在这一点上正在反省。”
麦肯锡驻日本全球董事彼得·科尼万(Peter Kenevan)认为:“日本企业以往主要进行硬件和设备创新,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无人能敌。但目前的问题是,全球创新的主要动力已经从硬件转移到了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等领域。”
路透社Breakingviews的专栏作家彼得·塔尔·拉尔森(Peter Thal Larsen)则认为,日本家电业陷入了死亡漩涡,他表示,创新不是到处撒钱那么简单,苹果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就比索尼低。
刘步尘表示,日系家电急速没落是“大企业病”结出的苦果。近十年来,日本家电适应市场的能力快速下降,尤其对于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日本企业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以智能电视为例,中国企业推出产品一年半之后,日系企业才有类似产品推出,可谓姗姗来迟。
忽略消费者需求与新型市场
品牌专家李光斗表示:“一切以消费者需求出发才是经营之道。”
世界家电行业趋势分析报告中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情况由原来的生存需求、拥有需求发展到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消费形态由原来的单线型、盲从型发展到现在的组合型和客观型;消费者的心理日趋成熟,由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消费者所喜爱的商品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轻薄短小和个性化。对此,津贺一宏在今年6月份接任松下总裁时也承认,“日本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和制造技能太自信了,我们忽略了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产品。”
此外,日系家电产业对市场渠道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新七天电器负责人田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系家电企业渠道单一,太过依赖传统家电连锁,导致利润稀薄。在新兴的电商渠道方面,日系家电企业思维落后,对中国电子商务渠道并不十分看重,还是过分倚重传统卖场。在国内家电企业例如创维、海尔、韩国企业LG等纷纷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的时候,日系企业并无太大动作。”
腹背受敌再加上自身战略失败,日本家电产业的没落成为不可扭转的历史事实。“我们是消费电子业的失败者之一。”松下社长津贺一宏直率地总结了日本家电业如今的状况。
电视自身就是负担
为何电视在日本众多没落的家电企业中所受影响最大?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彩电本身“研发,生产成本高”,“产业链长”,无形之中成为了家电行业发展中的一个负担。
首先,彩电本身的生产成本就高于其他电子产品。根据专业显示器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监测的2011年10月底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可以看出,一块45英寸的液晶面板成本在283美元左右。而60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制造成本与切割工艺就会花费更多资金。再加之金融危机背景下,电视销售市场不景气,库存稍有积压便会导致资金占比过大。
其次,天灾人祸无疑为日本家电产业当前的处境“雪上加霜”。据3·15日本地震统计,此次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市县中,近九成从事电子器件、半导体以及其他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制造工作。其中大分县更是东芝、索尼、日本TI等企业的研发中心,德岛县有世界可数的LED企业和最先进的光相关研究机构。此外,泰国的水灾也使得日本在其设立的代工厂遭受严重损失。
日本能否放弃电视产业?
日本传统电器厂商退出电视领域,虽显残酷,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媒体报道,日立总公司公关部长佐藤正直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中国福建的电视组装厂转让给了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制造电视,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是我们已经不做电视机业务了。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在汽车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及电子等新材料、新零件开发领域。转型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业务比家电组装赚钱。”日立金属是日立制作所的子公司,是日立转型的重镇。而东芝目前的家电业务也仅仅占到9%,利润率远不及社会基础设施系统与电子元器件等。
截至2012年3月的日本财年,在松下、索尼、夏普巨亏时,日立盈利5500亿日元(约合420亿元人民币)、东芝盈利2000亿日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
然而,对于日立与东芝等产业链长的公司放弃或是明智之举。但对于专注电子产品的松下索尼与夏普来说,放弃就等于宣告失败。
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松下,索尼与夏普不会放弃电视业务。“他们的放弃是有选择性的,是一种转型。”
7月12日,夏普宣布,鸿海已完成向堺工厂运营公司的注资。
鸿海于同一日向运营公司出资490亿日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累计共获得运营公司约46.5%的股份。此次注资后,“夏普显示器产品公司”改为“堺显示器产品公司”。夏普大中华区CEO菅野信行表示,独立完成从液晶面板到液晶电视的垂直产业链打造的夏普已不复存在。除了将电视制造外包,夏普在去年10月成立了夏普中国投资公司,意在海外培育电子元器件、手机、产品设计、商品企划和软件开发等新的产业,代替销售占比达70%的液晶电视。
“我们没有想从电视业务中撤退出来。电视是索尼与消费者的最大连接点,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能在液晶电视上继续推进技术革新,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来。”松下社长平井一夫任然坚持对索尼电视的态度。
陆刃波认为,日本电视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有着极强影响力的,如果松下、索尼、夏普放弃了电视,会使日本家电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影响力都遭到重挫。无论是电视还是其他电子产品。
刘步尘表示,日系品牌的没落,不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还有主动转型的成分在内,虽然这种主动转型的效果目前尚未显现出来。那种认为日系家电企业完全没有前途的看法,是不客观的。
同时,他还表示,美国家电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上世纪60年代之前,美系家电称雄全球,但是,随着日系品牌的崛起,至1980年代美系家电(主要指惠而浦、GE等)渐次退出。目前,美国只保留了数字技术及家电部分上游产业,这被认为是产业链最高端的位置。”
日本家电同样需要一次战略转型,成功或失败,将决定日本电视在全球市场上的去与留。 (编辑:杨磊)
在经历20年的飞黄腾达后,日本家电产业迎来了寒冬期,电视无疑成为了此次危机中的最大受害者,寒冬的漫长给日本电器厂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艰难,而春天何时才能到来也被打上了巨大的问号。
日本家电产业遭遇严寒
2008年以来,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全线溃退,合计税后净亏损预计会达到2兆日元(约合1388亿元人民币),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惨烈。从2009年起,日本已从家电出口国成为进口国。2011财年,日本家电的三大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约合1283亿元人民币)。索尼连续4年亏损无计可施,夏普的巨亏“百年一遇”,而松下的亏损额度更是创造了全日本企业中的新高。
2012年,日系家电亏损没落之势有增无减。业绩报告显示,索尼第二财季净亏损1.94亿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松下预计2012财年亏损95.5亿美元(约合594亿元人民币),连续两年巨亏。由于亏损额巨大,松下2012财年将不向股东分红,从而63年来首次整个财年无分红。从今年11月起,松下高管减薪20%~40%,冬季奖金减少35%。夏普的情况同样十分糟糕,预计2012财年净亏损56.2亿美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中国台湾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表示:“如此低的股价,鸿海完全有能力收购夏普。”
家电资深人士刘步尘表示,目前经济状况没有好转,日本家电企业的战略转型没有成功迹象,2013年日本家电产业能否走出困境依旧是个问号。
一招棋错满盘皆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电产业研究专家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电视产业之所以发展成如今态势,很可能其5年前的战略定位就已经出现错误。”
事实表现确实如此,以夏普为例,在电视逐渐向智能化转型的时期,夏普仍然在屏幕尺寸上纠结。2011年6月,时任夏普总裁的片山干雄做出了选择,放弃不能盈利的普通电视面板,开始专门生产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然而,全世界对60寸电视的年需求量不过200万台,而夏普的堺工厂生产能力却能达到年产量600万台。
2012年4月AQUOS新品发布会上,夏普发誓要做8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此时,AQUOS在世界上的占有率仅有7%。而三星早已凭借其窄边框设计与智能系统、3D技术等,占据25.2%的全球平板市场份额。
除了夏普以外,松下公司董事长大坪文雄在今年5月的说明会上坦言,松下在传统平板电视上的确存在过剩投资。“在实施大规模投资后,受金融危机及汇率变动的影响,产能过剩导致没有得到实际的收益,松下在这一点上正在反省。”
麦肯锡驻日本全球董事彼得·科尼万(Peter Kenevan)认为:“日本企业以往主要进行硬件和设备创新,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无人能敌。但目前的问题是,全球创新的主要动力已经从硬件转移到了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等领域。”
路透社Breakingviews的专栏作家彼得·塔尔·拉尔森(Peter Thal Larsen)则认为,日本家电业陷入了死亡漩涡,他表示,创新不是到处撒钱那么简单,苹果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就比索尼低。
刘步尘表示,日系家电急速没落是“大企业病”结出的苦果。近十年来,日本家电适应市场的能力快速下降,尤其对于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日本企业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以智能电视为例,中国企业推出产品一年半之后,日系企业才有类似产品推出,可谓姗姗来迟。
忽略消费者需求与新型市场
品牌专家李光斗表示:“一切以消费者需求出发才是经营之道。”
世界家电行业趋势分析报告中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情况由原来的生存需求、拥有需求发展到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消费形态由原来的单线型、盲从型发展到现在的组合型和客观型;消费者的心理日趋成熟,由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消费者所喜爱的商品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轻薄短小和个性化。对此,津贺一宏在今年6月份接任松下总裁时也承认,“日本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和制造技能太自信了,我们忽略了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产品。”
此外,日系家电产业对市场渠道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新七天电器负责人田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系家电企业渠道单一,太过依赖传统家电连锁,导致利润稀薄。在新兴的电商渠道方面,日系家电企业思维落后,对中国电子商务渠道并不十分看重,还是过分倚重传统卖场。在国内家电企业例如创维、海尔、韩国企业LG等纷纷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的时候,日系企业并无太大动作。”
腹背受敌再加上自身战略失败,日本家电产业的没落成为不可扭转的历史事实。“我们是消费电子业的失败者之一。”松下社长津贺一宏直率地总结了日本家电业如今的状况。
电视自身就是负担
为何电视在日本众多没落的家电企业中所受影响最大?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彩电本身“研发,生产成本高”,“产业链长”,无形之中成为了家电行业发展中的一个负担。
首先,彩电本身的生产成本就高于其他电子产品。根据专业显示器市调机构DisplaySearch监测的2011年10月底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可以看出,一块45英寸的液晶面板成本在283美元左右。而60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制造成本与切割工艺就会花费更多资金。再加之金融危机背景下,电视销售市场不景气,库存稍有积压便会导致资金占比过大。
其次,天灾人祸无疑为日本家电产业当前的处境“雪上加霜”。据3·15日本地震统计,此次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市县中,近九成从事电子器件、半导体以及其他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制造工作。其中大分县更是东芝、索尼、日本TI等企业的研发中心,德岛县有世界可数的LED企业和最先进的光相关研究机构。此外,泰国的水灾也使得日本在其设立的代工厂遭受严重损失。
日本能否放弃电视产业?
日本传统电器厂商退出电视领域,虽显残酷,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媒体报道,日立总公司公关部长佐藤正直在几年前就已经将中国福建的电视组装厂转让给了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制造电视,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是我们已经不做电视机业务了。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在汽车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及电子等新材料、新零件开发领域。转型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业务比家电组装赚钱。”日立金属是日立制作所的子公司,是日立转型的重镇。而东芝目前的家电业务也仅仅占到9%,利润率远不及社会基础设施系统与电子元器件等。
截至2012年3月的日本财年,在松下、索尼、夏普巨亏时,日立盈利5500亿日元(约合420亿元人民币)、东芝盈利2000亿日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
然而,对于日立与东芝等产业链长的公司放弃或是明智之举。但对于专注电子产品的松下索尼与夏普来说,放弃就等于宣告失败。
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松下,索尼与夏普不会放弃电视业务。“他们的放弃是有选择性的,是一种转型。”
7月12日,夏普宣布,鸿海已完成向堺工厂运营公司的注资。
鸿海于同一日向运营公司出资490亿日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累计共获得运营公司约46.5%的股份。此次注资后,“夏普显示器产品公司”改为“堺显示器产品公司”。夏普大中华区CEO菅野信行表示,独立完成从液晶面板到液晶电视的垂直产业链打造的夏普已不复存在。除了将电视制造外包,夏普在去年10月成立了夏普中国投资公司,意在海外培育电子元器件、手机、产品设计、商品企划和软件开发等新的产业,代替销售占比达70%的液晶电视。
“我们没有想从电视业务中撤退出来。电视是索尼与消费者的最大连接点,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能在液晶电视上继续推进技术革新,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来。”松下社长平井一夫任然坚持对索尼电视的态度。
陆刃波认为,日本电视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有着极强影响力的,如果松下、索尼、夏普放弃了电视,会使日本家电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影响力都遭到重挫。无论是电视还是其他电子产品。
刘步尘表示,日系品牌的没落,不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还有主动转型的成分在内,虽然这种主动转型的效果目前尚未显现出来。那种认为日系家电企业完全没有前途的看法,是不客观的。
同时,他还表示,美国家电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上世纪60年代之前,美系家电称雄全球,但是,随着日系品牌的崛起,至1980年代美系家电(主要指惠而浦、GE等)渐次退出。目前,美国只保留了数字技术及家电部分上游产业,这被认为是产业链最高端的位置。”
日本家电同样需要一次战略转型,成功或失败,将决定日本电视在全球市场上的去与留。 (编辑: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