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墙、黄色琉璃瓦、拱形门,前面立着旗杆;二楼屋檐下,挂着一个巨大的国徽;在最大的拱门黑色方形牌上,书写着三个镏金大字“大会堂”,里面是一个大型会议室。所有屋脊之上,都有巨龙盘踞;龙头之下,吼兽、猴子、雄鸡等脊兽在冬日的雨中显得非常醒目。
出重庆忠县县城十余公里,会在公路边看见上述奇景。这是一座依山而建、占地约5.95亩的仿古建筑,以中间的青石阶梯为界,左右各为三幢白墙红柱的建筑。石阶有111级之多,拾级而上,在石阶的尽头,一座形如“天安门”的建筑雄踞山腰。
这就是重庆市忠县黄金镇人民政府。
仿“天安门”大楼的一楼是多功能大厅。二楼,就是人们所说的“观礼台”,有三四米宽。站在观礼台上俯瞰两边,对称的六幢红柱白墙的办公楼,顶上全是别致的楼顶小花坛,有的屋顶还设有树桩形座椅。
奢侈的工程
据《重庆时报》报道,该办公区共花费400多万元,加上办公家具,耗资超过500万元。
这些资金从何而来?黄金镇政府是否举债建办公楼?对此,忠县及黄金镇有关领导一再予以否定。他们强调,在忠县,黄金镇是除县城忠州镇外财政收入最好的乡镇,近年来每年财政收入均在600万元以上,仅2003年财政收入就达650万元,节余251万元。但是,黄金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高兴忠却说,镇上年财政收入在400万元左右,但一年全镇教师工资就要花费300多万元。修办公楼资金主要是该镇在改制一家水泥厂时,安置职工后,还节余100多万元,加上一年镇财政节余几十万元,就修了这新办公区。
调查发现,2003年,黄金镇人均纯收入为1055元,2004年预计可达1450元。由于山高坡陡,土质差,当地务农收入较低,农民们只把当兵提干、进城打工看成致富途径。
据镇里几位干部称,黄金镇是举债修建办公楼,到目前为止,还欠着许多单位和个人的钱。但这一说法被忠县及黄金镇有关领导否认,高兴忠则承认,现在还欠建筑商160多万元。
办公楼群占用了黄金村农民5.95亩耕地。农民普遍反映,征地补偿费被冻结了,一亩地9000元的征地费被押在了镇财政所,用来抵扣农业税、医疗合作费等各种税费。对此,黄金镇党委书记王尔诚回答,征地补偿发生在2001年,他2003年3月才来黄金镇当党委书记,对以前的事情不了解。
这一项目的审批立项,经费批准和责任审计的环节如何执行?目前尚不得而知。
“天安门”背后
形状与“天安门”酷似,正是镇政府最引人褒贬之处。天安门曾是明清两代政治集权的象征,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强烈的政治涵义。许多评论都在诘问:一个酷似“天安门”的镇政府,背后隐含着什么?
《法制日报》的评论认为:“毫无疑问,镇政府办公楼修成‘天安门’,这种造型体现的是权力带来的惟我独尊的感觉。无论是六幢房子对称排列形成的‘王’字,还是主楼画龙点睛般形成的‘主’字,都在于把官员定位于群众的‘主子’,而不是人民的公仆。黄金镇的人民仰视这座豪华办公楼,看到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亲民政府,而是帝王宫殿般的显赫、威严和不可一世。希望这样的干部尊重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的利益,无疑是痴人说梦。”
人民网一位网友的评论从政治角度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一座仿造的‘天安门’亵渎了国家的尊严。”
来自《江南晚报》的评论则说:“以下犯上是官场大忌。”据此,评论认为,镇政府建设的背后尚有猫腻。
对于这些评论,镇党委书记王尔诚的回应是:“我们镇是全县三个财政收入重点乡镇之一,无财政赤字,去年财政收入达630万元,把办公楼修得有气势一点,也是与经济强镇、旅游大镇的称谓相匹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仿古风格的办公楼怎么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天安门’、‘主字型’?”
耐人寻味的是,当人们走近镇政府,会看到“天安门”入口处写着八个大字——“团结、勤政、廉洁、高效”。
出重庆忠县县城十余公里,会在公路边看见上述奇景。这是一座依山而建、占地约5.95亩的仿古建筑,以中间的青石阶梯为界,左右各为三幢白墙红柱的建筑。石阶有111级之多,拾级而上,在石阶的尽头,一座形如“天安门”的建筑雄踞山腰。
这就是重庆市忠县黄金镇人民政府。
仿“天安门”大楼的一楼是多功能大厅。二楼,就是人们所说的“观礼台”,有三四米宽。站在观礼台上俯瞰两边,对称的六幢红柱白墙的办公楼,顶上全是别致的楼顶小花坛,有的屋顶还设有树桩形座椅。
奢侈的工程
据《重庆时报》报道,该办公区共花费400多万元,加上办公家具,耗资超过500万元。
这些资金从何而来?黄金镇政府是否举债建办公楼?对此,忠县及黄金镇有关领导一再予以否定。他们强调,在忠县,黄金镇是除县城忠州镇外财政收入最好的乡镇,近年来每年财政收入均在600万元以上,仅2003年财政收入就达650万元,节余251万元。但是,黄金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高兴忠却说,镇上年财政收入在400万元左右,但一年全镇教师工资就要花费300多万元。修办公楼资金主要是该镇在改制一家水泥厂时,安置职工后,还节余100多万元,加上一年镇财政节余几十万元,就修了这新办公区。
调查发现,2003年,黄金镇人均纯收入为1055元,2004年预计可达1450元。由于山高坡陡,土质差,当地务农收入较低,农民们只把当兵提干、进城打工看成致富途径。
据镇里几位干部称,黄金镇是举债修建办公楼,到目前为止,还欠着许多单位和个人的钱。但这一说法被忠县及黄金镇有关领导否认,高兴忠则承认,现在还欠建筑商160多万元。
办公楼群占用了黄金村农民5.95亩耕地。农民普遍反映,征地补偿费被冻结了,一亩地9000元的征地费被押在了镇财政所,用来抵扣农业税、医疗合作费等各种税费。对此,黄金镇党委书记王尔诚回答,征地补偿发生在2001年,他2003年3月才来黄金镇当党委书记,对以前的事情不了解。
这一项目的审批立项,经费批准和责任审计的环节如何执行?目前尚不得而知。
“天安门”背后
形状与“天安门”酷似,正是镇政府最引人褒贬之处。天安门曾是明清两代政治集权的象征,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强烈的政治涵义。许多评论都在诘问:一个酷似“天安门”的镇政府,背后隐含着什么?
《法制日报》的评论认为:“毫无疑问,镇政府办公楼修成‘天安门’,这种造型体现的是权力带来的惟我独尊的感觉。无论是六幢房子对称排列形成的‘王’字,还是主楼画龙点睛般形成的‘主’字,都在于把官员定位于群众的‘主子’,而不是人民的公仆。黄金镇的人民仰视这座豪华办公楼,看到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亲民政府,而是帝王宫殿般的显赫、威严和不可一世。希望这样的干部尊重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的利益,无疑是痴人说梦。”
人民网一位网友的评论从政治角度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一座仿造的‘天安门’亵渎了国家的尊严。”
来自《江南晚报》的评论则说:“以下犯上是官场大忌。”据此,评论认为,镇政府建设的背后尚有猫腻。
对于这些评论,镇党委书记王尔诚的回应是:“我们镇是全县三个财政收入重点乡镇之一,无财政赤字,去年财政收入达630万元,把办公楼修得有气势一点,也是与经济强镇、旅游大镇的称谓相匹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仿古风格的办公楼怎么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天安门’、‘主字型’?”
耐人寻味的是,当人们走近镇政府,会看到“天安门”入口处写着八个大字——“团结、勤政、廉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