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中职生职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在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中,情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育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高情商,丰富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可能性。
【关键词】德育课程教学职业道德情商
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是现今企业选择职工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中职生能否实现自己价值目标的先决条件。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是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学生情商的健康发展,是形成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拓展德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情商是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对一个人在情绪、情感、兴趣、动机、信念、耐受挫折等方面的非智力品质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2、妥善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3、自我激励;4、正确认知他人的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是评估一个人将来职业成就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数,在普通职业岗位上,它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智商高,情商高,春风得意;智商高,情商低,多半失意;智商低,情商高,尽占便宜”。
通过对情商的内容和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情商发展中提高学生正确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在面临挫折时不自暴自弃、迅速自我激励走出情绪低潮的能力;正确认识评价他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内容,对于学生职业道德形成过程中提高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固化道德行为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情商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热爱本职工作、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不消极怠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他人等品质,本身就是构成职业道德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是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商培养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德育课程教学资源,提高中职学生认识并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
正确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是情商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情商的重要内容,它对中职学生将来就业后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试想,一个面对工作充满悲观、失望、颓废等消极情绪的职工,怎样去爱岗?一个心情不好就随便摞担子、乱发脾气、迁怒他人的职工怎样去敬业?中职毕业生将来大多是蓝领工人,面对单调繁琐的工作、不太高的收入,能否持之以恒,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衡量其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一切,均依赖于其能否正确认识、评价、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
中职德育课程的设置中,有许多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评价、调控自己情绪能力的教学资源。如运用《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公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企业的作用,《法律基础知识》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中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劳动纪律要求、《法律基础知识》中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义务等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消极情绪对社会、企业的危害以及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自觉地判断、调控、管理自己情绪;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中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观点、事物发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观点,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有毅力等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在失败、挫折前不气馁,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2、合理设置课堂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自我激励训练环节
自我激励能力是构成情商的一个核心品质。人类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创新能力的产生,都受到人对自身心理和生理潜能的激发程度影响,而潜能的激发又需要自我不断地进行激励。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中职毕业生工作的职业岗位、薪津福利、工作环境等实际情况与他们的职业期待值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就业后极易滋生麻木、悲观、沮丧、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违反劳动合同偷偷溜走,给企业、家庭、学校均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如何让中职生坦然面对职业生涯中的逆境、挫折,在任何时候仍能以自信、乐观的心情去应对,或静心乐业以待发展,或理性转业另觅他路,这一切,均取决于其情商中自我激励能力的高低。
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多设置加强学生自我激励训练的教学环节。⑴多赏识学生,激发学生自信自强意识。自信是自我激励的基础。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互相寻找赞美对方的优点,让学生自己寻找并赞美自己的优势。“差生”更需要赏识。一位品酒师对朋友拿出的好酒一言不发,却对朋友赌气拿出劣酒高声赞美。朋友问为什么,他说:第一种酒,它本身就已经不需要我们的赞美了,第二种酒,没有人赞美它就会受挫的。⑵借用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的耐受挫力。面对挫折仍保持坚强的意志是自我激励的核心。教师可以多讲讲伟人、典型、模范人物奋斗历程,如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诺贝尔的万次实验、霍金的身残志坚、“八大嫂”的下岗再就业等事迹,形象地阐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道理,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道理,培养学生的耐受挫力。⑶帮助学生树立清晰适当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是自我激励的动力。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鼓励学生充分描绘、展望目标实现时的种和美好,以此增强学生排除万难、奋发向上的动力。
3、拓展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是人对自己交往关系进行界定、培养、协调、改善的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表现为善待同事、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是中职学生将来事业有成的基本保障。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精心组织案例,凸显人际关系对事业成败的影响。在讲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人际关系”知识点时,不能仅仅局际于书本和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精心搜索相关案例,以真实的例子、详实的数据来冲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自觉重视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的培养。⑵创设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多安排讨论、辩论活动;布置分组社会调查活动;设置情景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法庭等),这类设计的共同特点是从课堂到课后、从学校到社会,每一个项目都强调学生的群体活动,强调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协调、组织、合作,这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的形成有较大促进作用。⑶强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的反馈环节。评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管理人际关系的实际状况,既可以让学生清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避免自卑、自负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认识和挖掘他人闪光点,培养尊重他人、赞美他人的意识,形成和谐和的人际关系。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不仅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它本身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中职德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也必须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立新,《心理教育对德育的启迪》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618005四川省德阳市孝泉师范学校)
【关键词】德育课程教学职业道德情商
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是现今企业选择职工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中职生能否实现自己价值目标的先决条件。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是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学生情商的健康发展,是形成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拓展德育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情商是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对一个人在情绪、情感、兴趣、动机、信念、耐受挫折等方面的非智力品质水平高低的综合评价。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2、妥善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3、自我激励;4、正确认知他人的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是评估一个人将来职业成就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数,在普通职业岗位上,它甚至比智商更重要。 “智商高,情商高,春风得意;智商高,情商低,多半失意;智商低,情商高,尽占便宜”。
通过对情商的内容和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情商发展中提高学生正确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在面临挫折时不自暴自弃、迅速自我激励走出情绪低潮的能力;正确认识评价他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内容,对于学生职业道德形成过程中提高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固化道德行为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情商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热爱本职工作、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不消极怠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他人等品质,本身就是构成职业道德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是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商培养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德育课程教学资源,提高中职学生认识并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
正确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是情商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情商的重要内容,它对中职学生将来就业后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试想,一个面对工作充满悲观、失望、颓废等消极情绪的职工,怎样去爱岗?一个心情不好就随便摞担子、乱发脾气、迁怒他人的职工怎样去敬业?中职毕业生将来大多是蓝领工人,面对单调繁琐的工作、不太高的收入,能否持之以恒,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衡量其职业道德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一切,均依赖于其能否正确认识、评价、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
中职德育课程的设置中,有许多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评价、调控自己情绪能力的教学资源。如运用《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公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企业的作用,《法律基础知识》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中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劳动纪律要求、《法律基础知识》中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义务等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消极情绪对社会、企业的危害以及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自觉地判断、调控、管理自己情绪;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中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观点、事物发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观点,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有毅力等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在失败、挫折前不气馁,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2、合理设置课堂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自我激励训练环节
自我激励能力是构成情商的一个核心品质。人类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创新能力的产生,都受到人对自身心理和生理潜能的激发程度影响,而潜能的激发又需要自我不断地进行激励。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中职毕业生工作的职业岗位、薪津福利、工作环境等实际情况与他们的职业期待值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就业后极易滋生麻木、悲观、沮丧、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违反劳动合同偷偷溜走,给企业、家庭、学校均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如何让中职生坦然面对职业生涯中的逆境、挫折,在任何时候仍能以自信、乐观的心情去应对,或静心乐业以待发展,或理性转业另觅他路,这一切,均取决于其情商中自我激励能力的高低。
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多设置加强学生自我激励训练的教学环节。⑴多赏识学生,激发学生自信自强意识。自信是自我激励的基础。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互相寻找赞美对方的优点,让学生自己寻找并赞美自己的优势。“差生”更需要赏识。一位品酒师对朋友拿出的好酒一言不发,却对朋友赌气拿出劣酒高声赞美。朋友问为什么,他说:第一种酒,它本身就已经不需要我们的赞美了,第二种酒,没有人赞美它就会受挫的。⑵借用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的耐受挫力。面对挫折仍保持坚强的意志是自我激励的核心。教师可以多讲讲伟人、典型、模范人物奋斗历程,如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诺贝尔的万次实验、霍金的身残志坚、“八大嫂”的下岗再就业等事迹,形象地阐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道理,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道理,培养学生的耐受挫力。⑶帮助学生树立清晰适当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是自我激励的动力。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鼓励学生充分描绘、展望目标实现时的种和美好,以此增强学生排除万难、奋发向上的动力。
3、拓展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是人对自己交往关系进行界定、培养、协调、改善的能力,它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表现为善待同事、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是中职学生将来事业有成的基本保障。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精心组织案例,凸显人际关系对事业成败的影响。在讲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人际关系”知识点时,不能仅仅局际于书本和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精心搜索相关案例,以真实的例子、详实的数据来冲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自觉重视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的培养。⑵创设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多安排讨论、辩论活动;布置分组社会调查活动;设置情景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法庭等),这类设计的共同特点是从课堂到课后、从学校到社会,每一个项目都强调学生的群体活动,强调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协调、组织、合作,这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的形成有较大促进作用。⑶强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的反馈环节。评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管理人际关系的实际状况,既可以让学生清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避免自卑、自负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认识和挖掘他人闪光点,培养尊重他人、赞美他人的意识,形成和谐和的人际关系。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不仅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它本身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中职德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也必须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立新,《心理教育对德育的启迪》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618005四川省德阳市孝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