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艺术创作最开始是在洞窟内刻画,因此,洞窟壁画是人类艺术创作历史上最古老的形式之一。从公元前3万年到1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到现代艺术中的壁画艺术,创作不断发展繁荣。就纯粹的壁画来说,尽管形式上比较单一,但其包含的艺术精神是当下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都需要感悟和思考的。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家的个人作品了解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精神,在传承与发展艺术的同时,形成不同时代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艺术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繁荣之路更加精彩纷呈。
关键词:敦煌壁画;艺术价值;现代艺术创作
壁画中凝聚着很多艺术技法,也包含很多思想感情。其中,传神写照是其一大特点,传神就是能够很好地表达神态、风韵以及动态等,这也是艺术的灵魂所在。
一、壁画艺术的起源与特点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受自然环境和野外生物威胁的影响,原始人类逐步从野外残酷的生活环境中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天然洞穴中生存,在这段时间,人类茹毛饮血,生活条件艰辛。出于对物质条件的补充,人类开始以牛、鹿和马等动物为食物,而且为了祈禱领地的男性捕猎成功,人们在洞窟石壁上开始早期的绘画创作,这也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创作。
通过对早期洞窟壁画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原始人类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绘画创作。一种是彩绘,就是人类使用自己的手指、各种动物的兽骨和毛发等物品充当绘画工具,他们会从自然矿物质或者动物鲜血中提炼出颜色来进行绘画创作。另一种是刻画,原始人类就地取材,用树枝、石块等尖锐物体在洞窟中的岩石上进行绘画创作,以线描或者涂色的形式表达心中对收获的向往。因为条件有限,只能看出有纯线条、有带颜色的绘画。但是由于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缺乏认识,更没有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身姿动态,再加上凭记忆想象作画或者写生的困难程度,他们的画往往得其形而忘之骨,缺乏对事物神韵的表现,仅是单纯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模仿,所以当时的壁画基本上以直接明了的手法来表现他们所看到的,通过刻画场景表达他们心中的期盼。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而又单纯是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虽然表达得比较抽象,甚至像简笔儿童画,但正因如此才突出了他们想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表达了心中的故事、自己的创作想法和目的。到后来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教会的兴起,人们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壁画作品,主要用来宣传教会、美化教会,绘画主题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当时以湿壁画的创作为主,湿壁画(Fresco),原意为“新鲜”,这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画绘画形式。这一时期是欧洲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由于文艺复兴,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压榨与控制,各种各样的材料与技术被人们不断地创造出来,许多著名画家都参与了这种探索与创作,壁画艺术的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创作出了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
湿壁画的绘画步骤十分烦琐,对当时众多艺术家的绘画功底是极大的考验,但却盛行并延存至今。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下,湿壁画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争相创作和观赏的绘画类型。尤其是这种古老的壁画,到现在依旧保存完好,对思想文化产生了冲击与启迪,现在也成为地区的历史风景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观赏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交流,敦煌的石窟壁画逐渐完善并且声名鹊起,为后世留下了不朽之作。敦煌壁画艺术从366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和世界艺术文化的宝库,在敦煌的石窟壁画艺术中,大部分以叙述性故事为主,如民间的传统神话题材等。为了吸引思想单纯的人们,必须把抽象、难以理解的佛经故事用简单、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感悟,使人们相信并且朝拜。敦煌的本生故事画简单形象地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事迹,例如“割肉救鸽”“舍身饲虎”等,这些画作在佛教的传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壁画作为当时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播和理念传承中同样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时封建时代的背景下,不同阶级的人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或者交流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同处于壁画之下时,他们的心灵是有共鸣的。这在当时乃至现代,都是一种极其有效的传播方式。在当代,我们更应该思考敦煌壁画的魅力之处,领略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当代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对敦煌壁画或者其他传统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我们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底蕴,从而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二、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敦煌壁画有着完美的空间比例,其上半部分有着不同的空间比例,这种空间在不同画面之间的结合有着十分巧妙的手法,不同的图案元素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在壁画中有一种韵律美,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壁画中的动与静、虚与实的变化和音乐、影音不同,可以将它们视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自我情感与对现实生活的表达。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用画面中的色彩的深浅、明暗,线条的轻重、长短、曲直、断连变化等,表现出节奏韵律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图案与纹样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在敦煌壁画里,画师们发挥想象力,创造组合出的图案纹样具有象征性含义和指示性符号含义。这对于现代人进行不同纹样的创作有着重要启示。
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造型、色彩等方面,其造型原理及各种各样的技法,对现代艺术的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作用。敦煌壁画的构图大多是散点构图,这是中国传统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在整体布局上更加自由、主观化,整个壁画的连贯性大大提升,整体节奏和谐稳定,这种技法对后世来说,无论是在雕塑的时空塑造上,还是在服装设计的整体美感上,都是可以借鉴的地方。敦煌壁画在散点透视的基础上还采用了随意性或设计性构图形式,且往往将两者结合使用,例如飞天这类壁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飞天独有的艺术气息,又表现了对先秦以来审美趣味的追求与创新,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在敦煌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最突出并广为人知的就是飞天了,她表现出的严格比例、透视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对当下艺术设计的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大多人可能只是看到飞天的轻柔姿态和独特色彩,而在艺术设计领域,艺术家或者设计师要更加仔细地从中观察造型结构以及色彩明暗关系的变化,汲取她蕴含的本质特性,将简单的视觉元素放到现代的艺术作品中,可以形成别具一格又令人神往的新的艺术形态。
虽然敦煌石窟壁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成果,但是其中色彩的装饰与布局十分讲究,通过对均衡节奏、疏密关系的把握,把复杂多变的物象概括为平面化的色块,通过色彩的巧妙配置形成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以“打散”的方式去学习敦煌壁画中的色彩应用,充分发挥装饰色彩的形式美,在创作过程中做到对造型及颜色的节奏把握、疏密搭配,最终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使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俗易懂的审美情趣是值得现在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时借鉴和思考的。
除了视觉上的学习,敦煌壁画对我们的影响还体现在综合材料的运用与表现技法上,敦煌壁画有湿壁画、绘画雕塑结合、沥粉描金等不同的组合。由于当时材料的稀缺,人们用了很多矿物质颜料代替,还用了不少纯金做的“金箔”“泥金”作为绘画材料,而敦煌壁画艺术的又一特点就是沥粉描金。另外,线描这种艺术形式也穿插在了壁画中,研究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如何在壁画艺术中体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色彩和人物造型上,也不局限于对视觉符号的模仿。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打散”自己的思维,“重构”自己的思想,摆脱狭隘的表现形式,谋求一种新的创作思路,丰富现代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在模仿学习中创新。
三、现代艺术创作的审美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教育逐渐普及,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藝术作品不断涌现在人们的目光之中,这其中包括或前卫或新潮的艺术作品。但是在无数的作品中,也有很多“杂质”“劣质”的作品,影响着很多艺术家或者普通大众,人们只得分辨出美或者丑,而大众的美丑往往会被潮流趋势影响。这些“作品”为了适应商品化时代,大规模复制输出,从强调主观情感到转向客观世界,摒弃了简单、纯粹的本质,失去了创作者本应该注入的情感与内涵。创作者往往使用复杂的线条、斑驳的色彩、烦琐的手法,使艺术作品混乱不堪,让人们难以理解、产生审美疲劳。有些创作者为了博取关注,赚取稿费,甚至抛弃艺术家的尊严,抛弃艺术创作者应有的情操,搞出所谓的“潮流艺术”。这些都严重扭曲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增加了人们对艺术的误解,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使真正的艺术蒙尘。
洞窟壁画,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审美表现形式虽然简单明了,或者说自然、率真,但是这种精神所传达出的感情,可以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在当下社会中,我们呼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舍弃现代社会中杂乱的思想观念,采取最为朴素的表现形式、最简洁的符号象征,回到艺术创作应有的纯真形态,直面自我,探索艺术创作的真谛,寻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和超脱俗套的姿态。我们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探索得知,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比,很多方面都比较纯粹,其中蕴含的思想与精神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应当以古鉴今,警醒自我,多一分对艺术的思考、对生命生活的感悟,少一分功利心,突破艺术的局限,畅游在真正的艺术殿堂中。
四、结语
敦煌洞窟艺术作为艺术瑰宝,其中蕴含的精神值得我们不停地学习和发掘,探究那些隐藏在深处的内涵。在现代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创作不仅是将自身的经验及所见所闻表达出来,表达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敦煌壁画等传统艺术作品,反省自身,举一反三,在创作作品时,更好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与思考。通过不断的学习,让创作出来的作品简单直接,能让欣赏者产生共鸣。
敦煌壁画表现出的事物造型和丰富多彩的颜色,为艺术家们研究当时的艺术创作表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很显然,敦煌壁画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是艺术上的一座高峰。
作者简介
胡侨文,1996年12月生,男,汉族,山西阳泉人,2020级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间美术。
秦 静,1997年6月生,女,汉族,山西长治人,2019级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萍.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形式语言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王树良,张玉花.外国美术史:白金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