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攀西地区旅游产业中,彝族服饰文化担任的角色,以及在当前环境下,如果进行地方特色纺织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
【关键词】:攀西地区;彝族服饰;纺织品开发
1.攀西地区的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既是物质财富,更是彝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大凉山、小凉山是彝族重要聚居地之一,这一地区由于在1954年民主改革以前,长期处于奴隶制度阶段,社会发展极为缓慢落后,因此凉山服饰保留其固有文化传统也比较多,在彝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
彝族服饰形象图案,求形似而不追求逼真。它们以自然物的外廓作造型的基素,把握形状态势,或再现全貌,或描录局部,或变样异体,或错陈合体,或模拟或写实,且倾向较为明显。装饰纹样多作抽象处理,但也不难识别其萌芽时的本形。
彝族服饰色彩是五色为基调,其五色内涵分别为白或蓝代表天,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黑代表地,青代表绿色森林。这五种色彩构成彝族服饰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为黑色,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所用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用红、黄、蓝色彩。除绿色以外,很少使用中间的过渡色彩,但经过精心安排后,色彩艳丽且和谐统一,兼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对比显得尤其突出和丰富。其首服利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以明度较低的是黑青色为底,配上明度极高的红、黄,对比十分强烈;另一种是以黑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黑白分明,显得格外有气势。
彝族刺绣的常用的颜色有赤、黄、绿、青、蓝、紫色,以黑、白、粉红为地,在衣服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一般在裹背、飘带、裤管上多用单色绣,利用底色的映衬,使纹饰协调统一,显得雅致爽朗。如“四方八虎图”、“人形舞蹈纹”、“凤鸟穿云纹”等;在胸襟、围腰、环肩、多用同一色系的丝线。利用色彩的明暗深浅,组合成图案,例如花瓣纹,不同色彩运用,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此外对比色是彝族妇女常用色彩,使得整个色彩布局,华丽、强烈。
2.旅游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
2.1攀西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
人们旅游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享受,旅游者在浏览了名胜古迹之后,带上一些纪念意义很强的纪念品,不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能满足物质实用性的功能,并能时时勾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美好回忆。旅游类纺织品首先应该是艺术品,艺术品最容易引起人们观赏的欲望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旅游纺织品作为艺术品在陈列放置时具有良好的装饰艺术效果。如室内壁挂、床品配饰、毯垫配饰等是纺织纪念品对环境的美化,而服装纪念品则能良好的美化人的气质,体现使用者的个性和修养。在旅游纺织纪念品中,大多要体现民族特色。比如其图案均采用民族性、地域性很强的装饰图案,多为变形的花卉几何图形、中国团花、云纹等,还采用神话传说转化而来的图案以体现民族文化。
民族服饰也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就是开发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和发展彝族服饰产业,有利于真正保护彝族文化遗产,传承彝族民间工艺,带动彝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谐。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总的说来,目前开发的品类单一、内涵的文化元素单一。攀西地区目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的根源在于为设计与市场脱节,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松散,市场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表明,开发利用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大有可为。
2.2明确攀西地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定位
品类的开发应注重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统一,民族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并且生产适销对路的纺织类旅游纪念产品。一方面我们要传承具有浓郁地域、民族特色的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制品,以其最纯粹的传统文化本色及手工制作魅力占有旅游产品市场。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创新,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创造符合民族传统特征及欣赏习惯的新产品。这类新产品主要指在继承传统造型和工艺基础上,结合时代和需求进行设计的,既风格多样又有时尚感的制品。
目前的彝族服饰,几乎都属于民间的传统工艺,样式多种化,品种多样化,值得深入研究。应当从款式、规格到图案装饰、花边的镶嵌、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等,都加以认真探讨研究,努力发掘彝族服饰文化同时融入时尚元素。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服装式样、制作工艺等方面努力创建品牌,开发挎包、手机套、围腰、裹背等为品牌旅游纪念品。
2.3拓宽旅游纪念品的推广渠道
A.旅游景点打造过程中的需求推广。
旅游景点对服饰文化类产品的需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旅游民俗文化宣传和城镇乡村景观改造的软装需求,其中以酒店的形象装饰设计为主。酒店装饰设计应在审美与实用两个层次突出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地域特点、气候条件与历史文脉等特色,以增加其可识别性与可记忆性,将吸引游客前来的景区所在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室内装饰中,借用期所独有的亲切感拉近与游客的距离,让游客体验到与过往生活经历不同的地域生活方式。具体包括酒店室内软装, 窗帘,床品,洗漱毛巾,包括餐饮业在内的服务人员着装,室内装饰壁挂地毯,桌布餐垫等。第二类是景点销售的带有旅游纪念性质的服饰及周边产品。该类产品主要是少数民族服饰,带有地方文化特色,如彝族,傈僳族,苗族等。具体包括服饰,包袋,壁挂,披肩围巾,配饰(颈饰,腕饰)等
B实施产学研结合。
攀枝花目前大力支持青年学生的创业,这与国家提倡全世界都要重视青年创新创业这一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艺术学院服装专业学生以及其他青年在这一风潮带动下,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攀西特色的纺织纪念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推广。主要形式有开办工作室进行礼品定制,开办工作室进行地方手工艺的教授与传承,利用网店微店的形式将设计作品进行推广;在商场开设的柜台或者实体店面中进行民族风味浓重的服饰品和家纺用品的销售,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进行知名度的推广与宣传。
C.政府支持扶持纺织纪念品的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需要承担积极作用,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彝族服饰市场。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像其它彝族文化一样重要,要把彝族服饰资源转变为彝族服饰文化资本,须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鼓励现在从事彝族服饰制作的民间工艺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彝族服饰的开发生产列入扶持内容,在彝族服饰品的研究、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比如培育彝族服饰市场,有计划地建立彝族服饰设计加工厂。比如举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并且做好公共关系策划等。
3.结论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商品,市场前景很好,不管从旅游服务的角度和文化产品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群众生活需要的角度来看,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对攀西地区旅游纺织纪念品的开发,要紧贴彝族服饰文化来进行,在打造旅游市场产品的同时,进行彝族服饰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以期最终形成整体优势,促使彝族服饰产业形成有一定规模、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筱蓉;云南楚雄彝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2011(1)84-86
[2]宋湲;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及在旅游业的设计应用 天津工业大学 2008
[3]魏丽英;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727-728
[4]马衍阳;凉山州旅游纪念品市场调查分析[J].管理观察
【关键词】:攀西地区;彝族服饰;纺织品开发
1.攀西地区的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既是物质财富,更是彝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大凉山、小凉山是彝族重要聚居地之一,这一地区由于在1954年民主改革以前,长期处于奴隶制度阶段,社会发展极为缓慢落后,因此凉山服饰保留其固有文化传统也比较多,在彝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
彝族服饰形象图案,求形似而不追求逼真。它们以自然物的外廓作造型的基素,把握形状态势,或再现全貌,或描录局部,或变样异体,或错陈合体,或模拟或写实,且倾向较为明显。装饰纹样多作抽象处理,但也不难识别其萌芽时的本形。
彝族服饰色彩是五色为基调,其五色内涵分别为白或蓝代表天,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黑代表地,青代表绿色森林。这五种色彩构成彝族服饰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为黑色,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所用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用红、黄、蓝色彩。除绿色以外,很少使用中间的过渡色彩,但经过精心安排后,色彩艳丽且和谐统一,兼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对比显得尤其突出和丰富。其首服利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以明度较低的是黑青色为底,配上明度极高的红、黄,对比十分强烈;另一种是以黑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黑白分明,显得格外有气势。
彝族刺绣的常用的颜色有赤、黄、绿、青、蓝、紫色,以黑、白、粉红为地,在衣服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一般在裹背、飘带、裤管上多用单色绣,利用底色的映衬,使纹饰协调统一,显得雅致爽朗。如“四方八虎图”、“人形舞蹈纹”、“凤鸟穿云纹”等;在胸襟、围腰、环肩、多用同一色系的丝线。利用色彩的明暗深浅,组合成图案,例如花瓣纹,不同色彩运用,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此外对比色是彝族妇女常用色彩,使得整个色彩布局,华丽、强烈。
2.旅游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
2.1攀西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
人们旅游是为了精神生活的享受,旅游者在浏览了名胜古迹之后,带上一些纪念意义很强的纪念品,不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能满足物质实用性的功能,并能时时勾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美好回忆。旅游类纺织品首先应该是艺术品,艺术品最容易引起人们观赏的欲望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旅游纺织品作为艺术品在陈列放置时具有良好的装饰艺术效果。如室内壁挂、床品配饰、毯垫配饰等是纺织纪念品对环境的美化,而服装纪念品则能良好的美化人的气质,体现使用者的个性和修养。在旅游纺织纪念品中,大多要体现民族特色。比如其图案均采用民族性、地域性很强的装饰图案,多为变形的花卉几何图形、中国团花、云纹等,还采用神话传说转化而来的图案以体现民族文化。
民族服饰也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就是开发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彝族服饰文化和发展彝族服饰产业,有利于真正保护彝族文化遗产,传承彝族民间工艺,带动彝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谐。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总的说来,目前开发的品类单一、内涵的文化元素单一。攀西地区目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的根源在于为设计与市场脱节,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松散,市场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表明,开发利用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大有可为。
2.2明确攀西地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定位
品类的开发应注重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统一,民族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并且生产适销对路的纺织类旅游纪念产品。一方面我们要传承具有浓郁地域、民族特色的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制品,以其最纯粹的传统文化本色及手工制作魅力占有旅游产品市场。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创新,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创造符合民族传统特征及欣赏习惯的新产品。这类新产品主要指在继承传统造型和工艺基础上,结合时代和需求进行设计的,既风格多样又有时尚感的制品。
目前的彝族服饰,几乎都属于民间的传统工艺,样式多种化,品种多样化,值得深入研究。应当从款式、规格到图案装饰、花边的镶嵌、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等,都加以认真探讨研究,努力发掘彝族服饰文化同时融入时尚元素。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服装式样、制作工艺等方面努力创建品牌,开发挎包、手机套、围腰、裹背等为品牌旅游纪念品。
2.3拓宽旅游纪念品的推广渠道
A.旅游景点打造过程中的需求推广。
旅游景点对服饰文化类产品的需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旅游民俗文化宣传和城镇乡村景观改造的软装需求,其中以酒店的形象装饰设计为主。酒店装饰设计应在审美与实用两个层次突出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地域特点、气候条件与历史文脉等特色,以增加其可识别性与可记忆性,将吸引游客前来的景区所在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室内装饰中,借用期所独有的亲切感拉近与游客的距离,让游客体验到与过往生活经历不同的地域生活方式。具体包括酒店室内软装, 窗帘,床品,洗漱毛巾,包括餐饮业在内的服务人员着装,室内装饰壁挂地毯,桌布餐垫等。第二类是景点销售的带有旅游纪念性质的服饰及周边产品。该类产品主要是少数民族服饰,带有地方文化特色,如彝族,傈僳族,苗族等。具体包括服饰,包袋,壁挂,披肩围巾,配饰(颈饰,腕饰)等
B实施产学研结合。
攀枝花目前大力支持青年学生的创业,这与国家提倡全世界都要重视青年创新创业这一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艺术学院服装专业学生以及其他青年在这一风潮带动下,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攀西特色的纺织纪念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推广。主要形式有开办工作室进行礼品定制,开办工作室进行地方手工艺的教授与传承,利用网店微店的形式将设计作品进行推广;在商场开设的柜台或者实体店面中进行民族风味浓重的服饰品和家纺用品的销售,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进行知名度的推广与宣传。
C.政府支持扶持纺织纪念品的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需要承担积极作用,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彝族服饰市场。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像其它彝族文化一样重要,要把彝族服饰资源转变为彝族服饰文化资本,须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鼓励现在从事彝族服饰制作的民间工艺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彝族服饰的开发生产列入扶持内容,在彝族服饰品的研究、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比如培育彝族服饰市场,有计划地建立彝族服饰设计加工厂。比如举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并且做好公共关系策划等。
3.结论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商品,市场前景很好,不管从旅游服务的角度和文化产品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群众生活需要的角度来看,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对攀西地区旅游纺织纪念品的开发,要紧贴彝族服饰文化来进行,在打造旅游市场产品的同时,进行彝族服饰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以期最终形成整体优势,促使彝族服饰产业形成有一定规模、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筱蓉;云南楚雄彝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2011(1)84-86
[2]宋湲;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及在旅游业的设计应用 天津工业大学 2008
[3]魏丽英;我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727-728
[4]马衍阳;凉山州旅游纪念品市场调查分析[J].管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