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地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iamirr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台上,正上演着有声有色的文学佳话;讲台下,学生们却置若罔闻、一脸冷漠,任你台上热情地“唱着”独角大戏,台下的学生却始终不是你的“观众”。这种尴尬与懊恼,虽不是职业教师的完全写照,但也是众多中职语文教师曾经历过的或正经历着的。
  
  如今,许多中学的新一轮课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时,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却不容乐观甚至陷入尴尬境地。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得令人超乎想象——普高学生已在进行文学欣赏的学习时,职校学生还弄不清什么是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普高老师在思考如何使一堂课让学生收获更多时,职校老师却还在为建立课堂秩序而大伤脑筋。笔者认为,要改变职校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地,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关键。
  
  一、从重视每个班级的开堂课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学习同样如此。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重视开堂课。
  以前接手新班级,笔者谨遵老教师的教诲,开堂教育要么是针对班级现状义正辞严地演讲,要么是故意板着脸宣读“甲乙丙丁”诸条注意事项,说白了就是给学生立规矩。实践证明,这类方法偶尔有效,但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十六七岁正是青春叛逆的年龄,对于教师的这种半威胁,学生们只有逆反和排斥。于是笔者试着改变风格,每次开场白不再伪装,而是真诚地向学生表示,自己想与他们和谐相处,愿意帮助他们学好语文,使开堂课生动、风趣且更为长效。
  
  二、走出传统教学的窠臼,开展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目前职业教育的误区是,学生基础差,教师们又重归程式化教学的老套路,一味“填鸭”,久而久之,学生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窠臼,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摒弃单一的“讲述法”,灵活运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研究法”“练习法”等,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目前职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让人感叹——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毫无感知,对汉字的厚重与灵活不屑一顾,对语文老师津津乐道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不感兴趣,所以采取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合职校学生。研究和采取适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显得极为关键。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讨论课。针对职校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按课文大纲给其他小组出题,难倒对手组的为胜方。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演讲课。职校学生大部分都是毕业后即踏入社会谋求职业,一定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每天可以安排一两名同学进行五至十分钟的课前演讲,可以简单地叙述身边小事,也可以评论一些社会现象。长此以往,许多内向的学生从开始的沉默无语,也能变得有所思、有所言,甚至畅所欲言了。
  辩论课。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说与多辩。辩论课对职校学生团体协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极有成效。
  
  三、以作业为媒介,铺设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职校学生厌学情绪强烈,上课提不起热情,对交作业更是极度排斥。要想让他们喜欢语文课,教师除了要创造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外,对布置作业的形式、作业内容和批改方法都应该狠下工夫。
  从传统的形式中走出来,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让学生制作PPT来完成课后练习,或建立学生网站对课文人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由于对电脑及网络的爱好,学生对作业便有了极大的兴趣,作业质量自然有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艺术地批改作业也是让学生不断喜欢语文课的关键。不难发现,学生们的确喜欢分数,但学生更在意教师对作业的具体评价。语文老师,不应放过每一个为学生写评语的机会,要把作业当成与学生交流的良好平台,无论是一般的课外练习还是作文,都要用心写上评语,哪怕是简短的一两句。
  对于一些品行偏差的学生,作业更应该成为鼓励他们的好媒介,教师应尽快建立作业交流的平台。这些学生也许平常表现得对一切无动于衷,但在内心深处他们更需要得到认可,更渴望教师真诚的帮助。如果教师在作业中真诚地指出他们的优点并积极表扬,真实地表达对他们的看法,对激发他们语文学习兴趣无疑会带来巨大帮助。
  
  四、结合中职生心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语文课成为净化职校学生心灵的拂尘
  
  渴望得到认可是学生共同的心理期盼,而职校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学生除了违纪挨批和受到班级的舆论谴责,大多从小就是被班级遗忘的角落,长期以来他们不再有任何上进心,习惯于接受批评与指责,甚至以此为乐,因为他们只有被批评时才是受人关注的。
  所以,职校的语文课肩负着比一般中学语文课更艰巨的责任,语文教师也比普通语文教师多了一份责任。
  针对这一点,笔者以为,在抓好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要注重运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诗情与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臧克家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一方面,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选取美文,让学生细细地读,美美地品,让学生读出感情、品出味道,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产生阅读欲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语文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他们在学习中陶冶情操,通过文学的熏陶与感染,消除心中对生活的迷茫与困惑,排除“世事一无所取、一无可为”的消极心理,去掉他们心中多年来形成的自卑阴影,恢复他们原本的朝气与纯真,增强其生活信心,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
  总之,中职教师的确面临普通中学教师所没有的尴尬,也面临着中职语文教学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与挑战,但只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可以使语文课成为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感情催化剂,成为净化他们生活、净化他们心灵的一根拂尘。
  (作者单位: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乐闻)
其他文献
杨勇  陕西省特级教师;“杨勇陕西省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陕西省教育厅教材审定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教育学会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数学会常务理事、特邀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杂志编委。出版专著7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7项,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先后获得“百优全国小学名师”“陕西
因式分解在初中数学学科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后续代数学习的基础。在已有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后,都能说出什么是因式分解,他们对因式分解概念本身和因式分解的具体操作几乎不成问题,但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要学习因式分解,它有何重要性。  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重概念产生的背景、提出(引入)过程等环  节[1];数学概念学习APOS理论模型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进行心理建构的
越来越感受到,办好一所学校,实现教育的理想境界,必须依靠教师。无论学校提出什么主张,回归也好,创新也罢,都要依靠教师。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崇“情怀”“担当”“原创性”这三个词。这是由于当时还不热行“核心素养”,只是感觉到“情怀”“担当”“原创性”是师生最重要的品行。这些年,我们提出并一直践行着“诗性教育”,那什么样的教师是具备“诗性教育”品行的教师呢?我以为,具备“情怀”“担当”“原创性”这三样品
为了支持农村地区明德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台塑企业集团的捐助下,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启动了“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的项目实验,旨在借助北师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它的教育科研成果,培育优秀“种子”教师,促进全国明德小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以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研究员的北京市和全国“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数学分层测试卡》为实验载体,我们将明德小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这里,主要谈谈青年教师内生成长的问题。内生是指内在生发,强调成长的自觉、自主。内生成长是指知识
本刊讯 2016年9月1日,史家教育集团举行“传统文化浸润童年,专注学习精彩绽放”主题开学典礼。史家教育集团王欢校长致辞在典礼上致辞,并将集团编写的《“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系列教材,作为开学礼物献给了同学们。该套教材充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是对综合化课程改革、特色综合实践课程的有益尝试。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东城区政协副主席袁秀江,国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
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一定要是道德高尚之人,才能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教的楷模,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知行合一。  2017年6月17日,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协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知行合一与教师德性”隆重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
新时代燕赵教师队伍  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文/杨 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将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
教育学者毛亚庆博士关于“学校生命论”有这样的阐述:学校像人一样,是有灵性的生命体,管理者是学校的血肉;组织体系和制度是学校的骨架;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学校如个体一样,需要获得独特的发展,因此,一所学校想要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就要显现出作为生命体的独特个性。随着多年的发展,南武实验小学意识到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活力之源。近年来,立足学校的悠久历史和长期的办学实践,我校探索出了以
2016年11月6—8日,“京师论道”第七届京师基础教育创新论坛暨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工作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董奇,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林崇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北师大副校长陈光巨等出席了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来自国内外的教育领域专家,全国十余省市的政府领导,三十余个北师大合作区域的基础教育